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中证协优秀课题公司信用债违约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

2023-07-14 10:44:09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中证协优秀课题公司信用债违约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

中证协2023年优秀重点课题精编之二十二

公司信用债违约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出处:《中国证券》2023年第5期

作者简介:课题负责人:钟金龙,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玉梅,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课题组成员包括:战肖华,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内核负责人;齐修超、高磊、范梦阳,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发行审核部员工;尹智超,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肖祖沔,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一、我国公司信用债券发展现状与违约特征

我国债券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欺诈发行、违约等扰乱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行为。

截至2023年底,信用债累计违约金额达到5155.23亿元。我国公司信用债违约特征如下:

(一)债券违约行业分散化,违约主体多为周期性行业

存在债券违约的行业中,制造业债券违约数占绝对比重,综合类、批发和零售贸易、建筑业、房地产业次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所处的下行周期对于强周期行业有较大影响,加之疫情带来的冲击,未来短期内债券违约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

(二)违约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居多

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是违约风险最高的发债主体。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部分民营企业因自身财务实力偏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因素更易发生违约事件。

(三)高信用评级违约增多

2018年以前,违约主体以AA级以下的中低评级为主,高评级债券违约较少。但近两年AA级以上债券违约占比逐年提高,甚至出现一些财务状况尚好、评级较高的上市公司债券的突发性违约。

(四)2023年新增违约主体呈现新特点

一是国企债违约风险明显提升,而民企债违约率上升势头减缓;二是近两年首次违约主体相对集中分布于中原地区和东南地区,其中2023年以来的28家新增违约主体中,广东和北京各占5家;三是2023年以来新增违约主体债券整体回收率偏低。

二、公司信用债违约的理论剖析

(一)经济下行以及行业周期性强化“债务-通缩”

经济下行带来企业信用状况的恶化,又反过来加速经济衰退,容易使负债企业陷入“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资产价格下跌、杠杆率持续攀升、实体经济活动疲弱、实际利率高企,延期还债或债务违约陆续浮现,这在增加债务人还款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企业陷入“债务-通缩”陷阱的风险和信用债违约集中爆发的概率。为了应对财务压力,企业削减投资和生产计划进一步拖累实体经济,导致恶性循环(见图1)。

图1:违约因素的关联性特征

(二)流动性分层影响企业再融资

外部流动性枯竭往往是企业违约的重要诱因。金融同业业务去杠杆使金融机构流动性紧缩,大型金融机构与小型金融机构间出现流动性分层,产生金融机构抛售信用债的利空条件,加剧债券违约风险。在市场恐慌情绪的影响下,流动性分层导致的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已经逐渐向企业信用分层演变。两者叠加势必加剧企业的流动性压力,原本依赖的高负债经营模式难以维系,企业被迫通过压缩库存、缩短周转周期、甚至变卖资产来维持经营,从而进一步降低经营效率和实际收益,综合作用下许多公司可能因缺乏流动性而被迫违约。

(三)关联方占用资金与民企互保触发链条式违约

越来越多的发债主体出现关联方资金占用影响自身流动性的现象,山东、浙江、江苏等地民企互保圈也导致连锁式债券违约。

我国企业互保多以熟人、情分为纽带,诸多担保案例均没有对被担保方进行理性分析,看似形成联盟实则抱团取暖,导致在经济走势发生逆转时,担保链条上的一家企业发生违约,便会迅速传导至整个担保链条,引发连锁式违约。

三、公司信用债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与验证

有研究和实践表明,在实质性违约之前,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往往已经恶化甚至出现严重问题,可以根据当前债券违约特征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机制。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风险预测法演化而来的KLR信号分析模型,因预警准确性高并且能够揭示危机发生的根源,逐渐被用于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风险研究中。该模型由Kaminsky et al.(1998)提出,具备高度简洁性、高效预警性,以及与神经网络的兼容性,为高盛、摩根士丹利、穆迪等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提供重要参考,亦是当前诸多复杂金融风险模型的底层技术之一,其高效性也得到国内学界的认可(严宝玉,2018;李升高,2017;卢媛媛和何海燕,2011;刘志强,2000)。

(一)预警指标构建的基础样本选取

KLR模型的基本构建逻辑为:识别历史危机事件、筛选先行指标、构建综合指数以及预测危机(Goldstein et al.,2000)。研究所涉及的企业涵盖我国十二大行业,共涉及129只违约债券,考虑到数据的公开性和可得性,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