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信托为什么靠谱 为什么说信托是富人的俱乐部

2023-08-05 08:20:17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信托为什么靠谱

【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信用卡纠纷、暴力催债、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黑猫投诉】

信托投资为什么靠谱,核心的四个理由

来源:价值传播者 

信托靠谱,靠谱,靠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是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靠谱不能和信托没出现过风险和“保本保息”等划为等号。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类产品之外,任何理财产品都不能宣传保本保息或者完全没有风险。在这一点上,必须达成共识。

下面从法律、监管、流程和现实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说信托是靠谱的。

一.法律层面上的靠谱

信托的起源

在讲述信托相关法律知识的之前,还是稍微讲一讲信托的起源。一个是普及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冲一下法律知识的枯燥。

教科书上关于信托最原始的记录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具有一定财产和地位的一家之主去世以后,往往会在遗嘱中注明其妻子作为自己财产的受托人,而两人生育的后代作为财产的受益人。一方面是保证儿女及其后代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财产不会被轻易处理掉。

而近代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来自于13世纪的英国。那时的英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教徒们在自己死的时候将土地捐赠给教会。而在当时,这一部分捐赠的土地是不需要缴税的,于是带来的后果就是教会的土地越来越多,而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这自然触动了国王和贵族的利益。

于是,英王亨利三世颁布了一个《没收条例》,规定凡把土地赠与教会团体的,要得到国王的许可,凡擅自出让或赠与者,要没收其土地。对于这个规定,教徒对他们的捐献行为进行了变通。在遗嘱中把土地赠与第三者所有。但同时规定教会有土地的实际使用权和收益权,这就是“尤斯制”,也就是今天信托的雏形。

我国法律对信托的定义

信托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信任委托,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作为一种法律行为,不同法系的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定义,因此信托的定义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2001年出台的《信托法》对信托的概念进行了完整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为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一言以蔽之,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一言以蔽之,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涉及信托的法律法规

涉及信托的主要,有“一法三规”。一法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三规”指《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不仅如此,还有银监会配套的相关管理规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可以看到,国家对于信托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这就决定了信托作为金融“正规军”的合法性,与非法集资诈骗机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从法律意义层面上,信托是靠谱的。

二.监管层面上的靠谱

现在金融业的四大支柱分别是银行、保险、券商和信托。这四大金融业态,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在中国也不例外,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仅次于银行,高于券商和保险。也就是说,信托是名副其实的正规军!

信托公司有几家?

正常经营的有68家,停牌的有三家。也就是国内一共只有71张信托经营牌照,而且短时间内也不会再继续增加。正规金融持牌机构,和江湖金融机构(无牌照)有本质上的区别。

至于为什么你看不到几家信托公司,因为信托公司本身数量稀少而且在各个城市网点较少。一般都是在一座城市最繁华的金融中心或者是CBD才会看到信托公司的身影。对于不容易看到的东西,自然不会引起我们的关注。

而且大部分信托的背景实力十分雄厚,比如建设银行下面的建信信托、浦发下面的上海信托,这是银行系背景的信托;中信信托的大股东是中信集团,光大兴陇信托的大股东是中国光大集团,这是央企背景的信托公司,还有诸如万向集团的万象信托、均瑶集团的爱建信托等等。

没有足够的实力,是驾驭不了信托牌照的。

谁来监管信托

从原银监会(现银保监会)的官网上可以看到,在内设部门里面有一个信托部。就是负责监管国内所有信托公司的。而且按照规定,信托公司的审计部门至少每半年就需要将审计报告的副本报送给央行和相关机构。

从银监会的内设部门就可以看到,信托部是跟大型银行部、股份制银行部是平行机构,也就是信托公司和我们所熟知的工农中建交、邮储、招商浦发等一行一道,统一归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管。

在现在严格的监管趋势之下,自然确保了其可靠和风险可控,这是监管层面上的靠谱。

三.流程意义上的靠谱

和银行理财不同,信托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的生产商,而不是一个搬运工。两者的流程是有区别的,银行理财是将客户的钱聚集起来进行各类产品的投资,比如国债、大额存单、国债逆回购、信托等等,利润来源是利息差;而信托公司则是直接开发产品,将投资者的钱募集过来借给给融资人,信托公司赚取的是管理费。两者的模式,有根本的区别。

