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资产规模意外重回21万亿元,收入利润仍继续下滑 信托行业资产规模降至20万亿以下的有哪些
找到差异化发展是信托行业转型的必经之路。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二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出现意外反弹,达到21.11万亿元,结构则进一步优化,“两压一降”效果明显。但因为规模增长放缓、收益率下行,加上资产回报较高的房地产等领域资金投放占比持续下降,行业整体盈利情况仍不容乐观。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信托公司面临收入下降、风险暴露、方向迷茫等一系列挑战,这必然要求信托公司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围绕监管最新业务分类方向进行根本性调整,包括对战略定位、组织管理、人才队伍等多方面进行优化。
规模意外止跌回升,三大因素挤压盈利空间
截至今年6月末,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较2023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末分别增长4715亿元、9483亿元,同比和环比增幅分别为2.28%、4.70%,总规模重回21万亿元以上。
(信托资产规模变化(亿元)图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这一数据在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反复影响加剧等背景下有些“意外”。
此前随着资管新规和“两压一降”监管政策的出台,信托行业经历了整整4年的调整,资产规模在2018~2023年三年间分别降至22.70万亿元、21.61万亿元和20.49万亿元,较2017年26.25万亿元峰值大幅缩水,直到2023年末止跌回升。
但进入2023年后,受内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一季度信托资产再次出现小幅回落。当时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和晋予指出,一季度的数据回落与社会融资需求减弱、资本市场波动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信托资产行业分布仍不均衡,持续增长的整体基础尚不牢固。
尽管资产规模有所回升,但随着规模驱动效应减弱,行业整体依然延续了收入、利润双双下滑的趋势,经营压力并未明显缓解。
截至二季度末,信托业共实现经营收入473.46亿元,同比下降21.39%,不过降幅较一季度末(28.25%)有所收窄;利润总额为280.22亿元,同比下降29.21%,虽然较一季度末(31.42%)有所好转,但依然高于营收下滑幅度;实现人均净利润99.7万元,同比下降24.60%。
在信托业收入构成中,信托业务收入一直是占据绝对主位,固有业务收入则比重较小,不过二季度二者的比例变化较大,逐渐回归到相对正常的状态。
其中在固有业务收入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120.65亿元,同比下降9.54%,相比一季度24.02%的降幅明显收窄。“投资收益与资本市场表现密切相关,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剧烈调整后,二季度股票市场行情有所改善,由此带动信托业固有资产投资回报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一季度有了显著的提升。”曾刚分析称。
信托业务方面,二季度末全行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368.2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7.27亿元,同比降幅20.64%。加上固有业务有所回升,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从一季度的93.43%大幅下降到77.78%。
对此曾刚认为,信托业务收入的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信托资产增长放缓,规模扩张对营收的驱动力持续下降;其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程中金融市场利率下行,各类金融资产收益和融资利率均持续走低;其三,信托业转型导致资金投向结构持续调整,资产回报相对较高的基础产业、房地产以及工商企业等领域占比下降,而收益相对较低的标准化金融资产投资(特别是债券)占比显著上升。
这些影响也进一步加剧了信托公司之间的分化趋势,上半年净利润出现“尾部增加,头部减少”。从已公布数据的57家信托公司来看,上半年净利润10亿元之上的信托公司减少了3家,1亿元之下的信托公司数量则增加了3家;同期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的信托公司数量仅7家,而净利润下降幅度超过20%的信托公司数量多达29家。
资产结构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显现
具体看二季度信托资产增长情况,在融资类信托较一季度减少2203.59亿元的同时,投资类信托、事务管理类信托分别增加了3828.77亿元、7857.74亿元,成为规模“意外”反弹的主力。
曾刚分析指出,投资类信托资产规模增加与资本市场在二季度后半段的回暖相关,事务管理类信托的大幅上升则主要源于与海航破产重整等相关的资产服务信托。
