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为什么我们要投资债券?如何投资债券?

2023-07-13 15:47:50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为什么我们要投资债券?如何投资债券?

债券,也被称为“固定收益(Fixed Income)”,是广大投资者资产配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债券的原理非常简单,大部分人不用学金融都能理解。债权人把钱借给债务人,债务人按照借款约定按时偿还利息,并且在债务到期时偿还本金。在日常生活中,债权和债务关系无时不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周围。比如我们去银行存款,就是作为债权人把钱借给银行,而银行则作为债务人给我们支付利息。很多人喜欢购买国库券,就是把钱借给政府,然后政府按照国库券利率向我们(债权人)支付利息。

从全球金融市场的规模来看,债(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按揭债,非抵押债券等)的市值要远远大于公司股票的市值。比如根据麦肯锡公司在2012年的估计,当时全世界所有的公司股票市值大约为50万亿美元,而所有的债加起来的市值则高达175万亿美元,是前者的三倍多。

光是全世界的政府债券(Government Bond),其市值总额就差不多达到了47万亿,和全球所有的股票的市值差不多。

截至2015年8月,在全世界所有的政府中,负债最多的是美国政府,其负债总额达到全世界所有政府负债的29%左右。紧跟着美国的是日本,日本政府债券(JGB)的市值大约占到全世界所有政府债务总和的20%左右。其他一些债务总额比较高的国家有:中国(6.25%),德国(4.81%),意大利(4.61%),法国(4.35%)和英国(3.92%)。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列举的只是债务总额(根据当时的外汇汇率转换成美元计算),而没有考虑各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的大小。

如果把国家的经济总量算上,那么负债率(负债/GDP)最高的国家依次为日本,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新加坡,美国和比利时(如上图所示)。

那么说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投资者要投资债券呢?大致来讲有以下几个原因:

1)债券是相对来说投资风险比较低的资产。只要债务人按时偿还利息和本金(即不违约),那么债权人的投资就会有回报(在扣除通货膨胀之前)。一般来讲,把钱借给国家政府(即购买政府债券)是非常安全的。一来政府破产违约属于小概率事件,二来如果是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国债,在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无限印钞去偿还其债务。因此如果投资本币国债,理论上不可能有违约风险。

2)从历史数据来看,(政府)债券的回报波动率要比股票小很多。这也从实证角度印证了上面提到的债券风险比较小的论断。

3)债券的回报和股票回报相关性不大,在很多时候(比如美国债券和美国股票),两者的相互关系为负。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一个股票组合中加入债券的话,可以提高资产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4)有些政府提供防通胀债券(比如美国的TIPS,英国的Inflation linked gilts等)供广大投资者选购。防通胀债券的投资回报和通货膨胀率挂钩,可以帮助投资者应对无法预测的通货膨胀风险。

所以说,每一个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债券都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更好的分析作为投资标的的债券,我们可以把债券的回报(也可以成为风险,要知道回报和风险其实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更加进一步的细分为下面的组成部分:

1)无风险回报(Risk Free Rate);

2)期限溢酬(Term Premium);

3)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

下面让我来就每一个回报来具体的解释一下。

无风险回报(Risk Free Rate)

无风险回报,指的是理论上投资者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就可以获得的回报。在现实生活中,严格来讲没有任何资产可以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给予投资者回报。和无风险回报最接近的回报是短期政府债券(Treasury Bill)能够提供的回报。

短期政府债券的定义是政府发的短于一年的国债。绝大部分的金融学术研究都假设美国政府不可能在其发行的美元债务上违约,因此这些短于一年的美国国债就被视作是绝对安全的投资品种,因此从这样的短期债券上得到的回报被称为“无风险回报”。同理,如果假定中国政府不可能在人民币债务上违约,那么中国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提供的回报也是“无风险回报”。

从历史上来讲,短期政府债券(T-bill)可以给予投资者非常不错的回报。比如上图显示的是美国过去200年的各种资产的真实回报(扣除通货膨胀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短期政府债券的回报是每年2.7%。考虑到这个回报在不担任何风险的前提下战胜了通货膨胀,可以说是相当的不错。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国家的真实利率回报则相差比较大。举个例子来说,在过去100年里(1900-2000年),真实利率(扣除通胀之后)最高的国家为丹麦,平均每年3%左右。而真实利率最低的国家为意大利,德国和法国。这几个欧洲国家在一战或者二战之后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真实利率为负。其中德国在1920年代的魏玛共和国时期,经历了世界上主要工业国之中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现时今日的德国人对通胀的风险仍旧高度警惕。

德国人对于通胀的态度也可以解释很多他们对于金融政策的态度。比如欧洲央行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仅以价格稳定作为其主要政策目标的中央银行。基本上其他所有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会同时将价格稳定和降低失业率作为其政策目标。当然,严格来讲,中央银行不可能同时兼顾到价格水平目标和失业率目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