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改革化险:加速业务转型 化解风险资产 信托公司业务转型
本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提出“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就信托行业的改革化险而言,“改革”侧重制度层面,通过制度改革,促进信托业务转型、信托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股东责任落实、业务审慎监管等;“化险”意思则比较明确,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实际上,信托行业的改革化险工作早已启动,近几年监管已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业务转型,加快处置化解风险资产。
推进信托行业改革转型及风险化解更是2023年信托行业的两大核心任务。《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60家信托公司中,一方面,半数左右信托公司提到,报告期内收到“监管检查意见书”并根据监管意见进行整改落实,监管意见及整改内容主要围绕公司治理、内控管理、风险化解、流动性管理、转型发展等方面;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积极通过自主处置,或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保基金”)、专业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等合作处置化解项目风险。
全方位、根本性改革
就信托行业“改革”的内涵,北方信托创新发展部总经理王栋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托公司这一轮改革与以往都不同,这是一次全方位、根本性改革。
“具体来看,一是商业模式层面,以业务三分类和监管评级改革为指导,促进信托业务回归本源;二是内控层面,加强净资本管理,提升资产质量,严守风险底线,积极化险处置;三是公司治理层面,以股东行为、股权管理为代表的治理规范以及人员结构、组织架构改革;四是信托文化层面,以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推动制度和行为的变革。”王栋琳进一步解释道。
记者注意到,王栋琳的上述观点从信托业协会高管及监管层此前透露出的相关信息方面,也能够得到印证。
比如,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常务)漆艰明2023年11月曾发表题为《促进信托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署名文章,其中提到了“信托业积极推进改革转型”这一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漆艰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一是信托监管更加科学规范;二是信托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三是业务结构更加合理,社会治理功能进一步发挥;四是支持实体经济更加突出;五是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助力共同富裕。
又如,根据公开报道,在今年2月21日召开的2023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上,监管人士提到,2023年要深入推进行业改革。一是持续推动优化法律制度建设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夯实信托监管制度框架;三是推进行业基础设施深化改革。重点工作包括,推动信托保障基金改革方案尽快落地,实行双轨并行的基金处置机制等。
记者梳理发现,监管方面近几年已经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信托行业转型。比如,2023年6月,中国信托业协会制定和颁布了《信托公司信托文化建设指引》;2023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清理规范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业务的通知》。2023年以来,监管方面先后下发了《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信托公司互联网合作贷款规范整改的通知》《关于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多个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全行业性监督检查及随之而来的惩治措施也是监管督导信托行业改革转型落地落实的重要措施。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60家信托公司年报中,半数左右信托公司提到报告期内收到了“监管检查意见书”,并根据监管意见进行整改落实。从监管意见及整改内容来看,主要围绕公司治理、内控管理、转型发展、风险管理等方面。
比如,东莞信托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东莞银保监分局就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建设等方面对公司提出了监管意见。公司通过完善制度、梳理优化流程、加强风险排查、强化内部审计和问责等措施,贯彻落实监管意见。又如,天津信托2023年年报提到,2023年8月~11月,天津银保监局派出检查组,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公司将继续遵循监管导向,在风险防范、合规经营和转型改革等方面深化管理,以合规促发展,实现公司转型升级。
平安信托2023年年报提到,行业合规整顿持续深化,异地机构展业、非金融子公司清理全面推进,违规行为惩治力度有所加大,2023年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两大监管机构针对信托公司及从业人员共下发罚单86张,是2023年(22张)的近4倍,是2023年(48张)的近2倍。
爱建信托在2023年年报中对信托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进行分析时提到,从行业发展和监管导向综合来看,未来信托业将呈现三大新趋势。其中之一是:“监管更全面精细化。近年来监管围绕信托资本管理、法人治理、流动性管理、战略及经营管理、产品登记等方面对信托行业进行了全方位监管,并结合各级办法制度出台、窗口指导、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对信托行业进行了全面规范。随着监管对全行业摸底工作的完成,预计未来监管将更精细化和具有针对性。”
多措并举化解风险
某资深信托行业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关注信托行业化险工作尚属首次,说明信托行业风险化解工作已得到高度重视,应该会对信托公司下一步风险化解工作起到较大推动作用。“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改革化险’说到底还是为了防风险堵漏洞。”
“监管监督检查工作具有事后性,对化解存量风险意义不大,但亡羊补牢,对后续业务防风险堵漏洞具有较大价值。”某央企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监管方面早已启动对影子银行风险突出的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业务,以及风险偏高的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清理压降工作。其中,2023年,信托行业开始按照监管要求积极配合房地产调控政策,严防房地产市场泡沫,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在监管机构的统一部署和推动下,信托行业制定了逐年压缩影子银行风险突出的融资类业务的目标。2023年,监管先后要求违规金融同业通道清零;通道类业务“应清尽清、能清尽清”。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信托通道业务余额8485亿元,比历史峰值压降95%;融资类信托业务余额3.08万亿元,比历史峰值压降52%;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则由2023年二季度末最高峰时的2.93万亿元,降至2023年四季度末的1.22万亿元,降幅过半;而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达4.36万亿元,证券市场信托资金的占比升至峰值,达28.99%。
信托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信托行业在积极通过多种措施防范化解风险。
比如,中信信托在年报中披露风险项目化解情况时称,2023年,民营地产及部分地区的城投业务风险暴露,行业整体风险形势较为严峻,公司站在投资人立场,“一案一策”处置风险项目。公司成功实施深圳佳兆业项目纾困方案、恒大广州球场项目债务重组方案,设立融创上海董家渡项目纾困财产权信托,促成云南水务项目执行和解、重庆蓝光项目卖断,拍卖转让方正世纪固有贷款项目债权,有效化解了项目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近三年来,公司大力压降涉众房地产和地方城投业务规模,涉众房地产业务规模降幅达到72%,涉众地方城投业务规模降幅达到84%。
平安信托2023年年报显示,针对房地产业务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并设置专业化投后管理团队,定期对房地产业务进行专项排查;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和地方政府平台业务执行“一户一策”和“一区一策”风险策略和管控方案。通过定期检视、及时复盘、科学预警,及时有效化解潜在风险,创新风险处置模式,加快现有风险资产的退出。
爱建信托2023年年报则提到,持续探索与信保基金、资管公司等寻求合作处置资产的机会。
《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2023-2023)》显示,信保基金发挥行业稳定器作用,有效助力化解行业风险,2023年全年收购风险资产规模296.58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购信托公司不良债权原值165亿元,同比增长251%。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2023年收购信托公司转让债权近百亿元。2023年,中国信达投放信托、违约债、法拍基金等近290亿元,较上年增长158%。
2023年度信托监管会议上,监管提出,要加大风险资产处置力度。持续督促信托公司加强资产估值管理,提高风险资产处置的主动性和及时性。监管人士提到,2023年全行业风险资产处置目标继续定位为不少于3000亿元,并争取风险资产总额有所下降。
(编辑:夏欣 校对:颜京宁)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