事实上,在资管新规与“两压一降”监管要求下,投资类信托与融资类信托的“一升一降”已经成为行业趋势。加上风险压力下各信托公司的主动调整,行业资产功能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曾刚认为,未来在新的信托业务分类导向下,信托资产的投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截至6月末,全行业投资类信托规模为8.94万亿元,同比增长17.07%,环比增长4.47%,占比(42.35%)同比上升5.35个百分点;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16万亿元,环比下降6.51%,同比下降23.41%,占比(14.99%)同比、环比分别下降5.03个百分点、1.80个百分点。同期,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规模(9万亿元)和占比(42.66%)较一季度末均有所上升。
从资金信托的投向结构来看,随着资管新规下信托业标品投资转型的加速,证券市场投资(股票、基金和债券)的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受到内外部环境以及需求转弱等因素影响,加上监管导向指引,投向传统领域的资金规模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今年二季度,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规模增长较快,股票、基金和债券领域较一季度末分别增长了183.50亿元、145.69亿元以及3193亿元,占比则分别上升到4.52%、1.99%和19.7%;投向工商企业的资金规模为3.92万亿,占比(26.37%)虽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呈小幅下降的态势,但仍远超其他领域的资金投向,反映了信托行业持续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
在传统投资方向中,房地产行业一直备受关注。自2023年以来,因为房住不炒、规范房地产融资、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等监管因素影响,加上去年以来开发商“违约潮”导致的信托公司主动压降风险,资金信托投向其中的规模一直处于下滑通道。
截至今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信托规模已经降至1.42万亿元,占比降至9.53%,较一季度的1.57万亿元、10.64%进一步下滑,较2023年三季度末的峰值2.78万亿元(占比15.01%)缩水1.36万亿元。
转型必须深化,差异化发展考验专业能力
从信托资产结构变化可以看出,转型标品投资已经成为信托公司转型过程中的“必选题”,但如何通过差异化发展找到新的利润支撑点依然是巨大挑战,尤其对于尾部机构来说形势更加严峻。
从当前数据来看,信托行业转型的成效差异还很大,虽然整体已经形成相对确定的转型业务体系和内部管理体系,转型业务也已经成为利润增长点之一,但也有部分信托公司对于转型发展尚未达成共识、没有明确的转型发展方向,转型业务更难成为利润支撑点。
回顾资产新规出台前的传统信托业务,各信托公司主要依靠牌照优势和制度优势,对于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要求都较低,信托公司业务同质化严重,以融资类信托为主,资金主要投向地产和平台。
但进入发展新阶段以后,转型业务对专业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曾刚指出,新业务的市场容量有限,也难以支撑所有信托公司进入该领域。“例如,证券服务信托公认为上规模快、风险可控,但头部几家信托公司形成市场绝对领先地位,且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在此背景下,曾刚认为差异化发展不仅是监管鼓励的方向,也是信托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选择。无论信托公司目前转型进展如何,未来必须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围绕监管最新业务分类方向,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否则可能没有机会进入行业新的发展阶段。
面临当前收入下降、风险暴露、方向迷茫等一系列挑战,曾刚认为信托公司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根本性调整:一是调整战略定位,由原来以融资类业务为主、以信用风险管控为核心的类银行金融机构,转向围绕“受托人定位”的真正资产管理机构;二是顺应定位调整和业务变化再造组织管理;三是优化人才队伍;四是通过企业文化重塑,将转型从制度上的约束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这也是转型的根本所在。
目前,各家信托公司的公开信息也纷纷提到从战略层面推进转型的部署,业务层面证券投资、家族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绿色信托、股权投资、服务信托、产业金融等被提及较多。对此曾刚认为,“这些也都是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和服务类业务,这表明行业未来会走向差异化发展,但大概率不会回到以融资类业务为主的发展阶段。”
华泰证券固收分析师张继强认为,在非标压降背景下,债券投资类的标品信托成为信托转型的重要方向,加上二季度资产端收益率承压,为了维持盈利空间,信托公司接下来有动力参与高收益债投资,减少收益和成本倒挂风险。展望下半年,曾刚认为,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落地以及经济修复加快,预计信托业绩会有所改善。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