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破刚兑后,谁敢保本?一文看懂券商收益凭证 目录 信托为什么机构客户收益低

2023-07-20 18:52:3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破刚兑后,谁敢保本?一文看懂券商收益凭证 目录

来源:雪球App,作者: 图解金融,(https://xueqiu.com/3302797049/172957552)

目录

- - - - -

1. 什么是收益凭证?

2. 业务模式什么样?

3. 为什么券商要发行?

4. 个人投资价值几何?

5. 未来空间有多大?

2018年前,“刚性兑付”,是银行理财和信托不成文规定。

当理财产品到期,机构会兑付本金和收益,哪怕出现危机,机构也会兜底。简单来说,也即保本保收益。

可机构的每一次兜底,背后都是一次更大的冒险。为维持刚兑,有人挪用资金,有人借新还旧,杠杆在加长,风险越滚越大。长此以往,一旦爆发,杀伤力更强。

为此,2018年《资管新规》一纸落下。

核心是破刚兑和去杠杆。

“投资无风险”的假面被撕毁,“保本保收益”成为了过去式。业者噤若寒蝉,再无人敢言自己“保本”,毕竟谁也不想被扣上一顶违法的帽子。

唯独有一位搞特殊:券商收益凭证。

市场唯二敢高调承诺自己“保本”的(另一个是银行结构性存款,非理财),也是保本理财的最后壁垒,在《资管新规》后一度火出圈,一度遭疯抢,一发行就秒光。

不过,与万亿级银行/信托相比,券商收益凭证属于后起之秀,远不如它们般为人所知。

2014年9月9日,“金添利C1号”上线。

这是国内第一只在报价系统发行的收益凭证,发行人是方正证券。

在此之前,“收益凭证”的概念已经在市场游荡了近一年之久,却始终不愠不火,业务也不见任何大进展,直到“金添利C1号”划下浓重一笔。

它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13年的一份文件:

证券公司约定本金和收益偿付与特定标的挂钩的有价证券。特定标的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利率,基础商品、证券的价格,或者指数。

这份文件的名字,叫《证券公司债务融资工具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文件名已经透露出一番信号:收益凭证是一种债务融资工具,属于证券公司的负债。

负债就是借款,借款就要还钱。

通俗来说,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借钱,给出一张“凭证”好比借条;因为要付一定利率利息,好比“收益”;而两者合起来又好比一种借款凭证,类似于短期债券。

这样一种负债,背后是整个证券公司的信用。换言之,如果是固定收益型,那只要证券公司不破产,都能如期保证本息兑付。

而放眼整个金融圈,能以“证券公司”挂牌的机构不说凤毛麟角,但也绝对不多。

在其特许金融牌照还属于稀缺资源的情况下,证券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很小。

仅凭这一点,收益凭证就获好评无数。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谁不爱保本理财呢?

2013年的那份文件,是最早的意见稿。

它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虽然并没有激起多少反响。在那份文件里,收益凭证最初是公开发行的,只不过等到2014年《试行》意见稿出来,方式又更加多样起来。

2014年,证券业协会连发2文。

此后,收益凭证的发行场所,变成了柜台市场和报价系统,即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也即私募,也即投资者数量不超过200。

换句话说,数量有限,遇见热门的得抢,毕竟——

上市公司在购买;

银行保险公司在购买;

事业单位在购买;

机构理财产品在购买;

大客户,散户在购买;

……

而在这种非公开发行方式下,收益凭证形成了以下一种基本业务模式:

(网络)

再落到具体的产品结构上,因收益支付类型不同,又分为两种:固定收益型,浮动收益型。

固定收益型,产品结构相对简单。

以合同约定收益率,不构造衍生品,等产品到期,按约定支付。正如前文所提——

如果是固定收益型,只要证券公司不破产,都能保证本息兑付,即:保本+固定收益。

至于浮动收益型,产品结构更为复杂。

将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合二为一,券商借客户钱去投资指数基金、股票等。

投资赚越多,相应收益率也就越高,这也是所谓“浮动”,即:保本+挂钩浮动收益。

(网络)

固浮两者,多为保本,即本金保障型。

当然,有本金保障一说,就有非本金保障一说。

为满足高风险投资者需求,也有一些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安全,如中金公司的“金泽-尊享2号”。

不过,它们非常少见。

2023年上半年,证券公司合计发行收益凭证18146只,发行规模4022.58亿。

其中,基本都是本金保障型,且九成以上是固定收益型,足以可见“保本理财”有多受欢迎。

在所有券商产品中,收益凭证属于“小众“的一款,因为大众对券商的印象,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