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信托业为何风雨中屹立不倒反而更加强劲? (上海信托圈) 信托行业一共就是由68家信托机构组成的,时下经济处于下行期,资产规模在22万亿左右,前几年经济较好,这数... 

2023-07-15 21:49:10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来源:雪球App,作者: 上海信托圈,(https://xueqiu.com/6265222530/141594981)

(上海信托圈)

信托行业一共就是由68家信托机构组成的,时下经济处于下行期,资产规模在22万亿左右,前几年经济较好,这数字是27万亿,资管规模是仅次于银行理财的金融产品。而且银保监会曾明文规定不在乎增发信托牌照,这68张信托牌照是有且仅有!!价值连城少说在100亿元。只少不多,价值与日俱增!!

2015年Q1—2023年Q3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及环比增速

就刚刚凭借信托牌照,这一点,信托机构就有独家优势,而且从中国在1978年成立第一家信托机构论起,行业更替和洗牌大层面的只少6次,“小手术”经历了数百次,才筛选出这68家信托机构。

2023年是中国信托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持续下行的宏观形势和不断加强的监管力度,行业受托资产规模持续稳步下调,风险资产规模和比重均有所提升;但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业务仍保持一定发展,转型发展持续深入,经营业绩相对平稳。展望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难以迅速扭转,行业监管预计更加严格,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力仍然较大,预计信托业的发展将在“稳”与“进”之间寻找平衡。

受托资产规模预计降中趋稳

从2018年一季度开始,信托业受托资产规模已连续7个季度出现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历史季度数据看,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速与宏观经济增速变动趋势较为相关,经测算两者相关系数达到了80%以上。另一方面,信托资产规模的下降与监管导向密切相关,2023年监管部门继续保持较强的监管力度,在房地产信托、部分通道业务方面控制了业务规模,也造成了信托资产规模的下降。

2023年,在宏观经济形势和监管导向不变的情况下,信托业受托资产规模仍有下降趋势,但降幅有可能趋于稳定。

一是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相对积极,将会带来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的增加,信托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资产规模上受到一定的宏观政策支撑;

二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盘活资产、化解风险的动力不断增强,通过信托开展资产证券化的需求更加明显,预计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将有所增加;

三是资本市场良好预期初步形成,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存在一定发展潜力。因此,虽然去通道、控地产仍将导致规模下降,但一些支持信托规模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

行业盈利水平可能稳中有降

2023年前三季度,尽管受托资产规模有所下降,但信托行业经营收入和盈利水平同比仍实现6.42%和13.13%的增长,主要是由于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的主动管理规模增长较快,给信托公司奠定了1-2年的收入基础。此外,由于2023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阶段性行情,信托公司固有业务的投资收益也有一定提升。

展望2023年,信托行业的经营收入和盈利水平可能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一是由于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增速放缓,尤其是集合资金信托贷款比例不超过30%和房地产信托余额管控等限制,信托公司通过融资类业务获得的新增收入将有所减少,存续项目的收入贡献也随之递减;

二是实体经济领域的风险提升客观上影响了信托业务的发展,预计2023年工商企业、消费金融等领域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大,信托公司对相关业务的开展可能会更为谨慎;

三是信托公司需要对之前使用固有资金接盘的风险项目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这会导致利润总额的明显减少。因此,预计全行业盈利水平在2023年不容乐观。

行业监管要求将会全面提升

从2023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主题“弘扬信托文化,强化合规建设”的主题上看,2023年信托行业监管仍将保持严监管态势,监管要求将会全面提升:

一是风险排查更为细致全面,在2023年末开始的风险排查主要围绕信托公司的实质风险,重点是摸清风险底数;预计2023年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风险的关注更为全面、具体。

二是股权管理更为详细务实,2023年将出台的《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对股东信息阳光化、股东责任的落实以及股权管理工作的要求更加详细,尤其是在关联交易方面更加注重防止向股东的利益输送,有效防范其可能产生的风险。

三是对信托公司资本管理提出新要求,在之前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的基础上,可能会增加核心资本覆盖率、资本覆盖率等监管要求,并在不同业务类型方面设置差异化的风险资本系数,鼓励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

