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养老信托:信托公司的业务转型探索 养老信托产品

2023-08-13 13:14:28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养老信托:信托公司的业务转型探索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以上人口约1.91亿人,占比13.50%,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14%的标准,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基本国情。老龄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使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已有研究和实践证明,完善和优化养老制度设计,加强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将有助于激发养老金融市场活力,缓解养老保险“三支柱”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养老信托作为养老金融服务的主要载体,可以充分发挥信托的风险隔离和他益制度优势,同时有效利用信托公司横跨资本、货币和实业市场的灵活资产配置特性,是国际主流的养老组织形式和金融服务养老模式。探索养老信托业务路径,为受益人提供“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是信托公司在回归本源的业务转型期的重要机遇。

一、养老信托的业务背景和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不同层次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障水平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和企业职工的企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除以上养老支柱体系外,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基金承担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和调剂功能,构成我国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存在诸多挑战。

一是养老保障总量规模偏小,保障体系相对薄弱。根据人社部发布《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23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存6.4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2.61万亿元,职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1.79万亿,两者合计4.4万亿。第三支柱尚无准确的数据统计,按照商业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余额+养老目标基金存续规模+商业银行养老理财存续规模的口径估算约为7500亿元左右,养老支柱体系规模合计约11.55万亿元,2023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3.01万亿元,我国的“养老支柱+保障储备”的总规模约为14.56亿元,占2023年末我国GDP12.73%,略低于OECD的14%的平均水平,远低于美国(171%)、英国(135%)等发达国家。虽然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和较强的财政调控保障能力可以潜在补充社会基本养老需求,但扩大养老保险金规模,夯实养老体系基础仍十分迫切。

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不断加大。历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老龄化进程在明显加快。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数量8811万人,占比6.9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数量11883万人,占比8.87%。2023年第七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0%。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规划》(2016-2030年),2030年我国60岁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少儿比重呈下降趋势导致未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不平衡加剧。2023-2023年,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分别为8830.65亿元、9321.87亿元和9973.77亿元,养老保险财政补助依赖度不断升高,财政兜底基本养老压力加大。

三是“三支柱”养老体系结构矛盾突出,养老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截止2023年末,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三大支柱占比分别为:71.59%,20.05%和8.39%,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金结构不均衡,第一支柱占比过高,第二支柱占比偏低,第三支柱尚处起步阶段。从国际上看,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建立成熟的养老金第三支柱体系,如IRA(个人退休储蓄账户)作为美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主要形式,总资产规模超过13万亿美元,占美国养老金总资产规模的35%。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在公共养老金的基础上,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个人积极参加iDeCo(个人定额缴费养老金计划)和NISA(个人储蓄账户)提升养老保障水平。经验表明,大力发展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可以缓解社会基本养老和财政压力,有效满足老年人口养老保障以及投资、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2023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3]7号)强调要推动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协调发展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服务业务,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个人养老金融的顶层设计正在形成,保险、基金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实践探索。

保险公司于2018年启动试点税收递延型养老金并提供以商业养老年金险为主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银保监会披露截止2023年2季度末,保险业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实现保费约22亿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光大证券研究截止2023年9月末,已有10家保险公司先后投资47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20个省市区,总床位约8.4万张,以股权形式参与养老产业的保险资金规模达到2348亿元。

2018年以来,基金公司在加快布局养老目标基金,持续推出各类适合长期投资的养老基金产品。据统计,截止2023年8月31日,养老目标基金共计183只,规模合计1067.73亿元,占全市场FOF基金46.76%,已成为FOF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9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9月15日起,工银理财在武汉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市,光大理财在青岛市开展养老理财试点。2023年3月1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展为“十地十机构”。日前,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透露目前养老理财开端良好,进展顺利,已有超过23.1万投资者累计认购超过600亿元,试点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我国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融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兼具金融和服务优势的信托,在养老领域有更大作为。

信托公司开展养老信托业务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第一,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实现养老金投资安全性的制度保障。信托制度架构具有权益分离的独立性、信托财产有限的清偿责任、信托管理的连续性等特点,信托财产能够和委托人、受益人及受托人的固有财产进行风险隔离,保障养老金投资的长期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第二,信托灵活性有利于满足受益人复杂的养老需求。实际养老需求不仅有投资理财的金融需求,还有生活保障、医疗护理等生活服务需要,部分高净值客户存在财富传承、税收筹划和慈善等全方位的诉求。信托工具横跨多市场,可以提供涵盖符合法律要求的各类金融投资和服务保障产品,满足养老服务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

第三、信托公司专业的多资产管理能力是养老金长期稳健回报的有力支撑。养老金投资需要穿越周期,创造长期稳健的收益,考验资产管理人的大类资产选配能力和风控能力。信托公司服务高净值客户的资产管理,历经数十年的金融投资市场磨砺,有着成功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总结,在非标融资领域有行业领先优势。近年来,信托公司积极布局的“TOF”、“固收+”业务发展迅速,标品投资能力在稳步提高,特有的多资产、多策略投资体系拓展完善,奠定养老金长期稳健投资的基础。

