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酝酿信托行业分类改革 点明“新三类”方向,信托的转型出路在哪 信托的投资方向占比多少合适呢
信托行业分类监管改革正在逐步推进,近日有消息称,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推进信托业务分类改革,探索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内容和方式作为分类的基础,将信托业务分为新的三类: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2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部分信托公司知情人士处确认了该消息的真实性,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此次监管划分了“新三类”标准意在引导信托行业找到区别于银行、券商等金融业态的特色,其次也为了避免信托业务和私募投行趋同化。
初步圈定“新三类”分级方向
信托行业分类监管改革路线有望更加明晰,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推进信托业务分类改革,拟将信托业务分为新的三类: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
2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部分信托公司知情人士处获悉,上述要求是银保监会2月21日召开会议时提出的内容。一位信托公司知情人士表示,“监管初步划定的‘新三类’方向是资产管理信托,这其中不涉及信托资金募集;资产服务信托,主要包括集合资金募集以及组合投资;公益/慈善信托三类。该趋势还是依旧延续‘资管新规’颁布以来监管对信托公司转型的引导方向”。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破除刚性兑付,压缩通道规模,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型,最终回归信托本源成为信托行业转型主旋律。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监管部门持续压降融资类信托的政策背景下,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3年三季度以来快速回落。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同比下降35.13%,环比下降6.57%。
“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传统业务的压降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上述信托公司知情人士进一步表示,监管划定“新三类”分级方向主要有两种原因,首先让信托行业找到区别于银行、券商等金融业态的特色,其次也为了避免信托业务和私募投行趋同化。“新三类”监管文件若正式下发,也代表着监管为信托公司指明了未来发展路径。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此次分类更加明晰了信托行业未来业务方向,促进信托行业回归本源,按照监管长期规划,不断压缩通道类业务、融资类业务规模,同时,提升信托公司投资类业务的主动管理水平,促进信托公司合规运营,持续提升标准化产品的规模和占比。有助于不断推进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运用信托资产独立运营独立托管的特点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