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孩子的钱,到底是存银行好?还是买保险好? 孩子保险到底买还是不买好
来源:尹娜
作者:尹娜
知乎有这样一个帖子:
如果50万留给3岁的孩子,是买保险?还是存银行?
娜姐回答:
其实做家庭资产规划,需要结合家庭情况做具体分析,因为不了解给孩子“留”50万的“留”是有没有什么含义或背景,想让孩子用作什么用途、以及家庭资产量如何、平时理财偏稳健还是激进,所以只能给一些大方向上的建议。
其实给孩子钱,一般就是三种用途:解决健康风险、准备教育费用、给孩子一个财富起点。从这三方面探讨下怎么处理这50万比较好。
目录:
01 解决健康风险,怎么选?
02 解决孩子教育费用,怎么选?
03 作为财富传承给孩子,怎么选?
01、解决健康风险,怎么选?如果说留给孩子的这笔钱,主要是用来防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疾病风险,那么建议选择买保险的方式。成本远远用不了50万,每年一万多足够了,可赔付的钱远远高于50万——至少有一二百万。
比如这个理赔案例:
小朋友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做了两次移植手术,其中第二次移植手术住院花费28.37万元,社保报销了7.4万元,剩余的20.97万元为自费项目。
注意,这个小朋友是第二次移植,应该是第一次移植后失败或复发了,第一次移植花了多少钱不清楚,估计跟第二次移植差不多。
两次移植,一共花了五十多万,社保能报销十几万,剩下的四十多万都要靠父母自筹。所幸三年前父母给孩子买了商业医疗险,这四十多万费用可以全部报销。
试想:如果三年前父母把50万存银行,无论选银行定存、理财、还是大额存单,经过孩子两次移植手术,应该不剩多少了。
而采用保险的形式,就有很高的杠杆,比如这个小孩买的普通医疗险,一年保费不到一千块钱,医疗费用最高可以报销200万。
另外案例中这个孩子还有重疾险,也获得了赔付。比如给孩子再买个100万保额重疾险,一年保费一万左右。发生大病,同时还一次性赔付100万,父母辞职照顾孩子也没什么压力了。
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所以我们留给孩子的第一笔钱,应该是一笔“保平安”的钱,发生风险时,不因父母能力有限而让孩子承受生命之重。也不因孩子生病,而让家庭财富快速蒸发。
如此,从50万里拿出来一小部分买保险,剩下的可以规划其他用途。
而重疾险和医疗险解决的是是大病风险,是孩子健康保障中的基础部分。
如果想解决烧烫伤等意外事故,或是磕磕碰碰、猫抓狗咬的风险,需要配置意外险;如果想解决孩子就医品质——比如在特需部、国际部、私立医院看病,可以考虑高端医疗险。
最近刚给一位2岁男宝做的健康险保障计划供参考:
02、解决孩子教育费用,怎么选?3岁的宝宝应该上幼儿园了吧?从现在开始,未来二十年我们作为父母都要确保孩子有充足的教育费。我的孩子7岁,现在每周要上7个课外班,在同学里不算多的。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俯身前行,把孩子托举的更高些。
如果这50万我们是用来解决孩子的教育费用,我建议分成两部分做计划,一部分存银行,用来解决幼儿园、小学阶段费用;另一部分用来解决将来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的费用。
01 孩子才3岁,有必要准备大学教育费吗?
非常有必要。
《株洲晚报》曾经报道过一则新闻《为了省钱供她上学,父母生病了拖着不去治》。故事主人公刘坤豪的父母早年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但因劳累过度双双得了大病,还丧失了劳动能力。
父母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导致女儿到了上高中、大学的年纪,只能靠国家资助勉强继续学业。老师们本来建议外形条件不错的刘坤豪选择艺术类专业,但由于学费高昂,懂事的她选择了学费更少、更容易就业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
从孩子出生起,我们就盼着孩子能考上好大学,可谁能保证十几年后孩子读高中、读大学时,我们经济条件依然很好,能供得起呢?
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妻弟、前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儿子杜致仁,因为考上哈佛而筹不够学费,竟在22岁的年纪吞药自尽,真是莫大的悲剧。
所以提前准备孩子的教育费用,不是说孩子上学一定要用这笔钱,而是防备万一。如果届时父母有足够经济能力,用不到这笔钱最好,但万一父母发生风险,或是家庭投资失败,用到这笔钱时一定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比较确定的未来。
02 准备教育费,存银行,还是买保险?
