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巨亏”,一天亏损赶上一个月收益,年轻人理财全面沦陷
年轻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被“愚弄”的心情:理财一天的亏损,能赶上之前一个月的收益。原本已经降低预期,甚至不期待收益,但现在,居然到了为本金担惊受怕的程度。
文 | 常芳菲 饶桐语
编辑 | 金匝
运营 | 栗子
“愚弄”
几天前的下午,深漂女孩李一冬还在上着班,突然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
电话的另一头,对方自称是招商银行的客户经理,看到她买了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到了赎回期,建议她撤回。李一冬感觉到莫名其妙,她印象里,理财经理都会劝买,怎么会劝卖。她甚至一度怀疑对方是骗子,直到客户经理委婉地说,近期利率不太理想,建议她重视。
尽管如此,李一冬还是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和很多人一样,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她总是很放心。虽然她也看财经新闻,知道银行理财永远正收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还是想着,亏钱的概率应该非常小。
直到11月17日上午,李一冬刷到了稳健理财暴跌的新闻,点开自己的账户一看,已经绿了一片,她震惊得说不出话,“以为是缓跌,没想到跌得这么多!” 她的理财不多,才8万块,但这两天居然已经亏了好几百,这是她之前一个月的收益,每天几块、几十块攒起来的。
▲ 一名小红书用户吐槽银行理财暴跌。 / 网络
同样被收益明细吓到的还有在北京工作的林慧。股票腰斩之后,她一心一意把自己的大部分存款都放进了银行的理财产品里,想着总归不亏本就行。每天晚上睡前,林慧都像过冬前的小动物盘点食物一样,打开App里的理财收益,看看收成。
11月15号这天,账户显示,这一天她亏了近1000元。她粗粗算了一下,5天时间,她的本金亏了近3000元。甚至有朋友想拉她一起向银监会投诉,加入维权群,告诉她只有投诉才能引起银行重视。但她不想浪费时间,只是立刻打给理财专员,预约第一时间赎回这笔理财。林慧就此戒掉了每晚看理财收益的习惯,反正“股基、债基,最后都是暴击”。
同一天,是成都人雷姗发工资的日子。打开收支明细,她突然发现总金额不对。这张卡也绑定着20万的银行基金,但数额显示,最近的一周时间,亏了3000多块。雷姗的理财产品的赎回期要到明年三月,即便现在盈利全无,已经开始亏起本金了,她也只能看着账户,干着急。
这是雷姗从来没有预料到的事儿。她之所以会选择银行理财,就是图它收益稳定,之前也确实是这样的——她所购买的广发银行的产品,一年利率并不算高,大概在3%左右,每年都能给她带来几千块的收益。她一买就是好几年,和理财经理都已经成了老熟人,这一回,是她第一次看到产品亏钱。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雷姗有些难过,就连生活里“小小的快乐都没有了”。
这些愤怒、无奈的理财者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购买的都是R2级理财产品。一直以来,理财产品被按照风险等级分为R1-R5不同类型,风险逐层增加。R1、R2普遍被理财者认为是风险较低的产品,起码本金不会出现亏损。
现在,情况显然已经不大一样。在理财产品不再刚性兑付之后,任何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都随时可能出现跌破本金的风险,而理财者显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打开社交平台,到处都是稳健理财下跌的吐槽,“理财地震”“避雷理财”。一部分人甚至在理财里投入全部身家,比如一位理财者在建行投入超过200万本金,单日亏损超过5000元,再这样下去,“一个月白干”。投资老手也难逃亏损,这样总结自己的命运:“前年死于基金,去年死于信托,今年竟然死于理财。”而根据choice数据初步统计,从11月10日至11月15日,4个交易日内,发生净值回撤的R2、R1等级风险理财产品有近6000只。
年轻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被“愚弄”的心情:理财一天的亏损,能赶上之前一个月的收益。原本已经降低预期,甚至不期待收益,但现在,居然到了为本金担惊受怕的程度。这种愤怒,也直接涌向了各大银行的理财经理。
▲ 11月18日,微博“理财”实时动态。图 / 网络
从保本到不保本
“你等着我去分行揍你!”
一大早,已经连续失眠两天的孙雯打开手机,就看到客户凌晨5点发来的消息。这不是她第一次受到威胁,但看到的一刻,心里还是担忧。辞职的念头在她脑子里短暂地闪现了一下,想到下个月的房贷还在等着还,她立刻完成了出门上班的心理建设。
孙雯是北京某家银行的理财专员,客户的资金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她的手机就会被长达60秒的留言刷屏。最近几天,她每天都要同时联络近一百位理财客户。尽管她已经在朋友圈里贴出了银行官方解释——“疫情政策放松引发债市急跌,理财产品配置了约30%的债券资产,因此下跌。”但客户并不满意,嫌弃她“只会转发话术”。
曾担任过银行理财经理的古风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疫情政策放松让资本市场提高了股市、宏观经济的整体预期,所以才会抛售国债。
而另一个因素和人性有关。2018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净值化并且不再刚兑保本。只要当天净值下跌,客户第二天就能看到账面亏损,很多客户急于立刻赎回也加剧了跌势。
孙雯来不及关心理财大跌的原因,只当遇见了“黑天鹅”,她有更要紧的事。她所在的理财专员吐槽群里,没有人闲聊,几乎每个人都在问同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应对客户质询?”“应该劝客户尽快赎回,还是长期持有?”
孙雯拿定主意,要提醒客户尽快赎回,她手里的客户大半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和拥有一点积蓄的老人,一进门的诉求就是“利率高点。”但一个好的理财专员,能听出客户没有说出来的话——本金安全。
说要来分行揍她的就是一个老人。因为对方工龄短,退休金每个月只有3000元,这点存款,是他一辈子的积蓄。孙雯特意在销售产品时着重强调了“不保本”,同事听了嫌弃她傻,聪明的理财经理懂得怎么通过聊菜价、孙子的学习和国际局势,把这一点岔开。
她也把这段经历发到了社交媒体,原本想寻求谅解,但没想到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