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银行>正文

兴业银行三十而立 ,感恩有你! 兴业银行在英国有分行吗

2023-08-19 22:04:15 互联网 未知 银行

福建被称为“有福之地”,省会福州被称为“有福之州”。不少曾在福建任职的领导离开后,一直都挂念着福建,关心着作为福建改革样本、“土生土长”的兴业,无私地支持着我们发展壮大。2007年兴业上市时,有不少“中字头”的银行,同时在排队。虽然兴业本身质地优良,上市准备工作充分,但是,如果没有汇聚了各方力量,兴业不可能在“熊牛转换”之际超越许多“中字头”银行先拔头筹!同样,兴业收购信托,除作为国务院改革试点的建行和交行外,再无其他银行获国家特批,也是沾了“福”气。

当伟大时代到来的时候,总是锐不可当。兴业正是在尘埃与曙光中,崛起于这个伟大时代。感恩有你,让我们生逢其时,与之偕行!

感恩有你——百折不回

30年前,一位金融界的重量级领导担心本行生存问题,不无关爱的对刚成立的兴业说:“你们最好把自己定位为‘拾遗补缺’,做一些大银行不做的业务,这样总能找到饭吃!”

这份“关爱”自有道理。与其他同业相比,兴业出身“草根”,在股东背景、行政资源、总部区位等方面都毫无优势。成立之初,仅有5亿元注册资本,筹措都极其困难,其中3.75亿元还是拨改贷项目划为省里的资本金,其余的靠全行四处募集,甚至上街摆摊设点,吆喝售卖筹措。

说来真是寒酸。早期开业的分行,有的只设在旅行社的包租房内,有的营业面积还不及普通宿舍的一个单元。一尺柜台,一把算盘,一本账册,一只铁皮箱,便是全部的家当。福州分行开业第一周只来了一名储户,仅存4000多元。“兴业银行,怎没听说过?”、“钱存在你们这儿有保障吗?”……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

刚开业又面临着由“物价闯关”引发的严重通货膨胀,以及随之而来的三年国家全面治理整顿和信贷规模紧缩。当时市场被国家专业银行高度垄断,工商信贷和储蓄、农业信贷、外汇业务、基本建设信贷分别由工、农、中、建包办,新兴的银行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多余。

然而,人穷志不能短!“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的使命不能忘!兴业不为拾遗补缺而生,办银行必须堂堂正正!

我们一改当时银行高高在上、等客上门的普遍陋习,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优质服务引领行业之风。节假日照常营业、残损币兑换、上门收款、业务办理时效制等服务措施成了兴业人铁的承诺。真诚服务换来了回报,客户渐渐多起来了,同行们在感叹:“业务又被兴业抢了!”

1996年兴业“二次创业”初到上海时,作为一家无品牌、无资源、无人脉的“三无银行”,面临市场和客户的极端不信任。有一次好不容易营销到一位上海客户,当他回家把“福建兴业银行”的存折交给家人后,家人大惊问:“侬(你)脑子瓦特(坏掉)了,哪能(怎么)把钞票存到福建去了!”这样的尴尬时有发生。更严峻的是,分行刚成立,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就从东南亚袭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一些银行甚至濒临倒闭。新生的分行面临生死考验。

但是,再大的窘困也难不倒兴业人!在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之外,分行在上海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敏锐地嗅到了商机,靠着真诚的服务,最早介入到代理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清算业务,随后还成为首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主办存管银行、首批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证券资金结算银行、首批股票期权资金结算银行。这不仅帮助分行在上海成功立足,也为后面十多年本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并成为“同业之王”奠定了基石。

多难兴邦,危机常常造就新的伟大企业!其实,在发展的每个重要关口,兴业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环境。比如开业初期国家经济治理整顿的狂风暴雨,二次创业时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走向全国时2008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很可能就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但是,无论再大的危局,兴业人总是无惧于“亮剑”。总能发扬在“夹缝中求生存,夹缝中求发展”的韧性,在改革中谋出路,最终化危为机,浴火重生,锻造出更强劲的竞争力。

2006年9月本行在国内首发了混合资本债券。当时,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做了大量专业细致的工作,请来国际先进同业举办多次研讨会和各种论坛,配合监管部门起草了全套管理办法。经过多方努力,在取得监管部门的理解和赞同后,审批材料报到上级部门,却石沉大海,迟迟得不到回音,转眼就是半年多。

