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银行>正文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及系统重要性研究 国债和保险的风险系数一样吗

2023-08-23 18:16:36 互联网 未知 银行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及系统重要性研究

一 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银行业监管组织主要依据资产、负债等业务的规模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划分,其监管也往往更倾向于针对大银行。因此,学术界和监管层更关心“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TBTF)”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然而,在2007年10月次贷危机的初始阶段,一些资产规模并不大的金融机构如贝尔斯登、美林证券、雷曼兄弟的财务困境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并给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损失。次贷危机及其后发生的金融危机颠覆了学术界和监管层对银行风险溢出及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太关联而不能倒(Too Systematic To Fail,TSTF)”的机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上,各国达成决议并设立了“全球央行”——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FSB、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BCBS)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根据“TSTF”这一理念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和评估方法做了修订。2011年11月,BCBS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与附加资本吸收要求》。该要求从规模、关联性、可替代性、复杂性和跨境业务五个方面提出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lobal-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G-SIBs)的概念。根据上述五个方面的指标计算,FSB于2011年11月4日首次公布了29家重要性机构,我国中国银行位列其中。

BCBS发布要求后,我国银监会于2011年底发布了《关于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划分标准征求意见稿》,将除跨境业务外的四个指标作为我国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指标,并分别赋予25%的权重。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