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型保险可靠吗?是不是坑?
说起分红型保险,有朋友应该看过朋友圈里保险业务员的产品宣传,
看到贴出来的盈利演示图,感觉特别吸引人:
有些产品声称只需交几十万,在过多少年后,账户就轻松变成百万级别,坐着就能钱生钱,五位数余额分分钟变成六位数,甚至七位数。
有的人兴冲冲地购买,但很快就失望了,因为事后他们会发现这种保险增值慢,取出难,卖给我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聊聊分红型保险,看它到底是不是坑?
一、分红险到底是什么?大家首先要明确,分红≠利息。
我们不能用投资收益的概念去看待分红,它更不是用计算器能算出来的。
利息是显而易见的,就等于本金×利率×时间,这三个因素都是投资者心里有数的。
1、分红险怎么分类?我们常见的保险类别有重疾险、医疗险、寿险等,这是按保障功能的分类。
而分红险,和万能险、投资连结险一样,是从定价策略角度分类的。
像重疾险这样的保障型保险也可以设计出分红险。
2、分红险是怎么来的?保险公司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会用的到非常多的假定数据,其中有一个重要数据——「预定利率」。
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收了这么多保费,在管理这些资金的时候,能拿到多少回报。
但是设计的时候,这个利率一旦确定,后续就不能变了。
而一份保单动辄几十年,但市场的情况常常会有很多变化。
比如90年代的时候,银行存款利率能达到 10%,保险公司当时的保单预定利率,几乎也是按照这个水平来的。
不过,之后一路降息到现在,保险公司明显就不划算了嘛。
但对买了产品的客户来说,就超合算。(比如当年买过平安少儿360的,你现在去问,哪个不是后悔以前买少了)
如果保险公司预定利率是3%,后来利息水平达到了5%,那保险公司盈利就很多,对客户来说就亏了。
由此,不论是保险公司,还是客户,对二者都有一定的风险。
但无论如何,一款产品总得有个预定利率,不然没法设计。
于是保司就想了个办法,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预定利率定的不那么高,只要合理就行。
这样保险公司的风险不会太大。
但如果实际利率高了,保险公司能多拿到的利润部分,就以分红的形式还给保单持有人。
这就是分红险的由来。
分红,实质是以保险公司或者该类分红险产品全年产生的利润,挖出一块作为“可分配盈余”,也就是一块“大饼”,投保人按各自份额比例“分大饼”。
这里涉及可分配盈余和份额两个大问题,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
3、可分配盈余怎么来的?可分配盈余是该产品全年利润的一部分,
保险产品利润就三个来源:死差,利差,费差。
1)死差
死差,是实际死亡率和预计死亡率的差别,而产生的损益。
比如按照生命表,每1万人里每年预计有1个赔付。
假设保险公司今年销售了100万张保单,按比例应有100个赔付案例。
但是年底一看,今年只发生80个赔付,那少赔那20份保额,就是“死差益”。
2)利差
利差,是指保险公司资金的实际收益情况和预计收益情况的差异。
比如按照预定利率,保险公司投资预计收益是3.5%,
但如果经济大环境回暖,年底一看实际收益率居然有4%,那多出来的0.5%,就是“利差益”。
3)费差
费差,是保险公司实际运营费用和预计运营费用的差额。
比如年初定的全年运营成本预算是2000万,年底发现预算没花完,剩了300万,那就是“费差益”。
这“三差”加起来,就组成了分红这张“大饼”。
然而在国内保险市场,各家保险公司的“死差”不会相差很大,
毕竟都是用同一个生命表做产品设计。
“利差”也不会有显著差异。
国内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和范围都受银保监会的严格监管,大比例是稳健投资,所以风险有限,收益也是有限的。
至于“费差”这块儿,事在人为。
虽说赚钱不容易,但花钱也不难,所以这点基本可以忽略。
总体而言,国内保险公司的分红水平差别不会太大。
4、份额是怎么定的?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规定,但总体上还是很好理解:
保额越高,账户存续时间越长,或者累积的保单账户价值越高,占的份额就越大。
但你要问占多少?
