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张兰的大额海外保险真的安全吗? 平安保险信托产品可靠吗安全吗是真的吗

2023-09-05 00:32:30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张兰的大额海外保险真的安全吗?

将WEALTH财富管理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推送

在张兰的海外家族信托被击穿且上诉失败之后,业内开始逐渐流传起这样一种说法:虽然信托被击穿了,但是张兰的海外保险却并未受影响。那么,这种说法是怎么兴起的,是否可信?我们来深入探索一下。

信托惹人关注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有关海外家族信托的判决,牵动着不少人的心。

毕竟,很多人都想看看,当国人到海外设立家族信托之后,会不会给人们以足够的安全感。

只是,大家对此事虽然都很关注,其关注的具体程度并不相同。

有的人会看到从初审结果到张兰提起上诉的最终判决,并了解到其中非常关键的部分:诸多证据表明,张兰在设立信托之后,对其保留了非常大的控制权,甚至可以直接指示信托架构下的BVI公司SETL的两个银行账户进行转账,所以才会被法院判定:公司所拥有的这两个银行账户里面的钱,受益所有人是张兰,因此需要拿去给债主CVC还债。

也有很多人仅仅了解到了最宽泛的结论部分:张兰败诉了,海外家族信托没保住。

虽然不同的看法没有高下之分,但是由此引起的进一步判断,却很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结果。

部分自媒体的结论

只看结果的简单做法,会本能地产生这样的模糊认知:海外家族信托这东西,是不是不大安全?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会选择它吗?

这时候,一部分自媒体给出了更进一步的结论:没错,就是这样,而且相比海外家族信托,明显是海外保险更安全,不信你看张兰,她的信托没保住,但是保险得到了保全。

目前的互联网上,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分析:新加坡高院判决书显示,高院不认可CVC对两笔保费的追偿,因此张兰的2亿保费得以保全。

从而证明了海外保险或许比海外家族信托更具有安全性。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为何法庭提到保险?

网上的部分自媒体分析,主要依据来源于新加坡高院相关判决书的这部分:

那么,为什么在一份关于信托的判决书当中,会出现有关保险保费的讨论?

其实,这只是一个非常顺带进行的讨论。

在一审判决当中,法院认为张兰保留了特别多的对信托的控制,并且主观上想要通过转移资产避免被冻结和追债,因此信托被击穿。

等到二审判决的时候,张兰想要通过证明“自己的那些做法完全是为儿子汪小菲考虑”来说明自己并不是为了避免被冻结和追债才进行的转账。

她为此进行了举证。在举证过程中,涉及到了“SETL账户中的资金走向”,在2015年3月3日和3月4日期间张兰所进行的多次转账当中,有从公司向两家保险公司的支出。

在讨论这一证据时,SETL公司指出,这两笔保险是为汪小菲的利益而安排的,保险的投保人和受益人都是公司。

LDV公司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主张“考虑到背景和张女士的行为”,这些授权“很可能是试图以信托为借口追溯性地合法化转让给宏利和全美人寿的行为”。

为支持这一主张,LDV公司还指出,汪小菲是追溯性批准,即倒签日期。 而法院对此的态度,大概意思是: LDV公司的异议不能成立,他们提出的所谓“追溯性批准”的说法只是一种推测。 就整体来看,与2015年3月的DB转让的性质有关,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不像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的CS转让案),这些转让不是为了汪先生的利益而进行的。 这也就是许多自媒体提出“张兰的海外保险得到了保全”这一观点的重要依据。

法庭未认定保费得以保全

但是,这一证据想要用来证明那些自媒体的观点,其实是毫无逻辑的。

首先,在讨论公司支出的大额转账时,张兰主张保险的安排是为了汪小菲的利益,指令是汪小菲发出的。而CVC公司不同意相关说法。

关于保险的讨论仅此而已,并没有深入分析下去,整个判决书也并没有涉及到,更不要说围绕保费是否得以保全而进行。

在一个针对债权人是否应该接管信托下面持有的公司的银行账户问题的上诉案件中,就算是再差劲的法官也不会调转枪口去讨论保险是否安全。法庭上唯一做出的定论,是“没有证据证明这不是为了汪小菲的利益而安排的”。如果这句话被直接引用为海外保险安排得以保全的基础,读者的独立判断能力好像又一次被侮辱。

其次,随后法官又表示“在这个案件中,我们暂且不讨论保险安排的真实性的问题;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张兰在这些紧急的转账安排背后,很明显地实施了很大程度的控制。”

法官的上述观点透露出对于保险安排真实性的怀疑,这种怀疑并不需要高深的法律背景,任何一个对商业交易有基本认知的人,都会对于下列时间点提出合理的质疑:

SETL被指示购买保险的时间“碰巧”是香港法院发出资产冻结令的几天之内——针对张兰的资产冻结令,是香港法院在2015年2月26日发出的;27日,CVC通过当面会议将冻结令告知张兰;3月3日和4日,张兰就指示SETL的银行账户转出共计3000多万美元来支付保费。

这部分内容往往被宣传海外保险的自媒体们选择性忽略。

而看过整个分析的全貌,以及有关判决书中的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