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把香港保险的底裤扒下来了
大家好,我是肆童子,肆公子的小老弟。英国留学归来后,曾在多家保司做过外勤(卖保险),香港保险堪称我前半生的“一生之敌”。如果大陆的保险宣传是“七分真,三分假”,那么被吹上天的香港保险就是“一分真,十分假”。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即便我不卖了,也得替大家“除魅”香港保险,要不真愧对我英国金融学硕士学位。
什么香港保险便宜,什么香港保险保障好,什么香港保险分红高,什么香港保险避税避债,在卖香港保险的人眼中,香港保险好像除了生孩子,什么都会,连保险合同都是繁体掺杂英文,看起来都贼international。
但殊不知,香港保险是中产家庭最大的智商税之一!上面这些吹点,可有一句是真的?更重要的是,买香港保险合规性存疑,无论是理赔还是司法都是很难得到像大陆一样的保障的。但卖香港保险的人,压根不会提这件事!
大陆居民买香港保险,我们可以两种情况:
一种是香港保险来到大陆卖;另一种是大陆人到香港本地买。
但人们不清楚的是,前者不合规,后者没保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下去看。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香港保险在大陆卖。
因为买的保单是香港保险公司的,所以合不合法要看香港法例。香港法例41章保险公司条例规定:在香港获授权之保险公司,在香港推荐人寿保险属合法,不论销售对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国人士或中国内地人士。保险签署地在香港为合法保单,签署地在香港境外为非法保单。所以不管是什么人:
只有在香港本地签单,才合法;异地签单,那叫“地下保单”,严格来说都是非法。
“地下保单”,两地的法律都不保护。
如果连这都不懂就敢买,我只想说真是心大。一群没主见的羊走到悬崖边,不是羊多了就不会掉下去,而是一只不剩统统掉下去。
吶,还有啊,在内地卖香港保险呢,很可能都是违法的,小心我叫阿sir抓你啊。
在大陆,不管是宣传、兜售还是代理香港保险,哪怕最后是带客户赴港投保,全属违法行为。保监会明确说过:
通稿虽然只说“销售”,给香港同胞留了面子。但是这则通告里还附了以个典型案例,强调在大陆宣传港险也属非法行为。
2023年1月银保监会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副主席黄洪表示:相关规定还在研究当中。各位如果对香港保险感兴趣,还是多警惕身边向你推荐的人,因为他们可能全是不法分子。
结论一句话:不管哪一地的法律法规,都能一票否决在大陆购买港险,夸张到甚至连宣传也不行!
不过,这些代理玩的都是私域流量,不会大张旗鼓地在媒体平台上宣传。即便是监管部门想管,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监督到所有角落。因此这些人依旧能在夹缝里找到生存空间。
所以,第一种方式,直接在大陆买港险,合法性严重存疑的,自己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是要打一个大大问号的。
那是不是大家都跑去香港本地买,就万事大吉了?