为什么说流程意义上的靠谱呢?因为一个信托产品的从最初立项到最后推荐给投资者,中间会经历很多步骤。而且,很多步骤都是十分专业的。下面简要讲讲几个方面,

准入门槛

不是所有公司借钱都能找信托的,信托也不是什么业务都能做,每个信托公司自身有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的,也就是准入门槛。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哪些公司可以做,哪些公司不能做,比如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信托基本不会介入,除非有厉害的公司担保;哪些区域可以,哪些区域不可以,比如经济欠发达区域,信托原则上都是回避的;哪些行业可以,哪些行业不可以,比如三高一剩行业都不可以。

准入门槛,是保证信托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卡。对于不满足要求的,一概不介入。就像招聘一样,假如一家公司招聘为了保证员工素质往往会要求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这里不讨论其合理性),那么专科毕业的人就没法应聘。和信托是一个道理,通过一些硬性条件的初筛,确保的就是项目可靠,风险可控。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的天职,这是毫无疑问的。符合准入的项目,才有进一步了解的意义,就像过了初试的求职者,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面试一样。

符合准入之后,就是深入了解项目公司情况和资料,包括企业的基本资料、执照、法人、经审计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等等,还有一些信托公司自己要求的材料。为的就是确保公司真实存在,项目真实可靠,材料没有造假,之后再由信托业务经理立项和尽调。

调查完之后,还有公司内部的贷审会。由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评估,才能最终决定项目通不通过。这样之后,还有经过上面机构也就是监管部门的报备,然后决定通不过通过审批….

当然这只是简化的流程。实际中,远比上面描述的要复杂的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信托靠谱的原因,每一个信托产品都是严格遵循业务流程(极少数不合规的除外)。这也确保了信托产品的风险,总体可控。

就像招聘一样,好公司往往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层层筛选最终才能确定合适的人选。一个项目从立项到最终落地,也要经历了很多程序。但是,这并不代表信托一定百分之百安全或者说是刚性兑付。这是不允许的,过去虽然是默认但今后都是不合规的。毕竟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变,政策什么的都会有变化。但变化到影响兑付,那是另一回事。

少数出现违约的信托产品,主要还是融资人的问题。而且之前流传的很多起延期兑付的案例,最后在多方斡旋之下还是完成了兑付。跟善林金融这一类公司相比,有本质区别。极少数绝不能代表大多数,这是需要强调的。

从信托业务的流程来看,信托是靠谱的。

四.现实意义上的靠谱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行动还是没有说服力的。2018年,有这样一个群体买了很多信托值得关注,这个群体就是中国的上市公司!

近年来,出于对公司闲置资金的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规模不断攀升。而作为理财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产品在上市公司客户中逐渐打开销路。

有记者从wind的数据分析显示,2018年以来两市共有8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404次信托理财,购买信托产品合计规模超过300亿元。而去年同期,选择信托产品进行理财的公司仅有52家,购买产品规模仅在200亿元左右。而且分析还称,恒生电子特别喜欢买信托产品,至于哪一家请自行查阅,这些都写在了公告和年报当中。

上市公司购买信托,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就是对信托靠谱的最好说明和背书,这也就是现实意义上的信托靠谱。

总结

我国信托业在改革开放之初,经历了大发展和大跨越,最高峰时期出现过近1000家信托公司。从20世界80年代到现在,信托业总共经历了6次整顿,最后只保留了今天的71张牌照和68家正常经营的公司。

曾经的信托可谓是乱象丛生,很多投资者至今还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在发展的特定阶段,出现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股市、期市从90年代至今不也是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整顿,才最终有了今天繁荣发展的局面。

因此,很多人对信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误区也就很正常了。信托公司本来就少,从业人员还不及一家大型的城商行。因此,一旦行业出现了负面消息,很有可能会因为发声人数过少而造成了负面新闻的扩大,以至于影响了投资者对于信托的了解和判断。

以上分析也指出,无论是从法律、监管、业务流程还是现实来看,信托都是靠谱的。当然,信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是绝不回避的。如何鉴别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托产品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但是请记住,信托是国家金融的正规军,是靠谱的。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