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信托业务的逻辑梳理
原标题:标准化信托业务的逻辑梳理
一、标准化资产概述
认定标准化资产的类别可以通过在资管新规认定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内涵中提取一般性概念。资管新规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条件为五个,分别是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由此而言,对标准化资产的一般认定可归纳为有标准制式的合约和管控机制,在监管规定的交易所公开上市等条件;对概念进行延伸,标准化资产由市场供需决定价格,由长期趋势和相对资产价格决定价值。
标准化资产是资本市场的核心支柱。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资产充分交易的基础之上,从而通过市场机制为资产寻找各时期的合理定价,因此才有交易所,因此各项条件下都应是标准化资产规模占主流。相对而言,非标资产多由合约各方自行认定并创设,主要依据抵押品价值和在资金端的竞争力设定非标资产的价值和价格,此中产生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基准或相对的标准化资产价值来辅助判断抵押品的价值。寻找资产价值更合理的流程是通过创设标准化资产,通过市场供需反复交易明确其价值,从而反推抵押品价值,而非根据稍缺依据的抵押品价值来支持非标资产的定价。二是通过资金端的竞争力来寻找非标资产价格的方式显著延缓了市场利率曲线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力,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二、标准化信托业务的一般逻辑
在明确信托公司标准化信托业务的未来发展空间和定位之前,除了明确标准化资产的定义之外,还需要梳理标准化信托业务的一般逻辑。
信托业务可大体分为非标和标准化业务,非标主要指信托作为信贷供应方所开展的融资类业务,为非公开交易的资产;标准化主要指信托资金投资标准化、公开交易的资产,且符合监管层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具体认定细节。从信托公司业务运行的角度来看,非标信托业务属于一级市场业务,包括非标资产的承揽、承做和承销。对非标业务进行“非标转标”,即通过资产证券化形式把信托资金投向信托公司实质发起的ABS、ABN或CLO,亦可归类为一级市场业务。二级市场债权类资产以标准化资产为主,信托资金投向二级市场债权类资产亦主要是标准化信托业务;信托资金投向二级市场非债权类资产主要是股票和场内衍生品合约。
三、信托公司标准化信托业务的未来发展定位
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资产管理转折点》中表述中国正在经历从影子银行转向资本市场驱动的金融体系【1】。从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一系列补充文件,及资管行业格局变化进程中也可看出,监管层降低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对资本市场冲击的意图明确,资管行业大力发展标准化业务的决心明确,信托公司需要转型标准化业务的方向明确。
基于既往信托计划在资管行业资金端的服务对象,信托计划已经形成了收益高于标准化债权类资管产品,波动率低于股权类资管产品的印象,在短期内维持信托计划在资管产品序列中的位置有利于稳固信托资金来源,这就需要信托公司充分利用两大优势:一是利用既有对非标债权资产的深刻理解力,积极管理(active management)标准化债权资产组合,获取超额收益;二是利用深耕金融法律的经验,使用类FOF模式创设信托计划,管理资管产品的投资合约,强化存续期间的合规管控。鉴于第一个优势需要资源培养投资团队,需要时间来验证团队业绩,非短期能够完成标准化转型,信托公司在近期需要着重开发第二个优势,推动标准化业务转型,从而满足监管文件的时效要求。
基于信托公司标准化信托业务的发展空间和定位,我们认为信托公司发展标准化业务需以资金端需求为导向,提供投资端产品创设依据,从而向运营端和系统端提出业务支持需求。其中,资金端以财富管理服务为内核,投资端以资产管理服务为内核,运营端需要支持和管控数量较多的业务部门,系统端则需要满足纷繁零散的系统应用需求。
作者:梁 传 义
来源:普 益 标 准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