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信托刚性兑付“潜规则”走向瓦解 信托基金提前兑付规则最新

2023-08-21 21:04:50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信托刚性兑付“潜规则”走向瓦解

“早期信托产品大规模发行,导致目前集中兑付,而近两年实体经济未有明显好转,企业就很容易出现业务发展未达预期,难以按时还本付息的情况。以目前实体经济的走势来看,预计未来依然会出现延期兑付的项目。”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燕娱直言。

多盈信托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梁琼芬也表示,实体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增加,信托兑付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信托产品出现类似的情况。数据显示,目前出现延期兑付的七八成都是为地产类信托。

2

提前兑付

信托公司风控措施,地产项目占多数

自2012年起,频频出现提前兑付情况。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今年信托产品明确公告“提前清算”、“提前结束”或者“提前兑付”的达到176起,其中多个房地产项目赫然在列。

从今年初的山东信托旗下“黄金海岸股权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提前1年有余进入清算程序,到天津信托发行的“正元投资·信达地产股票收益权投资及回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提前3个月终止,再到近期中融信托的东农地产项目于10月20日后十个工作日内提前还款2/3的本金和利息,房地产信托不断出现提前兑付。

有第三方理财人士表示,目前提前兑付或清算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近期资金面放松,一些项目方从银行拿到商业贷款,从低成本替代信托的高成本,这种属于项目方主动清盘。另一类则是因为信托公司担忧项目风险而提前清盘,属于被动清盘。

王燕娱表示,货币宽松政策下,市场利率不断下行,项目方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成本降低,便选择主动提前结束信托融资转而通过其他低息方式融资。

事实上,自2012年起,提前终止的信托项目几乎一半与房地产直接或间接有关。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有很强的依赖性,金融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导致风险事件的暴露数量也远高于其他领域信托项目。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为止,针对有问题的项目,融资方会通过以新还旧、先垫付自有资金再追偿、拍卖抵押物等方式来释放资金压力,提前兑付并没有让投资者收益减少。

有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愿意放弃管理费而提早清盘既出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也为保证自身不卷入到房地产企业破产官司当中。

业内人士表示,提前兑付是信托公司防范风险的举措,未来的市场风险谁也不能确定。提前兑付有利于减少项目方成本,是按照约定兑付投资者收益,符合信托合同规定。

虽然信托公司按规定履行了兑付,投资者未在该产品项目蒙受资金损失,但提前清算会打乱投资者的投资规划。

3

打折兑付

刚性兑付压力大,保本微利将流行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前身为甘肃信托的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大兴陇信托”)的“黄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路桥建筑装饰城二期产品”也面临兑付时间拖延半年、本金还要打“八折”的处境。

信托合同显示,该信托计划于2013年募集资金,用于黄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路桥建筑装饰城二期项目建设,贷款期限两年,资金规模为3.28亿元。而根据尽职调查报告显示,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6亿元,企业自筹6.5亿元,路桥建筑装饰城二期长期处于停工状态,目前尚未开工。

2015年5月6日产品到期后,投资人并没有如期拿到本息。光大兴陇信托曾于今年5月8日召开受益人大会。大会决议,该信托计划展期半年,信托终止日顺延至2015年11月6日,作为补偿,受益人预期收益上浮0.5%。

据投资者透露,今年11月6日为产品最终兑付日,10月26日光大信托北京总部向部分前往问询的投资者表示,解决方案包括两种,一种是将按8折兑付本金,另一种是等待诉讼完毕,法院判决后分配,对此,投资者表示不接受。

日前,该项目的解决方案出现转机,光大信托方面表示,按照最新解决方案,可保证所有投资人本金安全,并实现一定盈利。

梁琼芬表示,保本微利的方式是信托刚性兑付打破的一个过渡阶段,未来一段时间信托刚性兑付的压力越来越大,保本微利的方式也会越来越流行,一直到完全不能保本的状态出现,刚性兑付一直是信托行业的潜规则,正是因为这个潜规则的存在,使得信托行业持续火爆数年。

数据

三季度风险项目增长逾三成

事实上,受宏观经济下行因素影响,近年来能源化工、房地产等信托传统领域持续不景气。因此,最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信托公司的风险项目明显增多。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有506个,比上季度末增加56个,规模达到10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1%,较上季度末环比增长4.74%。

“虽然信托公司积极出台危机解决方案,但是信托行业整体的风险隐患由此可见一斑。虽然目前尚无大规模的兑付危机出现,但是投资者对信托产品的信心却是不如从前。”有业内人士分析。

信托行业的拐点似乎已经到来。中国信托业协会18日发布数据显示,在管理规模的道路上不间断增长的信托业,终于刹了车——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与今年二季度末的15.87万亿元相比,季度环比下降了1.58%,这也是信托资产自2010年一季度以来第一次下降。

第三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指出:“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经营景气度持续下滑、优质资产难寻等因素影响下,信托资产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

风险

矿产和房地产两大领域风险较大

从目前为止已经发生兑付问题的信托计划来看,矿产资源与房地产两个投向领域风险暴露最多。

据证券日报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矿产集合信托计划存量大约不到100亿元,而房地产集合信托计划存量则达4000亿元左右。而今年以来,已经到期的集合信托计划中,出现兑付危机的矿产信托集合计划规模达到64.45亿元。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共发行的集合类矿产信托,2014年预计到期至少规模为113.88亿元。由此来看,风险占比超过五成。

事实上,近两年由于信托公司和市场均已意识到矿产行业的风险,新发矿产信托已寥寥无几。信托公司逐步收缩矿产类业务,甚至有严格的信托公司把矿产类业务列入黑名单。

业内普遍对房地产信托的风险比较担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对于矿产信托,房地产信托的情况相对较好。出现兑付问题的房地产信托计划规模共计10.46亿元。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余额12616.23亿元。不过,信托业协会所公布数据包含单一信托计划及集合信托计划,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房地产集合信托计划存量在4000亿元左右。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全年,房地产集合信托到期规模为1119亿元。由此来看,出现问题的信托计划比例在9.3%。

预判

1

信托产品无风险时代已过去

此起彼伏的兑付危机事件预示着信托业进入了“多事之秋”。事实上,在国内经济经历结构性转型的阵痛、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投向实体产业的信托类产品收益正在走低、风险正在放大;同时,证监会打击场外配资、对伞形信托的清理,也使得证券类信托产品整体陷入低迷。

在刚性兑付原则仍没有被打破的当下,信托计划能否安全兑付仍是投资人关心的问题。国家开发银行研究员刘霞表示,目前多数兑付风险事件最终依靠当地政府救助、股东注资和银行过桥贷款等方式来埋单,通过延期兑付、滚动兑付和“拆东墙补西墙”的腾挪方式实现。风险并未被消除或分散,而是风险转移和延后,不计代价地实现刚兑承诺。前期杠杆已经累积过高,信托公司的杠杆率已远超安全兑付的能力。

渤海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康凯曾在一篇报告中指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中枢的下移,信用风险已经由潜伏期和偶发期进入到危险期和高发期,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将是未来投资者和信托公司需要面对的新常态,信托产品无风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

到期无法兑付情况增加,刚兑进入临界点

风险项目增多,意味着信托公司背负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