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新规对信托公司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信托的业务模式
1、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模式
在《通知》发布之前,根据《办法》和141号文等互联网贷款相关规定,禁止核心业务外包是监管部门对于商业银行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基本要求。而各机构及不同地方监管部门对于所谓禁止外包的“核心业务”范围如何界定均存在不同的认识和执行标准,这也为金融机构开展助贷等合作业务的合规性提供了一定的解释空间。
而《通知》对于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规定,“落实风险控制要求。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并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外包。”该规定未采用“核心业务”的表述,而是采用“重要影响”和“关键环节”作为关键词,即凡是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环节,均不得外包。这表明了监管对于金融机构提升主动风控能力的明确态度,而在后续整改过程中,商业银行是否需要进一步整改,信托公司能否满足监管的明确标准,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就其业务发展趋势而言,至少可以判断,在助贷等合作业务模式中,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还需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实力,以满足自主风控的严格要求。
2、互联网贷款业务流程
《办法》从风险管理和借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角度对于互联网贷款业务流程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全流程风险管理、平台信息披露、加入强制阅读贷款合同环节等等。
该等规定对于信托公司参照执行的影响应为有限。首先,互联网贷款业务流程的相关优化一般没有太大技术难度,参照规定对相关流程进行优化即可。其次,在去年《办法》发布后,商业银行基本已按要求整改相关互联网贷款业务流程,而信托公司合作的助贷机构基本都与商业银行有所合作,信托公司要求助贷机构参照商业银行的要求进行整改即可。
3、相关管理制度
《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互联网贷款风险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的职责,建立考核和问责机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托公司的管理成本。信托公司需参照规定制定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以及搭建符合要求的治理体系。
4、联合贷款业务
《通知》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对于联合贷款业务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进行了明确限制。这对于信托公司的联合贷款业务会有重要影响。
联合贷款业务如何界定会成为关键问题。在《办法》发布之前,我国法律法规并未对互联网贷款业务中的联合贷款业务作出明确规定,联合贷款业务曾一度被认定为是“银团贷款”。《办法》及其后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联合贷款做出了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亦相当于监管对于联合贷款业务模式予以认可。
《办法》界定联合贷款为“商业银行与其他有贷款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未对联合贷款做出明确界定,仅规定“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该表述与《办法》界定的联合贷款口径一致。
而在实践中,联合贷款业务的具体业务模式主要包含两类,第一类为联合贷款全流程统一操作模式,即合作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借款人操作上采用同一流程,借款人与参与联合贷款的金融机构共同签署一份贷款合同,贷款发放时自同一银行账户将全部贷款资金统一发放至借款人账户。第二类为联合贷款部分流程分别操作模式,即合作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借款人操作上采用分别操作的流程安排,借款人分别与不同的贷款人签署贷款合同(但采用同一贷款平台,借款人在一次点击确认动作中同时确认),贷款人分别自各自账户将各自贷款资金发放至借款人账户,而授信等其他流程均为统一流程。
上述第一类联合贷款模式被界定为《办法》规定的联合贷款业务是毫无争议的。而对于上述第二类联合贷款模式是否适用《办法》规定则存在不同理解。有些观点认为上述第二类联合贷款模式中贷款合同的签署和贷款资金的发放均是分开的,不应被界定为《办法》规定的联合贷款业务。
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首先,在第二类联合贷款模式中,除了签署贷款合同和发放贷款外,其他流程与第一类联合贷款模式并无差别,例如,采用同一授信额度,采用同一贷款平台,甚至合同签署流程亦为同一流程,仅仅存在资金划付流程的不同不足以认定其存在本质区别。其次,第一类联合贷款模式调整为第二类联合贷款模式并无任何技术难度,改造成本也可以接受,若第二类联合贷款模式可以不适用《办法》规定,则第一类联合贷款模式均会调整为第二类联合贷款模式以规避适用《办法》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对于联合贷款业务的监管规定相当于被变相废止了。因此,目前正在开展的联合贷款业务的具体业务模式均应适用《办法》规定。
目前的联合贷款业务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一般为1%-20%之间,若按目前的联合贷款业务新规,合作方出资最低比例为30%的要求无疑会对缺少资金而仅具有技术优势的合作平台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大部分联合贷款业务会因此转型助贷业务,信托公司应做好相应准备。
5、过渡期
《办法》过渡期为其实施之日起2年,《通知》并未明确另外规定信托公司参照执行的过渡期起始时间,其过渡期一般应按《办法》规定执行。但是,《通知》另外规定了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按照“一行一策、平稳过渡”的原则监督整改,信托公司的具体整改要求应以各地监管部门要求为准。
四、关于信托公司开展互联网贷款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影响
鉴于资产证券化安排能大大降低资金成本,并且资产转出后不计入信托贷款业务规模,将互联网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几乎成为了近两年信托公司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标配。信托公司开展互联网贷款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挂牌场所包括交易商协会以及证券交易所,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这些挂牌场所对于入池基础资产(互联网贷款资产)的基本要求都是真实、合法合规、有效。
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多方机构沟通,具有操作周期长的特性,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近两年互联网贷款业务新规频出,每次发布的新规均会对入池基础资产的合法合规、有效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亦因此会对正在申报过程中的相关资产证券化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通知》的发布亦不会例外。
若信托公司开展互联网贷款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存在联合贷款业务,《通知》对其影响会相对较大。鉴于互联网贷款资产的同质化特征较高,从降低操作成本的角度考虑,目前的互联网贷款资产证券化业务均采用储架申报的方式申请注册,虽然联合贷款出资比例限制自明年开始实施,但交易商协会以及证券交易所必定会担心后续储架额度范围内入池的基础资产是否能满足合法合规的要求。若因联合贷款出资比例较高而导致联合贷款业务无法继续合法合规开展的,则必定会影响项目发行,交易商协会以及证券交易所对其审核亦会更加慎重。对此,笔者建议信托公司在申报时将基础资产灵活确定为包含联合贷款及助贷模式项下资产,若后续无法继续开展联合贷款业务,则可继续入池助贷模式项下贷款资产,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易商协会以及证券交易所对于项目稳定发行的疑虑。
当然,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其他合规性可能也会成为交易商协会以及证券交易所审核反馈的重点问题,信托公司亦应提前做好应答准备。
五、结语
《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参照执行网贷新规,这足以说明监管部门对于各机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严格监管以防范或有风险的决心。这同时也会导致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各金融机构参与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各方面成本大大提高。有观点称新规利好头部银行,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亦是如此,新规利好此前已上车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信托公司。对于此前未以任何方式参与互联网贷款业务的信托公司而言,其参与成本会大大提高,意图通过通道业务的方式介入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做法基本行不通了。
来源:金 融 赛 博 谈
作者:林 先 海
征稿启事:为了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用益研究这个平台,促进业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我们特长期面向社会诚征信托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原创文章和报告,欢迎业内外的机构或个人来稿。
我们的专业源于您的关注和需求!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