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债券流动性的定义是什么?影响债券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衡量债券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指标有什么

2023-08-17 02:39:41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债券流动性的定义是什么?影响债券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国外学者在对进行流动性研究时主要考察以下三方面:成交即时性,成交规模以及交易成本。搜寻成本与交易成本共同构成了流动性成本。对特殊的低流动性资产来说,其成交时段通常比较长,如此投资者就可以在更长的时段上分担流动性成本。

有学者认为对不是每日都有成交,乃至一个月内或是每季都不会成交的低流动性债券来说,流动性溢价反映的主要就是"搜寻成本"。成交即时性是反映债券流动性的指标之一,即时性信息可以用运行时段和成交频率来表示。对于高度流动性交易市场如股票交易交易市场,通常使用平均交易时间来表示成交的即时性信息。

但是,对于流动性相对低下的债券市场,交易时间就难以精确表示成交的即时性信息了。在这种情形下,通常使用成交频率来反应成交数量的即时性信息,频率时间段也可以采用日、月度或者季度等,在美国债券市场,还可以用相邻成交的时刻间隙以及在某个时期里某支债券有买卖的成交日天数来反应即时性信息。

有学者给出了反应价格冲击情况的Amihud指标,Amihud价格冲击指数可以综合考察交易成本和成交规模,但由于债券交易通常不频繁,有学者指出采用这种方式时要对各种数据的处理过程作出具体的解释。另外,有学者也指出用价格冲击反应较低流动性水平的债券市场流动性水平上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资产流动性聚集理论研究,和金融市场交易成本架构。

有学者提出了债券隐含流动性评价指数,该指数以拥有某只债券的金融机构的加权平均换手率,来评价该某只债券的隐含流动性。显然,和传统流动性评价指数不同,该指数并不取决于交易的微观数量,因此适用于对交易不频繁的债券进行短期流动性评价。与国外相比,我国学者对于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研究大多是对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对于如何度量流动性。

在二〇〇二年,刘逖提出了衡量流动性的四种维度;翟春在其发表的期刊中给出了能够反映单位资产换手率对于价格的影响的“L”指数,该指数是换手率指标的一个补充。综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定义流动性,即成本、速度以及交易发生时对于价格的影响。而流动性的度量总结为以下四个维度:

(一)宽度

指买卖双方的交易价格与市场平均价格间偏差的幅度,最早在一九八五年提出。最常用宽度技术指标为交易价差,它历来被认为是反映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技术指标。

(二)深度

指在不影响市场价格前提下的交易量。最直观的深度指标就是成交量。有学者在二〇〇六年提出,债券的成交量对应了市场能够容纳的参与者,成交量越大流动性也就越好。

(三)即时性

指完成既定交易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债券市场中衡量即时性的方法包括一定时间内交易的频率:固定时间段的成交天数以及一定时间内的成交笔数。

(四)弹性

指在给定前提下的价格波动程度,例如交易时间或者规模一定。价格波动的幅度越大,也就代表交易成本越大,流动性也就越差。弹性的代表性指标有Amihud比率和Amvest比率等。

二、债券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国外学者在研究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时,主要是从债券的基本属性考虑的。例如有学者在一九九五年提出债券的存续规模越大、持有者越多,那么债券的流动性也就越高。对于发行规模较小的债券,投资者更愿意持有至到期而获取固定收益。

债券的存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流动性,存续时间越长,其退出流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说债券流动性和其存续时间是反相关的关系,林清泉等、朱世武、许凯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市场流动性主要受交易价格、剩余年限、市场风险,以及发行规模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以下对这些因素进行展开:

(一)发行方式

在发行方式上,有学者提出由于机构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所以非注册债券的交易成本低。然而,有学者发现虽然私募发行的某季度无交易的债券的流动性低,但是私募发行的某季度至少交易一次的债券的流动性高。

(二)发行规模

有学者在二〇〇七年提出债券的发行规模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债券流动性。早在一九八九年,有学者就在其研究中指出发行规模较小的债券更容易被投资者持有到期,导致其流动性较低。

另外,小规模发行债券的信息获取难度较大,会导致更高的信息成本,并由此认为债券的发行规模越大,其流动性也就越强,但这一理论受到了部分学者的怀疑,例如有学者认为发行规模存在阈值,超过阈值,规模对于流动性的影响作用将会下降。但在最近的研究中,学者又分别从成交量、交易频率以及买卖价差等方面从侧面印证了规模会对债券流动性产生正面影响。

(三)期限因素

债券是否为新发行券会对流动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新券往往是抑价发行,因此投资者往往在购得新券后会进行频繁的交易获取利润。有学者在其二〇〇〇年的研究中指出,随着债券期限的增加,它进入固定投资组合的概率也就越大,从而退出市场流通。有学者经过实证得出,债券的存续期限越久,它的流动性也就越差。债券存续期限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债券交易的概率。

除了存续期限,债券的剩余期限也会影响其流动性。根据债券定价模型,剩余期限越长的债券,面临的利率风险越高。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债券的剩余期限与流动性呈反相关关系,有学者在二〇〇七年的研究中提出,对于回报率较高的债券,剩余期限与流动性的关系不明显。考虑到债券的可赎回性,剩余期限会显著提升高回报率债券的流动性。

(四)息票率

有学者在一九九一年的研究中提出,投资者更加偏好高息票率的国债。然而该观点并不适用于公司债,可能是因为息票率和公司债的信用评级、税收等风险和政策因素高度相关。零息债券可能对投资者有一定吸引力,但往往是作为他们的风险对冲工具,因此零息债券的交易并不活跃。

(五)债券复杂性

债券复杂性体现在其可转换、可赎回等特征上。债券的不同特征也会对其流动性产生影响,例如对可转债来说,它的期权特征虽说增加了其定价难度,但也同时改变了它的风险特征,所以债券的复杂性对于流动性的影响是双向的,并不好直接做出判断。有学者在二〇〇七年的研究中指出,当投资者对某一复杂程度较高的债券熟悉程度增加时,其流动性会有相应的提升。

(六)市场环境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收益和流动性偏好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参与者选择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和融资。当市场下行或国民经济状况不好时,投资者更愿意进行国债投资获取固定收益,导致市场流动性变差。

有学者在二〇〇七年的研究中指出,市场交易透明度的上升会对流动性起到正向作用。有学者也证实交易透明度会显著降低机构交易者的交易成本。但是,有学者从理论上提出交易后透明度对流动性没有显著影响;交易前透明度和持有透明度可能提升流动性。这些理论结论有待于进一步地实证检验。

特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