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银行>正文

信用卡新规一周年,三十余家银行整改! 什么银行外汇手续费低一点

2023-07-20 03:59:34 互联网 未知 银行

信用卡新规一周年,三十余家银行整改!

信用卡新规发布已满一年,两年的过渡期已过半,如今银行整改已初见成效,但仍面临转型难题。

撰文 | 张浩东、冯雨霆

出品 | 支付百科

信用卡新规发布以来,各大银行纷纷整改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违规的空间不断缩小,违规的成本逐步提高。各大银行先后对于睡眠卡、资金流向、信用卡分期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在逐步探索监管政策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信用卡在支付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信贷产品,信用卡是银行零售转型的突破口,乃银行利润的增长支点。数十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卡总量稳定增长,对经济复苏和消费回暖起着关键作用。

过去,银行为了获取用户、增加效益、争夺信用卡市场掀起一轮轮的信用卡圈地跑马营销,重发卡量,轻风控的粗放营销理念使得信用卡投诉量、不良率居高不下。新规的强势监管政策,让银行不得不转变信用卡营销理念,重新规划信用卡经营思路。

01

银行整改初见成效

新规发布后,国有六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频发公告整改信用卡业务。从目前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来看,先后进行的五项信用卡整改项目中,成绩最为显著的为睡眠卡整改。

三十余家银行陆续着手清理睡眠卡。新规中明确规定,连续18个月以上无主动交易且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不得占本机构发卡量的20%。新规中对睡眠卡占比提出明确要求,为一味追求发卡数量银行敲响“警钟”。清理睡眠卡成为各大银行的“重头戏”。

除注销睡眠卡外,各大银行也在试图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激活睡眠卡,增加持卡人活跃度和粘性。在新规的严要求下,银行信用卡业务靠规模增量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开始转型为挖掘存量市场、重视用户经营、提升服务水平的发展模式。

二十多家银行聚焦自动分期整改。新规对于信用卡自动分期问题也有明确要求:明晰信用卡息费水平,披露使用成本,多家银行已将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改为“分期利息”或“分期利率”,同时多家银行还下线了信用卡自动分期业务。

十余家银行着手信用卡资金流向整改。规范信用卡资金流向也是银行整改的一大重点。新规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营收、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目前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相继发布了“限制信用卡使用范围的公告”,其管控范围主要聚焦于收紧信用卡资金对投资理财、房地产、烟草等领域的流动,以试图有效规避用户逾期风险和过度的虚假消费。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银行高度重视信用卡资金流向问题,如果资金流向中出现房地产、股票等敏感领域,银行风控系统会进行提示性预警。一旦信用卡资金划出异常,银行首先会让持卡人提供交易发票、购买凭证。在确认持卡人存在风险后,银行将采取降额或封卡处理。

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溢缴款额度,打击他人代还行为。民生银行、渤海银行、青岛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已发布公告对信用卡溢缴款和非本人还款进行了限制。对此,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限制信用卡溢缴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信用卡洗钱和电信诈骗;另一方面,限制溢缴款能够压缩信用卡代还业务空间,降低信用卡逾期风险和中介代还概率。

央行最新支付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为7.91亿张,而在新规发布以前的2023年第三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为8.07亿,两个季度信用卡存量快速减少了1600万张。

业内人士分析,持卡人集中大量自发性地注销信用卡可能性较低,信用卡数量急剧减少与银行内部的自我清理、自我变革关系密切。信用卡整体数量的降低,是新规严控下的必然结果,也是信用卡业务转型进程的具体表现。

02

信用卡管理却漏难题

虽然信用卡的睡眠卡、分期业务和资金流向等问题的整改已初见成效。但在整改的过程中,仍暴露出银行管控的三大问题。

一,由于大量清理睡眠卡导致用户银行卡失灵。近期,多家银行频繁发布清理睡眠卡公告,使得部分正在使用中的银行卡遭到限制甚至清退。有读者向‘支付百科’反映,自己的银行卡突然失灵,只能转入资金不能转出。

二,非柜台交易受限制。据了解,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对用户银行账户非柜台渠道交易进行限制。一些持卡人表示,个人银行账户非柜台交易仅为500元。银行一刀切的措施,影响了其日常消费。

三,信用卡不良率持续升高。信用卡不良率居高不下,是目前银行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据资料显示,今年以来12家银行发布了不良资产证券化注册申请报告,金额高达392亿,半年规模为历史同期最高额度。信用卡业务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多家银行不良率升高,短期内信用卡出现承压的趋势。此外,信用卡发放把控不严,新用户逾期率上升等原因,也导致银行面临较大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回暖和银行对新规的逐渐适应,不良率上升的趋势将会得到遏制。对于一刀切的封卡和降额等措施,一些银行已经建立了数字化筛查机制,尽力避免“误伤”普通持卡人。此外,部分银行的信用卡变动通知已由原本的短信通知升级为电话通知,这个不起眼的改变,既可以避免“误伤”又可以有效激活存量。

总体而言,银行信用卡业务正从圈地跑马转变为精耕细作。多家银行也在尝试深耕特定领域,寻求深度发展,推进业务创新,如招商银行针对家庭发行的亲子卡,工商银行针对车主的爱车卡,以及当下热门的绿色低碳信用卡等都是个中典例,为银行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力点,提供更高质量、高粘度的用户。

银行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人性化服务体系,但目前存在长尾效应,银行转型仍需时间。

从建设人性化服务体系来讲,银行要完成信用卡业务服务体系建设道阻且长。一方面信用卡从业人员展业需从数量为王转变为深挖客户潜力。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信用卡业务整体服务体系。如何把一刀切的封卡行为转换为有效激活客户,把分期转换为根据客户需求建设的个性化服务,不仅是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考验,更是对银行科技水平的挑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宋源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