不好意思,保单太多,涉及的各种因素过于复杂,即便去算,你也看不懂。
对投保了分红险的朋友而言,能做的就是等保险公司每年给印发红利通知书,
通知书上写了多少钱,就领多少钱。
二、分红险的槽点在哪儿?根据《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在每年精算结余确定之后,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可分配盈余比例不低于70%
表面上看起来挺好的,保司全年利润至少分出7成,给投保人分红。
但规定终归是规定,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分红的来源是利润,至于一年下来实际利润是多少,最终还是保险公司说了算。
每一个投保人该占多少份额,也是保险公司绝不外传的内部数据。
所以究竟能有多少红利送到投保人手中,作为消费者还是无从知晓。
在给保户分红这件事上,保险公司既当了裁判员,又做了运动员,
所以分红险到底赚不赚,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应该明白了。
从设计理念上看,分红险出发点是好的,
但关键结果都在保司这名“裁判员”手里把控,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颇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
也正是由于购买前业务员展示的收益,和购买后实际的回报差距较大,这也成了分红险常被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新规出台,对分红险有哪些影响?熟悉保险的朋友应该知道,前不久银保监发布了一则人身险产品信息披露制度:
重点限制了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的演示利率!
演示利率,就是保险公司给咱画的饼,比如有些开门红产品,天天嚷嚷收益5%!
按新文件,这类产品通通都得关禁闭。
那对分红险具体做了哪些限制?对咱们又有什么影响?
分红险,以后红利必须披露!
国内的分红险,可以说是争议最大,最易踩坑的保险了,
很多产品信息不透明,到手收益非常少!
实际上,分红险的红利,主要是保险公司拿了咱的钱去投资,
有了收益后,先减去它自己的各项成本,剩下一些可分配盈余。
银保监爸爸规定,至少70%的可分配盈余要给到客户。
但如果投资收益不行,连可分配盈余都没有,分红就是0了。
所以分红险的红利实际是个很不确定的东西。
但仍然很多代理人不光给用户打包票,还吹说公司投资能力强,分红收益肯定高!
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要知道大明湖畔的平安,投资华夏幸福,还浮亏了100亿。
而针对这种乱象,新规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要求分红险也只能采用2档利率演示,分别为保证利益演示、红利利益演示,
利差水平分别不得高于0、4.5%减去产品预定利率。
且每年都要披露红利实现率:
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未来大家如果去买分红险的话,看到的分红演示只有两种:
1. 利差红利一分没有(相当于不分红的演示结果,因为死差和费差红利相当少)。监管就是想让大家了解,保险公司最坏情况下一直不分红的情形。
2. 最高“4.5%-定价利率”,大概就是之前的中档利差演示结果。
那为什么保留4.5%,这是因为这个利差演示水平,跟过去10年多数保险公司执行的实际利差分红水平差不多。
原来的高档分红演示利率(但实际分红很少能分这么多)被取消,能很好减少所谓看到高利差演示而购买、却发现实际分红远不如的问题。
演示的分红有多少,实际实现了多少,都能一目了然,
有些垃圾产品,就没那么好浑水摸鱼了。
总的来看,这样做的益处就是能更好规范保险公司在分红险上的经营,
你总按高档演示来卖自家分红险,但实际分红水平却总达不到,有谁还敢来买你们家产品?
四、想要资产稳健增值,还有哪些选择?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想通过分红险来实现稳定的收益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市面上投资产品有很多,安全稳健的很少,对普通人而言难以抉择。
下面,我就带大家来了解3个增值神器。
1、超短期的收益神器 - 国债逆回购可能有些朋友是第一次听说这个。
国债逆回购是一种有抵押的贷款,最短 1 天,最长可以有半年,抵押物是交易所挂牌的国债。
我们可以理解成:需要借钱的机构用自己手里的国债作抵押获得我们的借款,到期后还本付息。
这种可以视为超低风险的产品。
国债逆回购灵活性高,适用于短期投资的钱,那它的收益怎么样呢?
国债逆回购收益率一直在变动,跟股票行情一样,上下波动。
下图是最近一年左右深市七天期国债逆回购的收益率走势图:
不难发现,国债逆回购的收益率上下波动比较大,
收益较高的时间基本都是出现在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所以,这几个时间段是购买的绝佳时期。
在这些特殊时点,收益率会飙升到 4.5% 甚至更高。
安全性极高,流动性也很好,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小羊毛了。
不过平时年化收益率也就在 2% 附近,一般不太建议购买。
那国债逆回购怎么买呢?