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情况。
别的不说,香港保险和大陆的保险比,在维权这一点上就没有优势。我敢这么讲,有两方面的依据:
香港保险理赔极严苛,且改判、通融余地小;香港保险监管体系相对落后。一个一个说。
因为保单属于香港的保险公司,所以维权要依照香港的法例和司法。大陆的法律保护不了消费者。香港的官方机构叫“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此外还有一个非政府自律机构“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
1)理赔难,法律未必支持消费者
保险拒赔的案例里,最多的就是没做好健康告知。简单说,就是该告诉保险公司的没告诉,到了理赔的时候,成为了把柄。健康告知问得越具体、要求知道的越少,对消费者越有利。
那我们再来看看两地的健康告知有什么区别。内地:有限告知。健康问卷里问到什么,就回答什么。没问的不用主动说,也不追究。非常简单明确。
香港:无限告知。不管问没问到,只要是保险公司“认为可能影响承保的重要事实”都必须告知。而且不管客户实际上知不知道这些事实,都推定客户知道。啥叫“重要事实”?解释权归保险公司。
这个无限告知有多变态,我给你们举个例子:
知乎上有位陈先生,购买了香港安盛保险公司的保单,包含重疾、寿险、医疗险等。3年后查出患了胃部间质瘤,按理可以通过那份医疗险得到体检、住院、手术等费用的理赔。
体检、住院费用报销的支票,虽然过程繁琐,拖拖拉拉了十几天,但好歹还是拿到了。但接下来2万多块的手术费就真要了亲命了。
提供了材料的照片,过了一个月才说要提供原始单据。等了足足8个月、8个月!又让出具《所患急性胃炎与间质瘤无直接病理关系的医学证明》,这东西就不属于医院常规服务能提供的了,要专门找医学院、香港医院认可的专家开。
好在还没等陈先生找到路子开出这个证明,安盛就及时来信,通知他拒赔了。
理由也是非常清奇,总结一下就是:陈先生3年前有次因食物不洁得过急性胃炎,所以当时肯定就知道自己胃有问题,忍了3年直到现在才去做手术,这属于骗保。今后所有胃部疾病都不保,并且要把之前赔付的一部分钱退还。
是啦是啦,陈先生一年交将近3万保费,交了3年,就为了骗2万多的手术费。
而且因为使用无限告知原则,所以改判很难:一切可能遗漏的告知,不论问题大小,都能可以成为将来的把柄。所以陈先生多半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这案子放内地,我不说100%定论,但大概率结果是这样:
正常理赔:不跟你多逼逼,就拿钱砸你;不赔:陈先生申诉,结果根据2年不可抗辩原则,判保险公司理赔。内地有2年不可抗辩原则,这个原则虽然不是万能的(怕成为骗保者的保护伞),但很大程度保护了客户的权益。
举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某地,一位老人突然头晕,送医后陷入了深度昏迷。3天后,老人不幸去世了。他的儿子在老人生前给他买过重疾险,但申请理赔时却被拒。理由是“老人昏迷时间不足4天”,不符合条款中“96小时以上”。
法院判保险公司赔偿。给出的理由值得一读:重疾的设置是为了给患者和家属解决经济困难,而不至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定义是为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而不该是限制治疗方式。
法律的公正判决之外,深深透出人情的温度。当定义和初心相违背时,坚决做百姓头顶的大伞。这就是我们大陆的保险,我们大陆的司法。
比之某些出尔反尔、扯皮无赖的公司和规定,连基本的公平都没做到,更罔谈法外人情了。
买了港险,很多时候,注意,是很多时候,不是全部时候,只能是亲妈管不着,后爹不给管。
2)监管体系相对落后
众所周知,我国专管保险的部门叫保监会,跟证监会、银监会、央行并称一行三会,监管我国一切金融。18年合并之后叫银保监会。这个部门权力之大,重视之深,可见一斑。
而大陆的保险监管架构叫“偿二代”,全称《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英文简称“C-ROSS”。这套偿二代在国际上是什么水平呢?谦虚一点说,是全球最全面、最先进、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之所以说之一,是因为我国在2016年1月1日正式实行偿二代的时候,吓得欧盟也在同一天实施了Solvency II体系。要是这一天欧盟没赶上,我刚才就不用说之一了。
这个偿二代凭什么是最先进的,这里不展开,
好学的朋友可以看我这篇文章:小保险公司靠谱吗?
反正结果就是,不管发生什么天灾人祸,大陆的保险公司99.5%的概率都不会倒闭。即便真倒闭客户的保单也有公司兜底,也有得赔。
而香港的保险监管,经历过3个阶段。1983年第一次出台《保险公司条例》,此前只有一些零碎条例。但这个《保险公司条例》也只有61条内容,主要规范的都是保险公司运营、资质方面,稍有涉及消费者的。
2007年才第一次成立独立的“保险业监管局”;2015年修订了《保险公司条例》,形成完整框架体系。
然而这个体系的水平,类似于美国的RBC架构,至少比大陆落后了20年。
具体都有哪些后果?
