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又一贵得全网开骂的“新型网红”,坑惨了多少上瘾的中国年轻人

2023-07-19 03:45:1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又一贵得全网开骂的“新型网红”,坑惨了多少上瘾的中国年轻人

文 / 小椰子  

最近,有这样一种新型“网红美食”火出了圈,戳中了很多人的猎奇心理。

长沙夜市上,一位摆摊的老板正拿着铁铲左右开工,爆炒眼前的一大堆鹅卵石。

有人点单后,他还能附赠一首打油诗:

“辣椒油一淋,热闹又有情;石头炒一炒,嗦丢是块宝;

铲子翻一翻,票子花不光;迷迭香一放,香味酒里拌;

紫苏加两根,生活没烦恼。打包盒一装,白酒一斤半,啤酒随便灌。”

别看这鹅卵石长得平平无奇,老板说这可是从湖北的河里捡的,带有鱼香味。

你猜猜,这样一份本质就是“调味料炒石头”的“硬菜”,要多少钱?

16元!吃了一肚子的调味料,留下一盒沾满了口水的石头,吃了等于“白吃”,可以当减脂餐了。

这么一份散发着浓浓智商税气息的网红小吃,却吸引了无数网红、游客前去打卡拍照,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热度居高不下。

视频评论区里,很多人对这种现象的爆火表示不理解:

“16元买一堆调料,你真的,我哭死。”

“这玩意拿货根本不用成本,河里一大堆,加点配料卖16?”

有人怀疑这种鹅卵石是不是可以回收利用:

“1个小问题,你怎么知道这个鹅卵石是几手菜了?”

“老板说:只能吐这附近啊。等上一桌游客嗦完就可以做你们的了。”

有人出来科普了:这是湖北恩施的一道地方菜,名叫“嗦丢”,意思就是嗦完就丢掉。

以前老一辈人没钱,喝酒的时候,就会去捡鹅卵石蘸醋加盐当下酒菜。

但原本成本趋于0的“贫民下酒菜”,在如今流量为王的短视频时代,摇身一变就成了16元一份、出片率满满的“网红美食”。

“挣钱千千万,唯有石头最划算。”

这一届网红美食圈,其实早就对各种石头下了手。

从最正常的“火山石烤肠”,用石头的温度加热烤肠,咱也不知道石头在里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到900度高温的“火山石爆鱼”,其实你把鱼放在锅里煮好再端上来是一样的......

再到最难以理解的“火山石爆蛋”,商家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鸡蛋碰石头”。

把打好的鸡蛋液倒进烧热的石头里,用石头的温度把鸡蛋烫熟,一份的价格是38元,充满了仪式感。

就是这类新奇、出片、特立独行的网红小吃,可谓是当代的“网红诱捕器”,吸引了无数人跟风、打卡。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写道:

“文化潮流前赴后继地涌进浮华的公众市场,又迅速过时,变成荒唐滑稽的老古董,衰败的速度比获取注意的速度更快。”

为了追赶最新潮流,能在社交网络上吸引流量、高级打卡、不走寻常路,年轻人们可谓是铆足了劲。

这一届网红美食的猎奇程度,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在社交平台上点击率最高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2类:

①造型离谱、色彩饱和度高、能最大限度刺激人的感官的:

比如最近很火的“烤玉米顶一切”系列:

有在硕大金黄的烤玉米上,挤满一圈冰淇淋的。

拍照的人也是很拼,也不管渐渐融化的冰淇淋已经流得满手都是。

有在烤玉米上放个糯叽叽超大雪媚娘的,我真的很疑惑,这样举着不重吗?而且到底要怎么吃才不会埋汰?

比如令人瞳孔地震的“一整只海鲜”系列:

有在三明治里放进一整只炸螃蟹的,猎奇是够猎奇了,吃起来也是够麻烦的;

有在盛满了冰淇淋、奶油、芒果雪糕的小碗里,塞进整整3只龙虾的,很好奇龙虾吃起来到底是咸口的还是甜口的。

还有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味儿的“臭上加臭”组合:

超大炸蛋里包裹着螺蛳粉、臭豆腐、大肠、鸡爪、酸笋、鹌鹑蛋,一份吃完钠含量真的不会超标吗?

更别提把食物做成泔水桶形状的,原本美味无比的鱼籽蟹黄拌饭,非要弄成呕吐物一样的造型。

②走混搭路线,将风马牛不相及的食材组合在一起的:

比如最近海底捞有款很火的饮料:抹茶生椰,很多人为了猎奇却拿来煮面吃。

甜甜的抹茶用来煮面条,真的会好吃吗?

还有丧心病狂的折耳根香菜奶茶,喝一口估计味道会直冲天灵盖,一秒上头。

奥利奥肉松奶茶火锅煮羊肉,可谓是膻味与甜味的完美结合。

油条冰淇淋加意式浓缩咖啡,同时可以品尝到咸、甜、苦3种口味。

有人总结出一份当代网红美食避雷指南,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1、避雷照片全是高对比度、高饱和度、高锐化、高纹理、高清晰度的;

2、避雷文案都是这种风格的:多少次来南京就为了这一口XXX;不吃我真的会伤心OK?

YYDS封神系列、总要为了吃XX来一趟南京吧!

3、频繁出现的图片文案、人海战术。

这些所谓的网红美食,都只是网络营销堆砌的产品。

网红美食的炮制者深谙社会心理,所以让产品从名称、包装、卖相、出片度,都满足了现代人社交的需要,最终实现了病毒式传播。

网上流传过这样一部讽刺意味十足的短片《虚假的你》,将当下社会的虚伪现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早晨醒来,洗漱完毕、精心画好全妆后,却又躺回了枕头上,自拍一张,配文称:“早上好,刚醒~”

开车来到郊外,戴上头盔自拍一张,配文称:“完成30公里骑行。”

将杂乱无章的办公桌找出一小块干净的部分,精心布置一番,拍张照片,配文称:“干净的桌面,积极工作。”

在咖啡厅买了一杯看上去健康无比的果蔬汁,拍完照后转身就扔进了垃圾桶,却配文称:

“超级健康的早餐!崭新的我!”

朋友聚会,每个人都在低头玩手机,却让服务员帮忙拍张合照,每个人都在社交平台上发了照片,配文称:

“和他们在一起真好。”

男友沉迷于电视和网络,女友回家却执意要和男友拍张亲密的照片,即使男友满脸不耐烦只想推开她。

女友将照片发到网上晒起了狗粮,心满意足地等待着点赞量的增加。

彭兰老师在《媒介化时空重塑的日常生活》中提到: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以社交媒介中的存在感为目标,现实生活也变成了媒介表演中的剧目。

现实中的生活与网络中的内容分享的因果关系也有可能被颠倒。

原本生活是因,分享是果,但在有些人那里,变成了分享是因,生活是果,为了分享而设计、制造生活。

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工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套上了媒介刻画的‘模板’。”

不要让原本能抚慰人心的美食,变成了为了出片和收获点赞而演变得越来越猎奇的牺牲品。

不要让自己真实的生活,被网络营销绑架,蒙上一层虚假的滤镜。

共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