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碧桂园处在至暗时刻,外资抄底中国楼市? 基金 外资 抄底以后

2023-09-10 12:32:38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碧桂园处在至暗时刻,外资抄底中国楼市?

2023年8月10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预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半年度净亏损介乎约人民币450亿元-550亿元。净亏损的原因主要是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同时物业项目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损失所致。不久前又爆出碧桂园的两笔美元债未能按时支付票息,不禁让大众联想起之前爆雷的恒大。碧桂园潜藏的爆雷风险引发市场恐慌,导致公司股票和债券大跌。

对于未能及时支付债券利息,碧桂园公开承认“出现了阶段性流动压力”。 碧桂园表示,自2023年以来,行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多重不利因素迭加,导致行业销售和公开市场融资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此次危机,碧桂园也在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如将拥有的广州亚运城项目26.67%股权出售给中海,总代价约12.915亿元,出售事项所得款项目前主要拟用于集团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继续维系品牌口碑建设。

作为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出现的种种危机,也同样折射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寒意之重。在国内房企遭遇巨大挑战之际,“外资抄底中国楼市”的声音陆续出现。

“外资抄底中国楼市”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说法,近几年来一直甚嚣尘上,被一些人视作提振楼市的炒作点,营造出房地产行业即将告别至暗时刻,触底反弹迎来复苏繁荣的假象。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近两年来,贝莱德、高盛等多家外资瞄准中国房企的股票债券,出险房企是他们的主攻目标。2023年年底,高盛投资组合管理团队表示,正在买入中国房企债券;此前数月,贝莱德两次增持融创股票;2023年9月,马拉松资本买入恒大债券,“并坚信存在绝对机会”,瑞银资管、汇丰资管也纷纷加仓。出险企业的股票或债券,虽然投资风险高,但胜在便宜。这些外资机构频繁增持加仓,企图在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中获得暴利。

2023年8月14日,碧桂园获摩根大通以每股均价0.8435港元增持好仓约1.71亿股,涉资约1.44亿港元。增持后,摩根大通最新持好仓比例由4.42%上升至5.04%。但摩根大通抄底碧桂园,就意味着对房地产的看好吗?并不完全如此。在2023年7月24日,摩根大通发布报告称,预期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流动性担忧将持续存在。最后他们将碧桂园、碧桂园服务的评级下调至“减持”。做出与其评级截然相反的举动,不外乎一场资本的做空收割。

不置可否的是,外资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举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面临困境的地产开发商起到一定的纾困作用,但是效果也是有限的。从收购角度来看,外资真正青眼相待的,并非很多人认为的住宅项目。同策咨询研究部的数据显示,在外资、港资2023年起收购的项目中,超过三分之一涉及物流仓储地产。外资更注重长期视角,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是外资购入的根本原因。总的来说,外资愿意投资,显示出对中国产业经济基本面的看好。

特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