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丨《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发布 外汇加保险的模式包括哪些类型的银行业务
以数据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的一次产业革命。以支付功能的在线化为例,近年来移动支付领域的“脱媒”给银行上了生动的一课,即使是全国性的大型银行,面对互联网公司的“降维”竞争也是无能为力,区域性银行更是全面失守。
这种数字化金融服务对银行业的传统理念和服务模式,乃至市场生态和竞争格局均形成无可规避的颠覆性冲击,银行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如何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等,都成为商业银行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数字化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成为银行想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必选项。
但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含义是什么,“转”的又是什么呢?当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情况如何?又面临哪些问题呢?不同类型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又有哪些?银行未来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又将走向何方?九卦金融圈作为支持媒体,为大家带来这份详细报告:
第一章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自电子计算机应用普及以来,银行业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从未间断过,数字化是银行业最重要的基因之一。多年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营环境的变化、客户诉求的升级,银行业不断推动数字化边界的扩展。从最早的业务经营电子化,到后来的管理流程信息化,再到最近几年的客户交互移动化,数字化的定义正在持续扩展,并迈入经营全面数据化的新阶段。
对于银行的数字化历程,业内并无权威且明确的定义,但从其业务发展和技术迭代的角度看,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业务自动化
19 世纪7 0 年代,花旗银行就开始使用自动取款机来解决用户的一些日常事务。它利用磁码卡或智能卡实现金融交易的自助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银行柜台人员的工作,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二、银行电子化
计算机的出现,实现了电子渠道的信息录入,此阶段主要由人工手动操作,可看作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雏形。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电子设备的兴起,传统的银行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上运营,电子银行被广泛使用。无论是网络版的e - 银行,还是基于手机的网上银行服务,从最初的网上转账、对账单和电子账单支付,现在已经形成了越来越丰富的功能,如网上购买和融资、借贷等。在这个阶段,数字银行的主要参与者是传统的银行机。
三、银行数字化
在这一阶段,参与者从传统的银行机构扩展到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金融技术开始影响银行产业的发展,许多银行企业开始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生物识别等关键技术。自2 0 0 9 年以来,包括花旗银行、 摩根大通、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大规模开拓金融科技领域,中国开始在金融技术领域发挥实力,并相继在支付、贷款和财富管理领域增加战略投资。中国国内的大规模银行也加速了其在金融技术领域的布局速度。就科技公司而言,如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和阿里发起的网上商家银行,代表了科技公司以科技赋能金融业务的民营银行,直接进入银行产业,成为数字银行的主要参与者。
四、究竟什么才是“数字化银行”
数字银行目前并没有确定统一的定义,根据《数字银行( D i g i t a l B a n k )》一书给出的解释——“数字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否设立分行,其不再依赖于实体分行网点,而是以数字网络作为银行的核心,借助前沿技术为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服务趋向定制化和互动化,银行结构趋向扁平化。
数字银行的特点在于智能化和线上化,意味着银行的业务、管理能够自动在线进行。这就代表着数字银行是具体的,而非是空洞的概念。
第二章 银行数字化转型现状及问题
2.1
疫情倒逼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之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利用金融科技重塑银行体系。包括国有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依托自身资源重塑技术架构布局数字金融;中小银行则借助科技公司或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从差异化和本地化实现数字化转型。科技与金融已从互相“补台”转向深度融合,从金融服务延伸至非金融服务,涵盖生产、生活的多元金融生态,打造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一、银行业加大金融科技资源投入
2023 年,中国银行业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A 股中上市银行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达2078 亿元,同比增长25%,占当年银行业1.94 万亿元净利润的10.7%。且大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普遍在2.70%-3.15%,更有多家银行科技的资金投入接近千亿元。
二、科技投入向基础设施延伸
科技资源主要投入方向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技术重构既有架构,实现金融基础设施的能级跃迁,推进金融科技在金融基础设施、数字货币、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围绕“Bank4.0”
时代的智能化营销服务体系打造基础支撑体系,调优核心系统的基础架构,以适应大并发、高实时、可伸缩、强健壮、动态组合的核心基础架构。通过对适应大规模市场容量的架构调整,加速向分布式架构转型,成为中国银行业基础架构重构的趋势。
三、更加重视数据中台建设与数据治理
数据业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挖掘数据价值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银行业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2023 年中国银行业加速推进全方位、广覆盖的数据体系建设,统一数据标准、数据清理模式、数据安全体系,挖掘跨期、多维度的海量内部数据,加大外部数据源整合,推进数据的深度治理。
同时,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优化中台架构,推进基于模块的快速迭代和复用,助推内部管理效率提升,增强组织效能,为前台业务板块和面向客户的金融科技产品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四、重视打造多元生态场景
国内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从原有的单一储蓄、贷款、结算、支付等服务供给向深度融入客户的生产、生活各类场景转变,并推进对产业链上下游综合生态金融服务、对数字政务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对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