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闻“张兰境外家族信托被击穿”,看不懂,什么是信托?怎么击穿? 保险信托金是什么意思啊怎么退回来
这事的本质,就是张兰被骗了。
不要觉得富人就不会被骗,富人被骗的例子有的是,只是之前报道的少,你不知道罢了。
当然,骗富人和骗穷人是不一样的。
骗穷人,靠说谎。比如我是秦始皇,当年徐福找到长生不老药了,我吃了,我没死。我的骊山皇陵里其实埋的全是金银财宝,只有我知道怎么取出来。你现在转我1万块,我雇一台挖掘机。等财宝挖出来我分你一半。
这套骗穷人可以,骗富人那就是瞎扯淡了。
骗富人,不能靠说谎,得靠真话说一半。
比如跟富人说,你付我100万咨询费,我帮你设立个股权架构,帮你做个税务筹划,每年让你少交1000万的税。富人一听,花100万,每年就能省下1000万,这是好事啊,自然就掏钱了。
这是不是真话?是真话。我能不能帮你省1000万的税?真能。
但实际上,税务筹划是有很多苛刻条件的,而很多条件你根本不满足。你现在是可以省1000万的税,可一旦三年五年之后,税务局检查,发现你其实不符合条件,那你不仅要把省的税吐出来,甚至还可能因此多交几倍的罚款。
这些话,我会告诉你吗?我不会告诉你的。告诉了你不符合条件,我还怎么赚你的100万?我只会告诉你能省1000万,你也确实能省1000万,这样我的100万就到手了。
至于几年之后你不符合条件,你被处罚,要交几千万甚至几亿的罚款,那跟我有啥关系?谁让你自己不把相关规定搞清楚了?而且几年之后,就算你要找我算账,我还能让你找到我?
再比如这次张兰信托被击穿,也是一样的啊。这么多年,全世界卖家族信托产品的,喊的其中一个最最重要的口号不都是风险隔离吗?
我这有个信托产品,你把你的几十亿上百亿放进来,每年交给我几百万管理费,你就隔离风险了。
你破产了,外面欠一屁股债,债主堵着门把你家都搬空了,没关系,我这信托里的几十亿,债主动不了。哪怕你违法犯罪了,法院要抄你的家,要没收你的财产,也没关系,放我这信托里的几十亿,连法院都动不了。而且这几十亿还是你的,你想买豪车,就能拿去买豪车,你想买豪宅,就能拿去买豪宅。就问你牛不牛,就问你心动不心动?
是不是真这么牛?是,但不全是。因为这压根就是两种信托。
第一种信托确实可以隔离风险,你作为委托人,你把钱交给信托这个受托人之后,原则上这钱就跟你没关系了。钱都不是你的了,找你要账的人自然不能动这笔不属于你的钱啦,全世界的信托相关法律都是这么规定的。但问题是,既然钱都不是你的了,钱怎么花,你就没有权力干涉了。这就是第一种信托,能隔离风险,但不听话。
第二种信托,确实可以实现让你随意支配信托里的钱。你把钱交给信托这个受托人之后,钱怎么用,是全听你的指令的。无论你是想买房买车,想投资,或者你想把钱给老婆孩子小三小四,甚至你想直接把钱转回给你自己,只要一个指令,信托全都会照办。但这种信托,因为钱还是全听你的,所以钱还是你的钱,它就不能隔离风险。这些也是法律规定的,因为钱还是你的钱,所以找你要账的人当然可以动这些钱。这就是第二种信托,听话,但不能隔离风险。
这本来是两种信托,为什么要把各自的优点放在一起,假装是一种信托呢?为了骗钱呗。有钱人,尤其是富一代,普遍支配欲都很强。我跟你说,钱放进来就不听你的了,你愿意?我要是跟你说,钱还听你的,但未来就没有隔离风险的作用了,那你为啥还要把钱放我这,你存自己银行账户里不好吗?所以,为了让你把钱交给我,为了能赚你每年几百万管理费,我只能说我这个信托好,信托妙,信托里的钱既能听你支配,又能独立隔离风险。
家族信托很贵,最小的起码也得大几百万。你都有那么多钱设立家族信托了,肯定不至于今天设了信托,明天就破产吧?那只要你不出风险,你就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产品实际不能隔离风险啊。而如果有一天,就像张兰这样,你真破产了,那都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了,我都不知道赚了多少年管理费了。到那时候,信托被击穿,信托里的钱被没收,反正我这些年的管理费也是不会退的。而且那时候你都破产了,你都自身难保了,你还能把我怎么样?就算你找我算账,那关于信托被击穿的各种法律可能和相关要求,我当年信托合同和各种协议里也一定是写的清清楚楚列的明明白白的,你自己看合同不仔细,你自己不了解法律,你怪谁?