四是结合资管新规,可能出台对资金信托业务的监管要求,并着手开展净值化管理工作。监管要求的全面提升,客观上为信托业的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

1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明确提出信托公司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职能定位,积极发展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这为2023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信托业务发展方向定下重要基调。

部分产品领域将加快发展

在信托业务结构转型调整的大背景下,随着宏观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预计2023年部分业务领域和信托产品可能会加快发展。从短期来看,由于2023年政府仍将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以稳定经济增长,基建领域的融资需求以及地方政府的再融资能力可能有所提升,信托公司的政信业务短期内将仍有发展空间;

此外,资本市场的行情预期初步形成,短期内证券投资业务也可能有较快发展。从中长期来看,企业和金融机构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持续增长,信托公司开展各类资产证券化仍是重要的发展方向;高净值客户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利率下行通道,其财富管理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为其设立账户、开展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业务将会得到较快发展;家族信托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其市场竞争预计更加激烈。

自2008年以来,中国信托行业迅速崛起,资产管理规模以每年1万亿的速度递增,据各大资管机构的规模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2月12日,信托资产规模23.14万亿,超过银行理财规模的22.32万亿,跃居资管行业首位。

截至2023.02.12大资管行业的规模发展情况 信托,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所关注。但在选择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迷惑:和银行理财相比,信托真的安全吗?为什么他的规模能和金融行业大哥银行的理财规模旗鼓相当呢?

法律及监管层面

信托是舶来品,是一种源于英国的财务管理制度。而后在美国、日本等国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深化和完善。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并于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信托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应用。

适用于信托业的法律法规,统称为“一法三规”,宏观层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观层面是《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微观产品层面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信托公司和银行都有监管机构,银行的上级监管机构是中国银行(3.610,0.00, 0.00%)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信托公司的上级监管机构也是银保监会,在银保监会的官方网站可以查询到所有信托公司的备案信息。

所以说,信托公司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其业务运作均有法律依据,受法律约束,受银保监会监管。

信托业保障基金

信托业保障基金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设立的,旨在为维护行业稳定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并提振市场信心。

截至2017年末,保障基金流动性支持覆盖信托公司达54家。通过市场化方式化解和处置信托项目风险,对高风险信托公司开展救助处置工作,保护信托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自成立以来,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维持稳健运营,截至2017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674亿元,所有者权益129亿元,管理保障基金资产总额为1391.66亿元。

根据《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信托公司因临时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可由信托公司向保障基金公司提出申请,使用保障基金。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信托公司启用信托业保障基金进行风险处置,可见信托行业的总体风险性是相对较低的。

信托“保本”吗?

信托近年来平均收益在8%-9%左右,在固定收益类产品市场当中,收益水平还是具备相当大吸引力的。关于“保本”的话题,现今各类理财方式中,基于合规性,基本看不到“保本”两字,更常见的说法是“预期收益”。

至于能不能“保本”,要看产品结构、投资方向、融资方资质、风险措施等。比如类固收信托产品融资方资质良好,并有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抵押、担保、质押等),又或者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型信托产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风险可控,是值得投资者配置的。不要因为“预期收益”四个字就觉得风险大。根据银保监会的规定,信托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均不能在合同中承诺保本、保收益,不能在合同中体现有关字样,出现相关违规字样,合同无效。

如何选择信托

自2001年《信托法》施行至今,在打破刚兑的政策环境下,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还没有一款类固定收益信托是违约的。即使近几年有个别出现延期的情况,但最后信托公司都会通过正规程序解决,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那么,想购买信托的投资者该如何选择信托产品?

1你需要选择一家稳健经营、资金实力强、诚信度高、资产状况良好、人员素质高和历史业绩好的信托公司。

2认真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根据专业人员的协助,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信托产品。

3了解信托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投资者要查看担保措施是否完备,万一项目出现问题,原先预设的担保措施是否能及时有效地补偿信托本息。

(上海信托圈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评论!)

上海信托网:网页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