香港目前沿用的偿一代体系,使一些香港保司的偿付能力数据不能反映其真实偿付能力状况;而大陆使用的偿二代体系更细化、更严格,更能反映真实偿付水平。
香港的保险市场准入门槛,最低是1000万港币,至少在资本上,这个门槛极低,北上广随便一个有房的大爷大妈都达得到;而大陆保险市场最低要求2亿净资产,而且实际经验上看,从16年以来,2亿很难拿到牌照。
香港保险对利益演示基本没有限制,只对投连险有演示要求,所以很多保司人员营销时演示的分红假设很高,很多达6%-7%,甚至部分产品敢号称10%;大陆保险严控预定利率上限,防止利差损,到13年才把演示利率放宽到保底、4.5%、6%三档。
总得来说,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高,以自律为主。但是全依赖市场规则,总会有公司试图投机。而大陆保险公司很多是央企、国企、合资背景,监管以法律为主,管控更严格。
总结一下:在内地买香港保险,叫地下保单,属于违法行为,不具法律效力,一点屁用没有;
在香港本地买的保单,虽然合法,但是理赔严苛,核保时一个疏漏就可能导致未来拒赔。而且维权比较困难。
那么,买香港保险这事,大家还是缓缓吧。真的不值得。但有些人坏就坏在这点,风险他不说,造谣他在行。在很多人口中,香港保险被夸上了天。
为了防止有些不知情的人被忽悠或者有些胆大的真去买了香港保险,接下来,我就跟大家盘一盘这些“优点”是真的吗?
那么,说完了比较明显的弊端,我们再来客观地看看的香港保险的优势。一般代理人或者港险的拥护者常说的优势,有这么几个:
1)香港保险更便宜;
2)香港保险保障更好;
3)香港保险避税;
4)香港保险分红高。
一个一个说。
香港保险更便宜吗?“香港保险”更便宜,是港险支持派的第一大理由。
如果你4、5年前这么说,那我可能会夸你一句:行家啊;但如果你现在还这么认为,那我只会在心里默默说:棒槌。
原理上说,决定保费高低的,无非2个因素:
a.定价标准;
b.市场竞争。
定价标准方面,人身险的费率定价,依据的是人均寿命、疾病发生率。拿寿命举例,香港人均寿命男性80.5岁,女性86.7岁,位列世界第一,而大陆目前男性是75岁,女性77.9岁。
近年上市险企的财报也显示,大陆公司的风险折现率(数字越高保费越贵)是10%-11%,香港则是8%-8.5%。
所以客观上说,香港人身险产品的价格,在这一方面确实优于大陆。
这也是我说,如果4、5年前你说港险便宜,我会夸你内行的原因。
但别忘了还有第二个因素:市场竞争。今天社会,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再想靠信息不对称赚钱也越来越难了。
2013年,大陆保险进行了费改,价格进步了一大截,大大缩小了和香港保险的差距。虽然很多走传统线下渠道的老牌公司,产品价格面对香港保险确实还很无力;但近年很多新兴公司大规模发力,主打性价比路线,早就开始碾压香港保险了。
推出的产品一个比一个丧心病狂,从消费者角度看,打得越凶,对我们肯定是越优惠。
肆童子本人亲自钓鱼,请某经纪公司为我设计了一份方案,计划书是这样:
25年缴费,一共将近7万美金的保费,确定保额却只有10万美金,其他都得靠分红撑。
香港保险宣扬自己便宜的时候,专挑软柿子捏。喜欢和X安福这种公认偏贵的产品比。像这样:
(以上保额保费均已换算成人民币)
不过我看到这个对比,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菜鸡互啄,不过是烂得各有特色罢了。
但如果换个真正能打的来,再比比看?
超级玛丽3号缴费期最高20年,图中保费已换算成25年缴费同样保额,20年缴费,保费只要不到2万,价格比加裕智倍保便宜了3成。差距大到我没眼看。
和大陆主流的重疾险没法比。
香港保险更便宜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2.香港保险保障更好吗?
