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保险+期货”服务“三农”走实走深 保险期货项目期货公司选择什么类型

2023-09-11 00:51:44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保险+期货”服务“三农”走实走深

中国网财经7月20日讯 作为利用市场化机制化解农业市场风险的金融支农创新模式,“保险+期货”已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保障农民收入、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前,记者从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获悉,最近一个业务年度(2023年5月1日-2023年4月30日),67家期货公司开展“保险+期货”项目2357个,为大豆、玉米、生猪等18个农业产业品种提供价格风险保障,累计承保货值559.85亿元。项目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32个县,惠及农户178.56万户次。

“在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优化‘保险+期货’的政策背景下,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呈现出业务规模良性增长、多元保费结构逐步健全、服务‘三农’成效持续显现、业务盈利情况显著改善等积极变化,业务的常态化、机制化特征逐步形成。”中期协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业务规模良性增长 项目覆盖面不断拓展

最近一个业务年度承保货值559.85亿元,规模同比增长32.67%。从规模增长结构看,商业性项目(无期货交易所支持项目)规模290.45亿元,继续保持高于期货交易所支持项目规模(269.4亿元)的发展态势,且商业性项目规模同比增长36.3%,而后者该值为28.97%。项目覆盖品种数量、县域数量、农户数量均实现不同程度地增长,新增菜籽油、油菜籽、尿素3个涉农品种,覆盖农产品数量达到18个;覆盖县域数量由703个增至832个;惠及农户数量由163.77万户次增至178.56万户次。

规模增速相比于上一年度虽有所放缓,但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有市场人士表示,规模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以来中期协进一步明确了“保险+期货”项目认定标准,未将形式符合要求、但未有效发挥期货功能或明显不具备保障意义的项目纳入统计范围。该举措向市场传递了“切实发挥期货功能服务‘三农’”的业务导向,对于优化 “保险+期货”业务发展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费结构不断优化 财政补贴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参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项目保费“多元共担”的结构逐步形成。23.43亿元项目总保费中,财政补贴保费8.75亿元,参保主体自缴保费7.55亿元,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支持保费合计6.55亿元,其他外部资金支持保费0.58亿元。财政补贴保费占比达37.35%,已逐步成为“保险+期货”项目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关期货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广东、湖南等省份竞相加大了对“保险+期货”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省市县三级财政支持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针对“保险+期货”制定专门的政策支持文件或安排专项支持资金,湖北、贵州、江苏、山西等省份的补贴比例实际已超60%。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已有江苏、广西、广州等地政府明确对“保险+期货”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基于2023年项目的良好保障效果,江苏省已明确财政支持“保险+期货”项目资金将由2023年的3000万元扩大至6000万元,试点范围从2023年的9个县(市、区)增至22个县(市、区)。

服务“三农”成效持续显现 关注和支持度进一步提高

“保障农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仍然是‘保险+期货’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中期协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据显示,在项目落地的832个县域中,涉及原国家级贫困县中的245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4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2个,参保主体实际赔付率(总赔付金额/自缴保费金额)为198.28%。此外,“保险+期货”也为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新变化:云南怒江州的生猪养殖户不再担心生猪价格变化,安心专攻饲养技术;陕西延长的果农开始参考苹果期货价格指引,主动和果商议价;新疆博州的176户玉米种植大户,学会主动利用期货市场,管理所种植的9.81万亩玉米价格风险;新疆麦盖提以红枣“保险+期货”为切入点,在保障枣农种植收益的基础上,通过普及期货管理理念、设立期货交割库等举措,逐步推动该县红枣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之路。

记者从相关期货公司了解到,随着项目增量扩面,成效不断显现,“保险+期货”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多个“保险+期货”项目获“国务院扶贫办企业精准扶贫专项案例50佳”“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甘肃静宁在多年成功实施苹果“保险+期货”的基础上,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并正依托该模式申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嘉吉公司出资100万美元,持续在吉林松原开展以“保险+期货”为内核的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14名在美国学习的学生筹集善款,支持陕西延长200多户果农购买“保险+期货”服务。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不考虑人员、税收等成本,业务规模排名前20的期货公司中,有7家公司业务利润均超1000万元。“业务盈利情况出现较大幅度改善的原因包括业务规模持续增长、项目入场对冲权利金比例提高、不同年份市场波动差异、对冲能力提升等。”上海地区某头部期货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盈利情况改善是对期货公司一直以来积极探索与付出的正向回馈,也为“保险+期货”的可持续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首创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八年来,期货行业步履不停、奋楫笃行,在“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坚守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农业风险管理,积极拓展期货服务“三农”渠道;二是拓展资金来源,在出资支持项目开展的同时(近年来期货行业累计出资24.81亿元、占项目总保费的36.92%),积极引导促成地方政府、股东单位、公益基金等为项目增量扩面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强化培训宣传,不遗余力推动期货功能和理念在广袤的农村地区落地生根;四是深化金融合作,推动构建多主体金融机构合作渠道,提升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地位。

优化“保险+期货” 为农业现代化持续贡献期货力量

记者注意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 ‘保险+期货’”,这也是2023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次提及优化完善“保险+期货”。自2016年以来,已有73家期货公司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5299个,为大豆、玉米、生猪等18个品种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累计承保货值1346.04亿元,涉及现货数量共计2749.65万吨。项目开展地点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24个县,惠及农户538.7万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3101个、家庭农场1488个、涉农企业2349个。

据了解,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中期协党委把优化‘保险+期货’作为主题教育调研的重点课题,并列入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以来,中期协班子成员带队,先后深入贵州安顺、黑龙江佳木斯、云南怒江州、新疆喀什农村地区开展专题调研,通过田间地头交流、农户农企走访、产业实地考察、地方政府座谈等形式,研究推动优化“保险+期货”,问需于农民、问求于基层、问计于实践。

中期协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当前“保险+期货”主要存在可持续发展机制需进一步深化、项目各参与方认知偏差仍然存在、业务模式本身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下一步,协会将坚持规范发展与守正创新并重,积极引导推动行业机构优化“保险+期货”,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贡献期货力量。一是坚持规范为先。通过制定业务指引明确业务流程、标准以及规范性要求,完善业务评价方案更好发挥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适时召开行业总结交流会议,引导培育可持续的业务发展理念。二是推动政策支持。推动出台“保险+期货”专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文件,探索建立健全跨行业合作监管制度。推动建立常态化财政补贴机制,形成地方政府主导驱动、农户积极响应、行业支持激励、中介服务到位、金融保障有力的常态化、机制化业务发展生态。三是强化培训宣传。更加注重培训宣传工作质效,坚持做到客观真实,倡导正确的期货和衍生品风险管理理念。根据认知程度不同,开展针对性、差异化的推广普及工作。四是加强跨界合作。深化期货与其他金融行业、实体产业的合作,实现专业、人才、资金、产业等优势互补,提升“保险+期货”质效、打造金融服务“三农”示范区,助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