此时放弃并不丢人,毕竟创新往往就意味着失败。但是兴业人却不服输!硬闯“华山一条道”,多方争取向该部门主要领导当面汇报的机会。当时,作为一家边远地区资产规模仅4000多亿的小银行,要面见一位大部委的主要领导,需要极大的勇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不住无数次上门等候,该领导终于“顶不住”,拨冗聆听,并最终被我们的专业、智慧和执着打动。混合债的成功发行,使本行的资本充足率从7.5%提高为8.7%,对当时的业务发展起到了及时雨的作用,为IPO提供了重要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整个银行业打通一条重要资本补充新渠道。

有志者事竟成。正是兴业的“草根”出身,激发了兴业人“虽千万人吾往矣”无所畏惧的使命感,也赋予了兴业人“不撞南墙不回头”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基因。感恩有你,始终坚守初心,百折不挠,敢拼会赢!

感恩有你——一路抉择

筹备伊始,资本金不足一直制约着兴业的发展。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关方面与当时急于扩张的某国有银行进行了接洽,并产生了把兴业并入作为其子行的想法。该行对此十分积极,董事长亲自到福建并开出诱人条件。对于“内外交困”的兴业而言,并入该行不仅能够解决当时迫在眉睫的发展资金,还能贴上“百年银行”和“国家队”的金字招牌。然而,兴业的高层十分清醒,不为斗米折腰,并坚决据理力争,说服了省里的决策层。假如当初决策错误,怀安丧志、寄人篱下,还有今天的兴业吗?

命运如此奇妙,一些看似不经意的选择,而带来的结果却判若云泥。三十年来,在发展过程中,兴业面临一个又一个艰难抉择,所幸我们不仅没有“无为在歧路”,更为不易的是,还主动选择一条更为困难,故而更为光明的道路!实行单一法人制还是多级法人制就是一个例子。

90年代初,前任陈芸董事长带我到一家同期成立的银行调研。当时,这家银行资产规模已经发展到几百亿,而我们还只有几十亿。由于该行采用多级法人制,作为股东的各市县财政在分支机构掌有大权,对银行的支持力度很强,短期内能够更好积累资本、利用地方资源,机构和业务都发展很快,这对我们触动很大。调研的最后一站,在隆重的送行宴会上,酒过三巡、真相毕露,地方推荐来的子行的行长居然对他们总行董事长直呼姓名,毫不掩饰地大放厥词:“来,你是领导,但说对了我们就听,说错了我就不听了!”回到下榻的地方,深有感触的陈芸同志交代我:“不必写实行多级法人的报告了,这样的快速扩张,不要也罢!”到后来,这家银行果然饱受多级法人之苦,各地子行自行其是,大量“准政府贷款”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坏账高企、包袱沉重而多次被重组。

2000年,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打开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空间,为亚洲金融风暴洗礼后的中国银行业,带来涅槃重生的历史性机遇。此时的兴业,已基本摆脱开业初期一穷二白、夹缝求生的窘境,在新兴的股份制银行中占有一席之地。出身“草根”有此光景,实属不易。若安于现状,按部就班,过小日子不会有太大问题,各方面也交待得过去。

兴业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勇立改革开放潮头,乘风破浪闯出更大天地,还是乐于守成,过安稳日子?全行上下进行了大讨论。时年8月,一场集中展现全行讨论成果的头脑风暴大会在总部召开。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确立了“全国性现代化商业银行”一个定位,实施“从严治行、专家办行、科技兴行”三大战略,推进“有形网络扩张和无形服务延伸、有形产品创新和无形体制机制改革”两个虚实结合。同年,党委发出了“建设一流银行、打造百年兴业”的号召,吹响了夺取新一轮发展胜利的号角。从那时起,无论机构、零售、财富管理业务,还是资产负债统筹管理;无论组织变革、流程再造,还是渠道、IT等基础建设;无论内部控制和管理,还是对外营销和服务,兴业都努力学习借鉴同业先进经验,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几年之后,当经营转型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普遍共识和主导战略时,兴业与时俱进、棋先一着的战略谋划能力再次得到印证。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外界常羡慕这么多年兴业规避了大的发展风险,把握住了大的发展机遇。内在原因何在?我想就在于兴业坚持国家宏观导向下的独立思考、前瞻务实的战略规划、不计小利得失的战略定力和积极稳健的战略决策。感恩有你,始终成竹在胸,谋定而动,相机抉择,果决前行!

