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新的“证券交易所”,将设在哪里?

2023-07-14 18:05:32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新的“证券交易所”,将设在哪里?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新的“证券交易所”,将设在哪里?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最近几天,关于中国将设立一个新的证券交易所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路透社报道说:内地有意设立新的证券交易所,让中概股回流,同时吸引包括苹果(Apple)、特斯拉(Tesla)等在内的外资企业上市,提高A股的全球地位。

报道还说:内地目前已要求监管机构牵头研究,将会在未来6个月评估设立新交易所,或提升现有上市平台的可能性,两个方案的机会均等。消息人士称,现阶段讨论的其中一个选项,是升级现有的上市平台,例如北京的「新三板」市场。

特朗普执政期间,借着少数中概股财务造假的机会,重提中概股“审计底稿”美方无法调阅的问题,出台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拜登上台后,这个政策没有改变,最近还出台了相关细则。按照这个细则,如果美国方面认定,无法判断一家外国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就可以将其列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认定的企业”,连续三年被列入,则将失去上市资格。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去年末调查后,预估有273家公司可能被列为“委员会认定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绝大部分是主营业务在中国的公司,也就是所谓的中概股。

而目前通过美国存托凭证(ADR)在美国各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有154家,通过ADR在美国OTC上市的中国公司有166家。由此可见,中概股未来“中招”的比例非常高。

美国之所以为难“中概股”,主要是想打压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让“中概股”很难在美国上市,可以掐断对华风险投资在美国的“套现”、“退出”的通道,从而降低他们投资中国高新企业的欲望。

美国股市比较活跃,给高新技术企业的估值比较高,流动性好。在美国套现,很多钱就直接回流了美国,这是很多风投机构比较重视的。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有没有必要在上海、深圳和香港、台湾股市之外,设立新的股市?如果设立,又将是在哪里?

其实如果看政府公开发布的文件,中国的确在酝酿一个新的证券交易所,这就是澳门证券交易所。

在2023年2月18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

到了2023年10月13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在一个公开论坛上表示:澳门证券交易所方案已经呈报中央,希望能够将澳门证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此外他还透露,澳门证券交易所的方案,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帮助制定的。

当时坊间有强烈期待,在2023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周年的庆典上,领导或许会官宣“澳门证券交易所”的消息。

然而,并没有。

到了2023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也没有提及“澳门证券交易所”。

然而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为“澳门证券交易所”添了一把火:

国家发改委在就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409号提案”进行答复称,研究探索在珠海横琴建立澳门证券交易所,有利于支持澳门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金融产业,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相关任务具有积极意义,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相关工作。

澳门证券交易所看起来不仅要搞,而且很有可能放在横琴,成为澳门和珠海合作的象征。

其实严格地说,中国目前已经有香港、台北、上海、深圳四大证券市场,再加上北京的新三板(算半个),市场肯定是够用了。即便台湾证券交易所暂时无法服务于国家战略,剩下的3.5个交易所也足够用了。

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市场地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影响力超过东京和新加坡等市场。香港最大的优势是资金来去自由,没有外汇管制。而且香港是普通法系(海洋法系)、英语使用率高,跟纽约、伦敦金融市场高度相通。

其实全球性的四大金融中心,都是实施“普通法系”(海洋法系),广泛使用英语的城市。至于大陆法系,一直没有诞生真正的国际化金融中心,中国的澳门、台湾和日本(东京)、德国(法兰克福)、法国(巴黎)都属于大陆法系。

近年来,国内研究机构开始对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上海屡次排名在香港之前,把香港挤到了第四位,上海是第三位,至于深圳和北京也进入了前十。

但问题是,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虽然超过香港,但市场自由度和资金便利度不如香港,所以至今不能算是全球性市场。

国家之所以提出要在澳门搞一个“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交易所”,其实是一石三鸟:第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让境外人民币有一个使用的重要渠道;第二,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做一个备份;第三,为中概股回归做一个备份。

所以,澳门证券交易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进了中国规格最高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里。

至于把北京新三板提升为北京证券交易所,或者在天津、或者在重庆、或者在武汉、海口等地设立证券交易所,都没有被任何中央文件公开提及过。

如果在原有交易所基础上提升,强化A股的影响力,中概股回归可以去上交所,这也符合国家给与上海的“头号金融中心”的定位,而完全没有必要另起炉灶。而且上海也在试行自由港的政策,外汇管理制度有宽松的空间。

如果考虑到风险投资退出的偏好(希望在一个资金来去自由的地方退出),那么香港足以满足这些要求。基本上不用提升什么,电脑系统容量大一些就可以了。

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选举制度的完善,香港不需要什么备份了。香港未来的风险,主要来自美欧;即便用澳门证券交易所,或者北京、重庆交易所来备份,也一样无法回避来自欧美的政策风险。

而且从历史经验看,交易所太多只能更乱,管理难度大幅提升。

一个国家有4.5个股市(北京新三板算半个),已经非常多了,再变成5个或者5.5个,其实意思不大。因为现在的交易完全在网上进行,而印花税全部归中央财政,把交易系统分散的做法不太符合交易所的发展方向。

或许有人说:中国的交易所现在高度集中是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需要给北方或者西部一个,才能平衡中国经济。

其实中国经济的失衡,跟交易所在哪里关系不是很大。大连有期货交易所,不一样没有挡住青岛、宁波对他的超越吗?青岛、宁波有期货市场吗?

郑州也有期货交易所,但汇聚的资金仍然不过2.6万亿元,苏州一个普通地级市都逼近4万亿了。

说到底,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还是产业,尤其是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背后,是市场观念、政府的服务水平。

有很多人曾放言:把给深圳的特区政策给北方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发展起来。问题是我们后来在海南成立了特区,在新疆成立了2个特区,在汕头还有特区,哪个达到了深圳的水平。

可见一个城市的成功,需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条件,不是仅仅依靠政策红包。

我个人认为,有港交所和上交所在,中概股回归不是问题,连澳门证券交易所都是多余的,更别说在其他城市继续增设交易所了。

至于外国企业(苹果、特斯拉 )在中国上市,那不过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0年前研究过的“国际板”而已。

上海的国际板为什么后来胎死腹中?因为当时A股投资者把它理解为大利空,是市场强烈扩容、估值将全面走低的信号。如果未来推出国际板,接纳外国企业在中国上市,必将同样面临着跟当年一样的难题。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