我们打开某股票交易软件(此处以某券商为例),在工作日时间 9:30 到 15:30,打开交易界面可以直接看到国债逆回购。
然后点击进去,找到你要买的天数,输入金额,点击马上借出就可以购买了。
购买国债逆回购,相当于你把钱借给别人,所以确认的时候是点“借出”,价格是选择时时行情。
一旦买入它,在到期之前,收益率和流动性都是锁定的。
比如你买入 7 天期的,利率 2.75%,那么后面这 7 天,会用年化 2.75% 利率来计算收益,雷打不动,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 7 天内,放入的钱都没法使用。
此外,如果是在节假日前购买 7 天期逆回购,计息时间不是 7 天,而是会把放假的天数算进去,
例如图上是春节前某天购买 7 天逆回购,有 13 天可以计算收益,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分析。
那么,在看完第一种超短期理财工具后,下面我们来看下投资时间稍长一点的。
2、银行理财虽然现在银行理财都不保本了,但在低风险领域,通过银行理财还是不错的。
我们知道,银行理财里的产品,等级越高,风险也相应越高,收益相对也会越高。
风险评级可以在产品详情页看到,如果你买的是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那么就要做好亏本,甚至颗粒无收的心理准备。
如果我们本着不想太冒险的心态,可以直接看 PR1(低风险)、PR2(较低风险) 级别的产品,这两类产品的收益不会太高,我们心里有一定预期就行。
例如 PR1 (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年化在 2.1% - 2.5% 左右上下波动。
PR2 (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会稍高,但风险也会增加一点点。
怎么买呢?
我们以某银行 APP 为例给大家展示一下。
打开 APP,点击下方菜单栏理财、点击上面理财图像。
点击全部理财,找到风险等级这一栏,选择 PR1 (低风险)与 PR2 (较低风险),然后会出现对应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大家在选择低风险与较低风险等级产品时,根据短期的钱和长期的钱,选择合适的期限。
例如选择 3 个月、半年等定期理财产品,这样既可以增加收益,也不耽误后面的花销。
上面2种短期工具了解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长期增值工具。
3、长期储蓄险对于长期不用的钱,我们可以拿一部分放入长期的账户里。
这部分钱,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保住本金,拥有持续稳定的收益,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可以放在复利升值的长期储蓄型保险中,包括年金险和增额寿险,从投保开始起未来每年的现金价值,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了。
好处就是所见即所得,锁定未来的终身收益,不用担心利率下行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并且它们都是人寿保险合同,安全性是极高的。
根据保险法第 92 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即使破产,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也会有其他家接手,不用担心拿不到钱。
我们从收益性、灵活性、安全性这三个角度,看下长期储蓄型保险的特点。
如果说按照增额终身寿险顶格的复利 3.5% 来看,30 年后的收益相当于每年单利 6.02%,50 年后相当于每年单利 9.17%。
所以说拉长时间看,3.5% 的复利收益并不低。
长期储蓄型保险除了可以使财富稳健增长外,还适合养老金、教育金等规划。
终身年金险:活多久,领多久,提供一辈子的现金流,是对冲长寿风险最好的产品,可以用作养老金补充。增额终身寿险:现金价值高,灵活性比较高,是一种百搭的储蓄险产品,可以用作教育金、养老金等。除此之外,长期储蓄型保险还有婚前资产隔离、财富传承等功能。
但是具体选择哪一款,需要根据情况分析,和需求、年龄、投资期间等因素都有关系。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市面上的高收益产品测评,可以查看专心君最新整理的这篇关于“储蓄险”的文章:
写在最后关于分红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分红险到底好不好?
专心君认为分红险作为保险产品本身并不存在问题,
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初期,它的出现让老百姓开始接受保险,进而获得保障,也是有一定功劳的。
但关于保单分红的特点,很多消费者开始也许没看明白,
一些业务员甚至偷换了说法,把不保证的未来分红说成是板上钉钉能实现的事情,误导了不少人,反倒引起了各种争议。
至于买不买,还有想要实现资产稳健增值,该怎么买?
上面,专心君已经明确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但大家也要明确一点,保障和资产增值是两码事,只有在做好自身保障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底气去规划财富提升的蓝图。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也给我顺手点个“赞”吧!
最后,关注 @专心保 让你快速查阅市场最新保险解读,也欢迎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