感恩有你——圆梦舞台

三十年来,兴业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以年均33%和27%的速度增长。在超常规发展过程中,兴业这个平台给予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帮助千千万万个家庭实现着各自的“中国梦”。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当前,全集团主要负责人平均行龄超过20年,45%都是一毕业就入行,很多年纪轻轻就被委以重任,在金融业改革大潮中边游边学,走到今天。现在,随着我们业绩、品牌和专业能力的大幅提升,兴业人收获了各种荣誉,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以前都是我们从其他银行挖人,现在我们也成为其他同业高薪“挖角”的对象。从一个侧面说明,“同兴业、共发展”所言非虚。如果不是这个时代,不是兴业这个舞台,很难成就今天的我们。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要给世界创造价值。”兴业不仅成就了我们,更给了我们报效国家、服务民生、回报社会的伟大平台。

台胞陈文德是本行第一批原始股股东。80年代末,市场经济尚未真正起步,股份制仍在试点,国家对财政金融实行双紧政策,企业资金普遍紧张,募集股份十分困难。兴业甚至到了走街串巷“摆地摊”甩卖股份的地步!即便入股300万元推荐一名董事,我们的股票仍然少人问津。

出于“支持祖国经济建设”的目的,1988年陈文德认“捐”了本行55万股普通股,随后就再没跟我们联系。但是,本行始终以股东权益为重,在其失联的情况下对股份进行代持,并陆续送股、转增、分红。至2014年4月,本行想方设法再次联系上他时,其持有股份已增至308.88万股,市值达到3000余万元。

三十年来,我们始终履行“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的办行使命,累计缴纳各项税收207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超过800亿元,长期位居福建省纳税百强榜首,屡次荣获“纳税信用A级企业”、“纳税贡献大户”等荣誉称号。

三十年来,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建立了“捐资助学”、“抗灾救灾”和“扶贫济困”三位一体的慈善机制。甚至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一家新的分行开业,不搞隆重的庆祝仪式,而是“习惯性”地把费用节省下来用于捐助公益事业。仅近五年,就累计向社会捐赠资金超过2亿元。开展精准扶贫,以新疆南疆、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大别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及福建省内重点贫困地区为主战场,通过捐赠款物、定点帮扶等形式给予人力、物力支持,2017年扶贫支出近1300万元。开创贫困人口合理信贷需求卡片式管理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发放个人贷款余额高达66.93亿元。

十二年来,在更可持续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兴业更是率先垂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绿色金融之路。2007年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先生访华期间曾经问我:“如果做绿色金融赚钱的话,别人为什么不做?如果做绿色金融不赚钱的话,你为什么要做?” 我当时回答,做银行确实要讲赚钱,但银行是公众企业,是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这就要求银行家的视野应该要更开阔些,更远大些,其于社会的责任感、回报感也要更厚重一些。

这些年兴业从首推能效融资、节能减排贷款、碳金融、排污权金融、低碳主题信用卡,到率先承诺采纳赤道原则,设立专营机构,建立了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促进人与环境、自然和谐发展,践行了“由绿到金、寓义于利”。截至2018年6月末,我们累计为15742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5748亿元,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2951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8390.62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389.13万吨,年减排氨氮14.51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82.74万吨,年减排氮氧化物6.61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4506.54万吨,年节水量40890.84万吨。

当前,兴业近6万名员工联接了6万个家庭、几十万人的生计;我们8万多亿表内外负债、3万多亿存款、1万多亿理财,联接着几千万个客户、关系几亿人的资产安全,也维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的价值贡献和市值波动,联接着无数股东的财富理想。感恩有你,筑起梦想的舞台,成人达己,臻于至善!

