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分享《信托的逻辑》:中国信托公司做什么?
来源:雪球App,作者: 资管小生袁吉伟,(https://xueqiu.com/5866881179/136231792)
| 本 书 简 介 |
/// 推荐看点 ///
这本书着眼于中国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和信托服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金融视角,即融资金融、投资金融、服务金融,结合信托制度,而不是以后者为本位;二是市场立场,立足中国现实阶段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尊重实践及其背后的逻辑,而不是假设场景或者无视场景;三是竞争导向,探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行稳致远的规律和逻辑,从中寻找使信托制度得以发扬光大的可能性。
这本书强调中国金融信托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强调金融机构的价值观念、战略和能力,强调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实践性。
与一般市场言论相比,书中观点不再单纯强调信托制度的功能和作用,无意强调信托公司行业(或者其他金融子行业)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也不愿夸大金融监管许可的长期决定作用。
///本书:不是什么?是什么?///
|专 家 推 荐 |
江平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
这本书凝结了作者多年对信托业务的多维度的思考和总结,在某种程度上搭建了信托法律理论与信托实践之间的桥梁,贴近中国信托业的现实,既有中国特色,又具全球视野。这本书也对一些常见的似是而非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如“影子银行”“刚性兑付”“通道业务”等。这为信托业回归财富管理、财富规划、民事安排等服务定位,为全社会普惠信托制度、普及信托文化,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儿。
吴晓灵 全国人大原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的信托公司在满足市场需求和自我发展的愿望中做了许多的创新,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制于外在的约束,信托公司有些业务采取了变通的方法,客观上混淆了一些金融概念。这是转轨经济中金融发展的遗憾,也是造成金融混乱和风险的潜在原因。在监管当局规范资产管理市场的时候,有这样一本翔实的业务书籍,对我们分析问题很有好处。愿我们共同努力,寻求共识,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
常振明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首任董事长
中信集团是从创立信托公司起步的。40年来,我们始终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变迁,我们一直设想中国信托公司可以尝试私人银行业务。中国信托公司唯有进一步厘清自身的业务逻辑和发展规律,着眼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行稳致远。这本书在概念上、在逻辑上澄清了很多问题,标识出信托公司在金融市场中的方位,相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中国信托公司乃至中国金融市场。
| 内 容 提 要|
///本书目录///
第一章 信托是什么?
第一节 法律中的信托
§延伸阅读:信托制度的起源:从用益到信托
第二节 信托业
☆海外专题:美国“信托业”指什么
第三节 信托公司
§延伸阅读:台湾地区的信托公司
☆海外专题:海外的“信托公司”
第四节 信托业务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投资银行业务
第一节 为什么叫“投资银行业务”?
△概念辨析:投资银行业务与“资管新规”中的资产管理业务
第二节 投资银行业务的形态
△概念辨析:债权投资信托(融资类信托)与股权投资信托(投资类信托)
第三节 投资银行业务的本质、功能和发展动因
△概念辨析:私募投行与公募投行
§延伸阅读:证券化与信托化
☆海外专题:海外的私募债
第四节 “非标”与“标”
第五节 刚性兑付
△概念辨析:影子银行
☆海外专题:日本贷款信托业务的启示
第六节 投资银行业务对信托公司的能力要求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资产管理业务
第一节 资产管理业务:信托投资基金
☆海外专题:海外资产管理业务
第二节 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形态
△延伸阅读:公募信托
§延伸阅读:非标准化资金池信托
第三节 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空间
§延伸阅读:另类投资基金
§延伸阅读:年金信托与养老金信托
☆海外专题:罗素投资的发展之路
第四节 资产管理业务的关键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财富管理业务
第一节 财富管理业务:私人定制与综合服务
△概念辨析:财富管理与产品销售
△概念辨析: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
△概念辨析: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
第二节 财富管理业务的全景图:市场与机构
§延伸阅读:家族办公室
第三节 财富管理业务的初步实践
第四节 财富管理业务的关键问题
§延伸阅读:非资金类财产的财富管理
第五章 服务信托业务
第一节 服务信托的概念
△概念辨析:服务信托与事务管理信托
△概念辨析:服务信托是不是消极信托?
第二节 服务信托业务的类型
△概念辨析:通道业务
第三节 服务信托的发展空间
第四节 服务信托业务的基础
§延伸阅读:服务信托账户的运用
第六章 信托公司的综合金融服务
第一节 专业化与综合化
第二节 信托公司——综合金融服务的提供商
§延伸阅读:中信信托的综合金融服务案例
☆海外专题:信托的适应性
第三节 信托公司的能力与精神
///图表专题///
///作者自序///
信托制度,在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与金融或非金融的各个领域相结合,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信托制度与信托公司这一主体相结合,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业态。
中国信托公司做什么?这是国内的金融同行、各界朋友,关注中国经济的海外人士都想了解的问题。即使是中国信托公司的从业人员,在埋头工作之余,也希望从理性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
与此相关的研究其实已经不少。有的探讨信托的法理、信托的基本理论,有的专注于技术性的业务操作,有的谈信托公司的转型与发展。而本书的定位,则是在这些内容之间架设连接的桥梁。我们既不会停留于理论的探讨,也不会深入业务的细节,而是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在原理和实务之间,寻找连接的路线图,最终清晰、系统地呈现中国信托公司业务的全貌和商业逻辑。
本书的价值和贡献,可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信托”一词的解读。信托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含义,它指的可能是信托制度、信义义务、信托公司、信托产品或者信托业务。只有厘清这几个相互交织的概念,才能准确认知中国信托公司行业。中国信托公司的业务,是舶来的信托理念、制度与中国本土的市场经济、金融监管合流的产物。信托业务、信托产品所谓的一些特点,并不见得是天生固有的,它可能是信托制度特性的反映,可能是信托公司主体功能的表现,也可能是信托行业监管的结果。
二是关于“做什么”的诠释。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从资产管理的商业视角,而非法律或别的视角来看待信托业务。信托业务是“信托关系+资产管理服务”的概念,信托关系只是基础法律关系,信托公司在信托关系上附加各种不同的资产管理服务,才构成信托业务。而附加的部分才是信托业务最为核心的内容。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形形色色的信托业务品种,我们会发现,有的同名而异质,有的异名而同质,有的重要却无名,有的有名却不正,所以我们需要去梳理、正名、归类,其中必然需要去澄清一些误解或者偏见。
三是关于中国信托公司可能的方向的探讨。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中国信托公司近二十年来的实践,尊重市场,尊重交易;同时也有反思,反思其不合理、不完善的一面,并借鉴海外金融服务的成功实践、发展规律,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对特色金融的需求,展望信托公司业务“可能有的样子”。我们希望本书的讨论不只停留在现实层面,而更具有方向性、引领性。
最后,所有的认识和思考,都根植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书中所扮演的,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