这其实也是老观点。几年前内地重疾险还只保30几种重疾的时候,香港保险就保80多种重疾还带轻症了。所以有些人喜欢鼓吹香港保险保障更好。
不是吧阿sir,现在都2023年了,大陆的保险早就迎头赶上了。就像前面对比表跟大家展示的那样。你有五六十种重疾,我有百八十种重疾,比你强;你轻症赔付20%左右,且占用重疾保额,我轻症赔付30%、40%且不占用保额,比你强;你前10年额外给付30%,我60岁前额外给付60%,也比你强。在保障责任上,大陆的重疾险已经不落下风了,完全不输香港保险了。
此外,还有种论调,说香港保险疾病定义更宽松。这真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前面不还放了个陈先生的赤裸裸案例,香港司法的弹性是远远不如大陆的。
不扯这些没用的,我们来看数据:
这是香港友邦2023年连续几个月的理赔统计,排名前三癌症、心脏、脑中风。
这是2023年大陆X安的理赔统计,排名前三癌症、心梗、脑中风。
所谓定义的差别,对理赔的影响并不关键。就比如癌症,香港重疾险通常不保T1N0M0或以下级别的甲状腺癌,部分公司按轻症处理,而内地是目前是按重疾理赔的,大陆比香港更有优势。再比如关于脑中风,香港通常要求中风后持续最少4周的神经后遗症,及因而导致永久性神经机能缺损;而内地要求在中风确诊180天后,仍遗留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香港又比大陆更宽松。
这个就是事实,你比我松一点,我比你松一点,整体的风险概率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可以去强调某个疾病宽松,那就是在罔顾事实。
3.香港保险避税?
这应该是最荒谬的一个理由了。
首先,保险圈里常提的“避税”,避的是什么税?遗产税。
但是,大陆根本就没有遗产税啊。别说现金资产,连房产都不用交税。
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只需要交少许契税。
而香港呢?95年曾经系统出台过遗产税,需要根据财产的多少,分梯度缴纳遗产税。最高一档是18%。
但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取消了遗产税。所以两地现在都没有遗产税。
那么除了遗产税,其他税的情况又如何呢?
因为我们讨论的消费者是大陆居民,所以要看大陆的相关法规:我国《个人所得税》第四条规定:保险赔款免纳入个人所得税。这个保险赔款包括财物损失、发生人身风险造成的伤害。
具体来说包括意外伤残、身故保险金,住院津贴,重疾保险金等等。
年金险比较特殊,关于保单分红到底是保险理赔还是资本利得,国家税务总局一直存在争议,但是目前也是不需要交税的。
普通人在保险上,关于税务的问题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还有一种有意思的情况,跟港险的流行不无关系:洗钱。
有些朋友,可能通过某些途径糊里糊涂就赚了一大笔钱。在咱们大陆,着实烫手,说不清来源的话,真不好处理。想着,要不买个香港的年金险,过两年再退保,这钱不就变成“保险所得”了吗,不就说得清楚了吗?
可惜这个法子也行不通了。我国2018年9月,正式加入了CRS金融信息交换。CRS,中译名《共同申报准则》。指的是各国、地区之间交换税务信息的协议,主要用来核查纳税居民是否依法履行了义务。
完犊子,这下香港这个避税天堂也被堵了。
这里再强调一点,大陆居民购买港险,正常获得理赔,香港的保险公司一般会以支票形式给付理赔金。客户必须到香港的银行进行兑付。这笔钱,如果想转回内地,也属于资产过境,要受外汇管理局限制,每年有资金限额。
不知道当年跟风达官贵人、不明真相的中产们,听到这里会是什么感想。
4.香港保险分红更高?
这一点,我们还是要虚心承认的,香港保险分红这方面做得确实不错。
原因有两点:
c.香港经济发达,投资回报率高。
d.香港保险公司投资渠道限制更小。
有些公司可能会把保费收入的40%-50%用作权益类投资,而大陆的保险行业监管极为严格,大部分资金只能用于存款、债权等固收类渠道,而用于股票等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不能高于20%
港险的分红确实比大陆高。
但是!实际差距真的不会差出多少。
而且我这里还特指保障类产品,比如带分红的重疾、寿险。年金、万能险等理财性质的产品,大陆完全不输香港保险,甚至时常反超。
之前香港是不公布真实分红数据的,只要吹不死,就往死里吹。然后香港保监局觉得要管一管,2017年1月1日要求各大保险公司在官网披露分红实现率,那之后真是哀鸿遍野,活像网红被逼卸妆关掉美颜。
来看数据:
香港保诚2013年结算利率最高3.86%,16年是3.48%。是不是比印象当中香港保险的收益低多了?