第四、养老信托契合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受托人定位,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信托文化的生动实践。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是保障晚年生活的“稳压器”。投资者的个人养老金托付是莫大的信任,受托管理机构有着沉甸甸的责任。监管压力和经济发展模式重塑下,信托公司加速回归行业本源,而信义文化是信托公司本源业务发展的前提和核心竞争力。坚守受托人的根本定位,坚决回归信托本源,树立行业和企业的公信力,才能真正赢得委托人信任,实现信托资产的长期稳定投资。

二、信托公司开展养老金信托业务的实践路径

开展养老金信托业务信托公司应聚焦增强资金受托管理和养老服务供给两大功能。资金受托管理要求信托公司具备专业化的资产选配能力和高质量的风控。

资产选配方面,信托公司要扭转对地产和城投等传统的融资业务路径依赖,更关注长期收益稳定且存在潜在超额回报的资产,如公募REITs,养老目标基金等。

风控方面,信托公司面临长周期下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挑战,要警惕周期转换下的资产轮动风险,特别是宏观政策和监管要求调整带来的市场波动,做好穿越周期的风险管理。信托公司既要始终加强对传统信用风险演进的关注,又要加大对新型风险、新监管规则的研究和理解,力求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围绕资金受托管理,信托公司可作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受托人,发挥自身投研和风控优势,实现养老资金的长期稳定回报。或是发行长期限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信托资金投资运作,靠专业能力为受益人的养老财力提供保障。“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信托公司受托管理养老资金投资始终要把责任扛在肩上,以强烈的使命感为老百姓守好“钱袋子”。

养老服务供给,信托公司尚处在起步摸索阶段。“新三分类”(《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服务信托迎来发展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政、护理、医疗、心理关怀等的消费养老诉求强烈。信托公司可设立融和资产管理、消费服务、财富管理和传承等多客户需求的养老产品,统筹养老资金、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持资源,提供综合养老服务方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中航信托的“鲲瓴养老信托”,委托人可将现金资产、人寿保单等资产装入信托中,信托投资收益不仅可以支付医疗开销,同时还可锁定高端养老社区的入住权,并具备财产传承功能。

中融信托的“承裔颐和系列养老信托”,结合家族信托架构设计,可以保障委托人及家人的高品质养老生活,并实现财富传承。招行私行推出的“养老保障特殊目的家族信托”,为老龄客户提供包括理财、养老服务和传承等多项综合金融服务。灵活的产品结构设计叠加多重服务,养老信托可形成同养老保险、养老理财等差异化的竞争,繁荣养老服务市场,是信托公司践行社会责任,支持国家养老战略,同时顺应监管导向回归本源的重要业务转型方向。

三、信托公司发展养老信托业务的建议

近年来,全国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建议推动养老信托相关基础制度体系建设。中国银保监会在披露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668号(财税金融类084号)提案的答复称,争取尽快出台养老信托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养老信托规范、健康发展。《“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信托业“新三分类”改革的契机下,养老信托的税收优惠、信托财产登记和转移等制度建设值得期待。站在转型的历史关口,信托公司在养老信托业务领域应前瞻谋划布局,加快实践探索:

一是从战略上重视养老信托业务的发展。要看到我国老龄化少子化现实趋势下发展个人养老金融业务的紧迫需求,看到信托回归本源和业务转型的必然要求,看到信托公司发展养老信托业务的竞争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信托公司要在战略引领下尽快完善激励机制,强化业务研究,储备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鼓励业务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先行先试,通过实践创新实现自身养老信托业务零的突破。

二是争取年金受托管理资质,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制度体系完善。截止2023年末,具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机构资质的只有中信信托,华宝信托具有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资格。中信信托同时入选浙江省职业年金和广东省职业年金受托人,其他信托公司在年金受托管理方面缺乏展业资质。信托公司要持续扩充资本实力,加大存量风险清理力度,通过规范经营、稳健运作获得监管方的肯定,积极申报年金资格。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力量,建言献策,加快推动养老信托业务发展的制度建设。

三是逐步完善从单一到综合,从资金到综合服务的产品供给。信托公司要从技术上研究养老产品结构设计,推出有市场竞争力和对客户吸引力的养老产品。要树立“百年老店”意识,加强长周期下的资产投资研究,强化风险管理,吸引超长期限的资金委托,形成长久期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对短期、高成本的资金来源依赖。要充分挖掘自身制度优势,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医疗消费和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包括理财、养老、传承、慈善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有效连接养老供需两端。

四是积极外拓外联,打造养老生态圈,培育公司自主养老品牌。信托公司可通过贷款、投贷联动和产业基金等多措并举支持养老产业企业,建立养老机构、医院、旅游消费企业的客户联系,整合优质托养、医护资源,不断拓宽业务外延,提升多层次多方位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打造资源汇聚平台。凡事绝非一日之功,自主养老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信托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或将取得养老信托业务发展的明显成效。

作者:刘 欢,张 涛 来源:陕 国 投 信 托

责任编辑:humf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