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心里有一片“乡田” 黄金现货的交易规则是什么意思呀视频讲解

2023-07-21 05:36:3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心里有一片“乡田”

转自:中国妇女报

    ■ 马芸芸

    我从小随父母在县城生活,对乡村生活知之甚少。都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到村工作之前,我对这句话似懂非懂。在村里工作生活中发生的那些事,让我开始慢慢领悟这句话的涵义,体会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

    刚到甘肃省卓尼县木耳镇出纳村没多久,我就遇到了一些棘手事。村干部中午轮流在村里做饭吃,轮到我的时候,他们开玩笑地跟我说:“这个戴眼镜的大学生是从省城来的,十指不沾阳春水,连葱花跟蒜苗都分不清,怎么会做饭?”村民们认为我是个文弱书生,在村里待上两年就走了,不是“自己人”。去年初,村里给村民们发放有机肥,村干部不打算带我,跟我说,这是个脏活累活,你白白净净的干不了!我执意要去,当我把卡车上的肥料一袋一袋搬到村民们的三轮车上时,他们都很震惊:“没想到你瘦瘦小小的,力气还挺大的。”搬完化肥,我脸上身上都是土,村民们都笑了,说:“你可真像个地道的村姑。”从此以后,村民们不再叫我“戴眼镜的大学生”,而是亲切地称我为“尕马”(新星)。

    刚到村里时,我发现村民对我有点疏离。同样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只要有其他村干部在,村民咨询政策或者询问事情都绕着我走。就算只有我一个人在,他们也要问下:“其他人没在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去问村支书,为什么村民们不主动找我问事情呢?村支书告诉我,你一直说普通话,村民们也听不太懂,村干部们跟村民交流都是用方言,而且你有时候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有点“高冷”的感觉,村民们也不太敢“亲近”你。我恍然大悟,于是开始试着学习这里的方言,用夹杂着平凉方言的卓尼话和村民们打交道,效果竟然出奇好。我基本可以听懂村民的方言,村民也能明白我的意思,我也渐渐学着与村民多走动多接触多拉家常。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到“三抓三促”行动的开展,从防返贫动态监测大排查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从田间地头到村民炕头,我一家一户走访,与村民们打成一片。现在,村里有一些惠民政策,村民们都会主动问我,有时候我出去入户不在村委会,村民都会说:“我要等着尕马来跟我讲解。尕马讲得简洁清楚,我能听明白。”

    人在村里,心也要在村里。在一次走访入户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一位孤寡老人,面容憔悴,听力言语多重残疾,问他问题他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我又是找村里人“翻译”,又是用手语比画交流,终于得知:他以前和侄子生活在一起,现在随着自己年纪增大且身患残疾,已经没有办法干活,侄子也缺乏谋生的技能,他申请纳入村里的特困户。但按规定,只有60岁以上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的老人才能纳入特困,他57岁,满足不了条件。老人一听我解释,很是失落。晚上回到宿舍,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不由自主地查询特困户的申请政策,发现其中规定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的特困户申请年纪放宽到55岁以上,阿爷正好符合条件。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将老人情况上报村“两委”和镇民政所,帮助他建立特困档案,成为村里救助的困难户,每个月享受国家特困补贴。事后想起,我还有点后怕,如果不是突然的“灵光乍现”,没弄懂政策的我估计会让老阿爷与特困户“失之交臂”。村民们如此信任我,我也要不负期望,要加强政策学习,吃透吃准、把握好各项帮扶政策、惠农政策,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开展工作。

    人生就像一幅画卷,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都要绘出美丽的图案。到村任职的这段经历,像是画卷里最美的一段,让我深刻体会到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任职工作很快要结束了,但我感觉农村已经驻扎在我的心里,以后无论在哪,心里总有一片不会消失的乡村之地。

    (作者系甘肃省卓尼县木耳镇出纳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马芸芸(左)到村民家里了解农作物种植情况。

    受访者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