金融、法律、财务、税务,其实都是很专业的事情。
但这些领域又有个特点,就是哪怕不专业,也未必会马上出问题。作为外行,你只有几年之后真出了事,你才能明白谁是专业的谁是大忽悠。
这就使得很多时候,那个专业的,那个跟你提一大堆苛刻要求的,你反而觉得他没水平,觉得他这也办不成那也办不了。反而是那个满嘴跑火车的大忽悠,能讲出一堆道理,你提啥都能给你立刻办到,你觉得他才是专业的高手。
----------照例百赞取匿的分割线----------
我本身就是做金融的,但我其实非常反感很多金融人,总喜欢用一些高大上的陌生词汇,去解释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家族信托是啥?其实你就可以理解为,家族信托是你生死兄弟,你过命的战友,你最亲最亲的三叔二大爷,总之他不是你,但他对你绝对忠诚。
张兰境外家族信托被击穿,白话讲,就是张兰欠钱了,但债主找上门的时候,发现张兰没钱,张兰把钱都给他三叔二大爷了。但这个债主也不是吃素的,人家各种调查,发现钱虽然在她三叔二大爷那,但实际上还是由她支配的,她说让干啥就干啥。于是法院判决,说她把钱给三叔二大爷这个行为,就是为了逃避债务。而且钱虽然在她三叔二大爷名下,但实际上还是由她在实际控制和支配,所以钱还是她的。债权人可以把她三叔二大爷名下的这笔钱追回来用来偿还债务。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其实没必要给外行甩那么多看似高大上的专业词汇,又什么信托,什么离岸,什么家族,什么击穿,除了让外行越听越懵,还有啥用呢?
一个道理,你让外行听懂了,才叫厉害。你讲完,外行感觉你很高大上,但一句没听懂,这算什么本事呢?忽悠人的本事吗?
张兰的信托被击穿,说白了,不是信托的问题,也不是张兰的问题,而是卖信托产品的人的问题。
信托就是个金融工具,工具本身能有什么问题?你用得好就是好,用的不好自然就不好。
张兰就是个买了信托金融产品的客户,她是做餐饮的,她又不懂金融。产品最后没有实现客户的目的,你说是客户有问题,说客户用的不对?你咋不说你没给客户讲清楚呢?
向债务人追索欠款,自古以来就是老大难问题。你随便问个搞金融,最好是搞银行的,债务人有钱,就是追不回来的例子,都能给你讲三天三夜不重样。
这些年,欠银行几个亿破产了的企业家,有的是。打官司,银行肯定胜诉,但人家名下一分钱没有。实地调查,人家仍然开豪车住豪宅,老婆孩子开开心心的。再去法院申请,人家说那是前妻,已经早就离婚了,车和房子都是前妻的。再调查,发现给前妻的每一分钱都有来源有出处,合法合规干干净净。怎么追?追不了。
多少类似的案例,人家用个前妻,用个孩子,用个亲戚朋友,就实现资产的风险隔离了。怎么到张兰这,都用上高大上的离岸家族信托了,怎么反而不好使了呢?这就是卖产品的人的问题啊。
当然,无论用任何手段,去逃脱应该承担的债务和法律责任,都是不对的。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我就知道好几个企业家,真不是为了骗钱骗贷,真就是兢兢业业的办企业,留一笔钱只是为了万一哪天生意出现意外,破产了,能给父母妻女留一份保障。这过分吗?这一点也不过分啊。
从客户的诉求出发,其实很容易设计出一个合适的金融产品。一个信托,一份保险,甚至一个股权架构的设计,都可以实现风险隔离,都可以提供这样一份保障。
但有些人,就是非要把自己的东西吹得天花乱坠,吹得又能这又能那,吹得跟万能的一样,好像不万能就卖不出去了似的。到头来,却因为堆了太多没用的功能,导致产品出现了漏洞和冲突,连客户最根本的诉求,连那提供一份最基本的保障的功能都搞失效了。
张兰这事,到底她是对是错,那是法官负责评价的,我没权力评价。但如果她设立信托的初衷确实是隔离风险,那搞到今天这步田地,信托的销售和法务,绝对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至少他们是明知道这样会使委托人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之下,但为了维护住这个客户,而选择了迎合客户的喜好,对风险闭口不谈。
这不该是信托该有的样子,也不该是可能要经手别人一生财富积蓄的金融人该有的样子。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