建议小学、初中阶段的教育费用,以存银行的方式;大学、研究生费用以买保险的方式。
存银行的钱,和股票、基金相比,本金安全,一般不会亏损,适合作为教育费用储备;和保险相比,流动性较高,一般半年或1年就到期了,长的也就是三年、五年,用来作为孩子小学、初中阶段的教育费用储蓄是不错的。
但流动性高既是银行理财的优点,也是缺点。当用来做长期储备时,就是缺点——容易被父母挪用,很难保证十几年之后还有这笔钱。
另外,银行理财、定期存款、大额存单这几年收益率逐渐下滑,孩子今年3岁,离读大学还有15年,以银行定存、银行理财形式储存教育金,难免受到利率下行的影响。
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利率下行是大趋势。包括日本、德国、丹麦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都是负利率。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时任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负利率时代”;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格盘说:“全球各国都能看到负利率的现象,蔓延至美国只是迟早的事。”
如果购买教育金保险,则可以:第一,防止父母挪用;第二,锁定利率,它会在合同里明确约定现在存多少钱,十几年后孩子能取多少钱,本金和收益都靠合同约定好,是中长期里完全确定的储蓄形式,是非常适合规划孩子教育费用的工具。
比如一位0岁宝妈,每年拿出3万元作为孩子教育费用储备,连续10年。
孩子从18岁上大学每年取5万元,作为学费和生活费,连续取7年,研究生毕业时,保单价值还有19万元,可以用来继续攻读博士,也可以作为毕业初期生活自立前的过度费用。
如此确定该交多少钱、交多年、将来领多少钱、领多少年都是现在就可确定的,规划性很强。所以保险是最适合准备孩子基础教育费用的工具。
03、作为财富传承给孩子,怎么选?如果已经解决了健康风险、教育费用,现在这50万,就是打算传承给孩子的,还要看侧重什么阶
段:是侧重孩子未成年之前保障TA的基本生活,还是侧重孩子成年之后,可以掌握一笔财富。
01 孩子未成年之前如何传承?
传承的资金,建议最起码有一部分要用保险形式。孩子成年之前花钱的地方很多,假如父母不幸发生了风险,总要留给他一笔钱,在经济上支持他成长。
如果这50万是作为教育费用,那么存在银行,是不够用的。另外,对孩子来说,这笔钱的使用也有不确定性。
案例1:通过寿险保障孩子成年之前的生活费
2018年有一个这样的新闻,某知名企业36岁的工程师齐先生,是一位二胎爸爸,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3岁。孩子太小,妻子一直没上班,上有老、下有小的齐智勇成了全家唯一的顶梁柱。
为了让一家人有更好的生活,齐先生选择了去肯尼亚外派的高薪工作。在肯尼亚外派期间,他连续工作了22个月,没有回国休息过一次,连节假日都在加班。在一次通宵工作两天后,齐先生因过度劳累猝死。
齐先生去世后,因赔偿问题,妻子和他所在的单位产生纠纷,在网络上发文追思丈夫时说:“我的小家,从此破碎,八岁和三岁半的孩子永远失去了保护他们的爸爸,我再也等不到那个和我白发偕老的爱人,年迈的婆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她唯一的爱子啊……”
一个8岁,一个3岁,想想齐先生的太太需要多少钱才能抚养这两个孩子长大?50万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以购买保险的方式,或许够用。
就以齐先生为例,36岁,买300万保额定期寿险,保障20年(保障期满时老大已28岁,老二23岁),每年保费只需要3500元。齐先生身故后,保险公司赔偿300万给家人,成本很低,但解决的问题很大。
案例2:通过年金保险,给孩子准备充足现金流
一位48岁的爸爸,给刚出生的女儿做了一份年金保险计划,每年交10万,交10年,总保费100万。
闺女从10岁开始每年领4.1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每年都是4.1万元;毕业了、结婚了、有娃了、娃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闺女每年都有4.1万,一直到88岁,88岁时还可以再领100万。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承——源源不断的、专属于闺女的现金流。如果存在银行,实现不了这种功能。
02 孩子成年之后如何传承?
孩子成年之后,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其实我们作为父母可以放手了,但没有哪个父母真的能做到,父母真的都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最起码,父母奋斗一生,总希望财富能转化为孩子更高的起点。
孩子成年了,给孩子的钱,其实仍然面临很多风险,怎么给孩子,也是一定要注意的。
上海《崇明报》2013年6月26日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居住在上海崇明区的奚女士与丈夫陆先生因感情不和而准备协议离婚时,奚女士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死亡。其父亲生前有商品房一套,银行存款若干。陆先生起诉到法院,要求分割奚女士刚刚继承的财产。
在奚女士和陆先生打算离婚的档口,相信奚女士的父亲如果活着,绝不会给女婿一分钱。但偏偏是奚女士在婚内继承了父亲的遗产,而突发脑溢血死亡的父亲,又没有来得及写遗嘱,对身后事进行安排。
按照我国民法典规定,这笔婚后继承的遗产,还真的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现在很多中产朋友,都很在意保护家族财富,不是要防着谁,而是正确运用理财工具保护自己。他们会提前给孩子准备一笔干干净净、没有争议的财富,无论孩子是否发生婚姻变故,也无论父母是否有债务,这笔钱都妥妥的只属于孩子一个人。
具体规划涉及比较多的需要沟通的问题,此处只拿最近一位客户给4岁女儿做的财富规划举例:
她给闺女买了一份增额寿险——年金保险的一种,每年交30万,交5年。
到闺女28岁时账户357万,闺女结婚前变更投保人,婚后持续增值;
到40岁时有539万,任何时间点,即便闺女将来结婚、离婚,这笔钱都是闺女的婚前个人财产,永远跟着闺女走。
文章不宜太长,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