这一份来自香港宏利。2016年结算利率如图,在3.4%-4.0%徘徊.
香港安盛,2016年结算利率4.3%,算里面不错的了。
香港永明金融,最高3%,最低才2.75%,这个是最离谱的。
别再吹香港保险分红比大陆高了。大家之所以长期有这种印象,我认为和我上面提到的监管机制不同,香港保险对利益演示几乎没有限制有很大关系。
来看2个例子:
这是香港某公司一款年金产品的宣传图。
看到这个表我笑傻了。50万的保费,到100岁翻68倍,收益3400多万,复利7%,平均单利将近112%。
真这么牛逼,每年那么多客户投保,10年打断巴菲特的拐杖,50年造一个首富、100年把证券市场拉下马,1000年直接统治全球金融都不是问题。
大家想清楚,复利这东西,难的是后十几年,前期能达到,后期会越来越难。长期的7%很难达到。
再看一个荒谬的:
看见没,钱赚得快到你花不完。一年花100万,到最后还有2.6亿;累死累活一年花500万,最后竟然还有5432万。堪称金融蓝藻,账户里的钱就跟癌变了似的,疯狂增殖。
回过头再看看我们大陆的保险宣传,因为管得严,禁止用高收益进行演示,所以计划书都做得缩手缩脚,显得非常寒酸。
不禁感到一阵欣慰,同时又很骄傲。这就是我们大陆的监管。
结合历史数据来看,你觉得所谓的高分红是真的吗?
综上所述,针对香港保险的宣传,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是要打上大大的问号的。相比起大陆保险,香港保险在保障类产品的分红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产品价格、性价比;保障全面;“避税”等方面上,谁要是说香港保险比大陆保险有多大优势,那就纯粹无中生有了。
再考虑到资产过境、外汇管制,以及监管、司法上的欠缺,对于大陆消费者来说,基本可以一票否决了。
对于高净值人群,需要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来对冲单一货币的贬值风险,那么港险可以是其中一种选择。但对于大多数,追求的是保障的消费者来说,我看不到选择港险的明显理由。
更重要的是。今年中国精算师协会将发布新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3)》,其中,特别新增了CI5、CI6两份: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经验发生率表。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也在采访中表示会继续推动大湾区建设,为香港保险机构在内地开展业务提供便利。
我知道很多广东的朋友们喜欢去香港买保险,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真的有必要吗?
如果今后香港保险可以无障碍地在大陆经营,那么出于港险一贯的市场法则,和大陆保险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小。这对两地保险良性竞争绝对有好处。而大陆居民也就可以更方便、更安全地购买香港保险了。
所以,眼看革命就快成功了,大家稍微再等等就好。都到这个节骨眼了,就别非冒着那么多风险硬去买港险了。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保险购买攻略:我集多年经验总结了3节保险精华课程,听完秒懂保险史上最全保险攻略:避开95%的坑,少花10几万元!为什么业务员推荐的保险几万块,网上的保险才几千?小保险公司的产品那么便宜,靠谱吗?网上买保险理赔难吗?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全网最全保险选购攻略:全网最全重疾险攻略+全网152款重疾险测评全网最全医疗险选购攻略+全网119款医疗险测评全网最全意外险选购攻略+全网190款意外险测评全网最全寿险选购攻略+全网71款寿险测评保险避坑指南:今天,我把X安福的底裤扒下来了今天,我把少儿X安福的底裤扒下来了今天,我把返还型保险的底裤扒下来了看过了上万个家庭的保单,才知道为什么说保险是骗人的看过了3000份保单以后,我发现了重疾险坑人的套路写在最后:
想给家庭配置最便宜保险,可以点击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