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什么是城投债? 债券和债券基金的关系是什么意思呀知乎

2023-08-16 10:12:17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什么是城投债?

这是修改后的第三版,前几天发的已经看不到了,今天修改了再重新发一下,大家抓紧看。

五道口老实人我想说:关于这个地方政府债务的瓜啊,这两年呢,咱可都没少吃。就是前几天,2023年12月30日,贵州遵义市最大的城投发债主体——遵义道桥建设集团,决定将155.94亿的银行贷款进行20年的展期,而且呢,前十年仅付息不还本,后十年分期还本。

五道口老实人我想说:城投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就是规模超大,增速飞快;第二就是城投债的规模远远大于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第三个特征就是偿还的花样很多。

在这里呢,五道口老实人我首先讲一下城投的历史。要讲城投的历史,我们就首先讲一下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简单说就是事权方面:中央主要负责国防、外交和中央机关调整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而中央只管社会事业单位,而地方得承担所有本地区政权机关的运营费用以及本级基建、公检法事业单位的经费。第二个就是财权:中央全拿关税、消费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央企的全部利润,而地方能自己全拿的只有当地企业的营业税和地方政府企业的利润,还有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车辆使用税、被证券交易的印花税、契税、烟草税、土地证、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但还有一些税种是中央跟地方分的,比如增值税,中央拿3/4,地方拿1/4,各地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拿六成,地方拿四成。再就是转移支付:简单说就是中央把富裕省份的钱补贴给穷省用。

于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兴起,通过卖地获取收益,零八年之后的四万亿财政刺激下,我们大搞基建,而地方建设的钱基本都要自筹,但是有的时候卖地也不够啊,那没办法,那只能借贷了,以什么名义借贷呢?于是在1991年,全国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比如城投公司,交通投资公司、文旅投资公司、农业投资公司等等等等。

城投就是各地政府的直属公司,名义上的主营业务是地方基建。修桥铺路、市政绿化、各类景观设施等等。说是公司,却是所谓“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既然是“公益性”的,那亏钱也是正常的。事实上,城投公司就是为了地方财政服务的,给地方财政套个马甲融资才是真正的主营业务。套这个马甲,图的就是个方便。因为是公司,所以城投债都是商业性的,不受财政纪律的约束,也不计入政府负债。

既然城投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自带地方财政的信用背书。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地方财政是不能明着给担保的,名义上还是要给抵押物的。而土地就是最好的抵押物。地到手了,修路造公园把土地的评估价拉上去,能拉个房地产公司参与就更好了。反正银行的账面上就过得去了,借得到钱,就行了,土地财政就这么闭环了。当然银行又不傻,但是这也无所谓了。钱又不是自己兜里掏出来的,和地方政府较什么真呢?只要合规性没问题,银行乐得睁一眼、闭一眼。

这就是所谓的“城投信仰”,其实是政府信用的刚性信仰。举新还旧是城投维持现金流的唯一方式,利滚利几圈,债务规模就达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天量。

截至2023年这些城投还在不停的发债,二季度就已经高达65万亿。相当于中国人人均欠5万。

城投的巨坑存在很多年了,靠两层遮羞布挡着。一是只要房地产繁荣稳住地价,地生钱、钱生地的游戏就能继续玩;二是财政扩张,局部爆个小雷,不管哪级财政出来买个单就过去。

但如今房地产不景气,政府财政吃紧,城投只能裸奔。手头只有两种资产,卖不出去的土地,和一堆亏钱的基础设施。而银行要是横下心来收了,也避免不了坏账,只好认栽。

可以说,地方城投公司过度依赖以贷养贷,一旦投资渠道受阻,就很容易引发违约。特别是现在土地价格基本都是底价出手,地方的收入降低,更容易引起一些地方城投债券违约,这就会导致市场对城投的信任度降低。就会导致城投融资再次受挫,反反复复,更加影响地方城投的融资能力。

地方政府财政现在入不敷出,收不抵支,本来现在就在发债券过日子,怎么还会有余粮来为城投解困呢?可以说以前那种依靠卖地溢价来偿还债务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城投公司市场化观念淡薄,业务结构畸形,投融资模式又落后,就单靠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既不能自主经营,也不能自负盈亏,长期吃财政、吃政策、吃银行,完全靠外部输血来生存。

城投的总债务是短期债务加长期债务,这里面就包含了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和金融负债,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债券长期应付款。

中国2023年的宏观杠杆率为272.5%,宏观杠杆率是国家总债务与GDP的比值,而在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2023年中国GDP最终核实的总量为114.92万亿元。但是我们常规计算中计算政府债务的杠杆率,并没有把城投债务也算到政府债务中,而是把城投债算到了非企业金融债务中。那你说这个错了吗?当然没有错,虽然城投公司只属于政府,但确实是非金融性企业。如果我们单独算地方政府债务的杠杆率,很容易就漏掉这个大头。

央行公布的2023年底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仅为46.6%,可以说,这个杠杆率已经比肩挪威、新西兰、瑞典等发达国家,但如果加上城投债务,地方政府的总债务在2023年底就已经达到了86.47万亿。同样,我们也能计算出2023年底。地方政府的杠杆率为75.24%,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2023年末政府总债务为108.74万亿。而根据财政部的规定,担保外债那些不计入政府债务,所以我们并不计算外债那一块,我们可以得出含隐藏债务的全国政府债务杠杆率为94.62%。

高吗?当然,相对于美国、日本、新加坡这些国家,我们国家政府的债务率确实不算高,但由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内地城市、西部城市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扶持和开发,而不是像发达国家一样,他们的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建设完毕了,而且很多发达国家现在极少投入资金去投建新的基建项目,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国家政府的债务率过高,而基建增速又普遍低迷,基建项目不仅投入高,而且几乎没有回报。我们必须保证经济的上行,这样即使我们的债务有增加,对经济主体也不会有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在债务率大规模上升的时候,经济反而下滑,那这个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棘手,非常容易导致地方债违约。

这次遵义的“友好协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而“友好协商”的结果就是二十年债务展期。

不过二十年,银行、城投、地方政府得换多少茬管事的。换着换着,就剩下一笔糊涂账。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