感恩有你——最美同仁

2007年本行上市前夕,路演、上市安排以及与监管机构沟通的工作千头万绪,那段时间我频繁在福州、上海与北京之间往返。在与证监会商定IPO发行价前夜,我凌晨一点多到达酒店,又立即听取专家关于IPO定价的建议直到凌晨三点半。由于会领导行程调整,第二天一早我没吃早饭,就匆匆赶到证监会,出来时已是中午,又直接赶赴机场。北京代表处的同志抱歉地对我说“让领导饿了两顿饭”。其实两天时间里我只在飞机上吃了两个盒饭。

但是饿两顿饭,与千千万万为了兴业的事业,日日夜夜风风雨雨拼搏在一线的“星夜人”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在大发展的过程中,有多少干部员工离乡背井,异地创业?有多少同志长期在一线艰苦工作,因此积劳成疾甚至英年早逝?多少高层干部,三地办公,经常拎包就走,一年行程数万公里?基层更有无数为兴业发展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同志,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2000年在南京分行筹建时,为了节省筹建费,仅租赁了金融培训中心一间约100平米的会议室。而同期筹建的另一家银行却入住五星级酒店。在有“火炉”之称的炎热夏天,筹建组同志顶着烈日,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腿和借来的自行车丈量着滚烫的大地,为分行选择到风水宝地。多年来,兴业人爱拼才会赢的鲜明个性在全国大市场中如鱼得水,大放光彩。这些攻城拔寨于福建省外的兴业人,为兴业创下了最初的名气!

2016年夏,天明时分河南新乡突发暴雨,部分路段积水甚至过腰,车辆全都“趴窝”。一位家里离行最近的女同志,艰难涉水,前往营业厅。由于身材娇小,路人劝她不要下水,平日娇弱的她却奋不顾身地前进,水深的地方就请路人帮个忙,以往15分钟的路程足足跋涉了两个多小时。当家人和朋友都说她傻时,她却淡淡地说:“营业厅不能没人,别人都太远了,只有我才能赶得到。”

一位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女同事,计划在孩子五岁生日这天好好陪他过生日,但当天因临时任务无法兑现承诺,孩子听闻后十分伤心,啜泣着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天真地恳求道“妈妈,你上班是去赚钱,我用20元买你一天的假,陪我过生日,好不好?”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永远也讲不完……

三十年来,一个个平凡的兴业人坚持同一个“兴业梦”,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成就感动、书写不凡!这种奉献不仅体现在为兴业的利益鞠躬尽瘁,更体现在为兴业的利益牺牲小我!

2000年开始,为了加快建设全国性现代化商业银行,党委号召建设“让贤文化”,打破“铁饭碗、铁交椅、大锅饭”。部分高层管理干部本着对兴业银行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让贤,从一线负责岗位退出来,把机会让给更加年轻有为的干部。有的分行行长在全行大会上郑重承诺“当我离组织要求有距离时,当员工对我不信任时,当我感到力不从心时,我让贤”。这些年来,不少在本行服务多年,曾经为本行发展做过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为了“百年兴业”,响应党委的号召,一心为公,主动让贤,以实际行动为全行事业的新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表现出共产党员崇高的品格和无私的风范。

三十年来,兴业人在日复一日的并肩战斗中砥砺磨合,逐渐形成内部关系简单,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讲排场和花架子,相互信任、精诚团结、简单和谐、崇尚实干的兴业文化。“进兴业门、做兴业人、办兴业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兴业人实实在在的承诺!感恩有你,始终风雨不弃、辛勤付出!

感恩有你——继往开来

丘吉尔曾说过:“你能看回历史有多久,就能看向未来有多远。”三十年,人生可称而立,企业可知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令我们骄傲、让我们无惧未来的,不仅有打拼下来的6万多亿资产、600多亿年利润,还有别具一格的业务布局、独领风骚的经营模式,更有深植6万多名兴业人的精神和气质。他们形神一体,铺成充满希望的铁轨,让兴业银行从优秀走向卓越,从胜利驰向更大胜利。

三十年的无上荣光即将成为历史。如今,举国上下正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引领下,昂首步入新时代,兴业的发展依然处在不大、不小、不强、不弱的“四不”状态,又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历史节点,远不可松口气、歇歇脚!当前,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矛盾相互交织,改革步入“深水区”,防控金融风险、治理金融乱象持续深入,都决定前进的道路必定不会一帆风顺,更需要我们发扬爱拼才会赢的优良传统,戮力前行。

继往开来的责任已落在每一位兴业人的肩头!让我们珍惜三十年的巨大发展成就,发扬三十年的宝贵办行经验,更加“有理想、讲责任,懂感恩、讲奉献,讲操守、守底线,有信念、怀初心”,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踏上新征程,为开启下一个更加辉煌的三十年而努力奋斗!

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