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信托直面转型压力,业务逻辑面临重构,战略转型路径如何选择? 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流程及各阶段的业务重点

2023-09-04 22:01:04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信托直面转型压力,业务逻辑面临重构,战略转型路径如何选择?

三、环境因素对信托行业的影响

(一)行业监管对盈利模式的影响

2018年4月,人民银行等4部委正式颁布的“资管新规”明确指向资产管理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相应的配套文件中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从本质上来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让金融回归本源,提升经济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过去粗放型的信托贷款模式和扭曲信托本源的通道模式将不再适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要求。一系列配套文件的相继出台,意在引导信托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信托行业向主动管理转型,盈利模式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管理费收入。

(二)技术创新对信托业务的影响

由于技术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还有所欠缺,信托业期望借助金融科技推动信托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任重道远。在大数据、AI智能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下,金融科技已逐步渗入到资产管理行业各个链条,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要实现金融科技与信托业务的较好融合,有效提升信托业务效率,需要信托公司对现有的产品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估值管理系统等进行全面升级,所需的物力、人力、时间成本巨大。对信托公司来说,这将是一项长期的、严峻的挑战,短时间内难以完成。

(三)资源禀赋对盈利模式的影响

信托产业价值链上的资源要素分配中,上游包括客户群体、品牌形象、渠道建设和产品创设,中游包括业务资质、团队建设、IT系统建设和运作模式,下游包括投研能力和投资标的。不同信托机构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不同,其布局信托产业价值链的重点环节不同。具体而言,“去通道”直接抑制了上游同业客户资金引入,而向上穿透的监管要求又使得变相降低投资者要求的做法难以为继,处于上游产业端的信托机构佣金盈利模式面临转变;对于信托产业链中下游而言,投资范围无较多限制一直是信托行业的比较竞争优势,但在“去刚兑”要求下利差模式受影响,信托公司向主动管理转型,对其投研能力和筛选投资标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新环境下信托盈利模式的转变

外部监管环境趋严,技术环境日新月异,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步入转型发展通道。未来,信托公司盈利模式向管理费模式转型,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作为核心竞争优势的信托公司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管理费模式。在此模式下,信托公司既是信托计划的发行人,同时也是管理人,独立负责信托资金的投资运作。在信托计划期限内,信托公司将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管理费通常按照“固定+浮动”费率收取,其中固定部分按照信托财产的固定比例收取,信托公司通常为价格的被动接受方;浮动部分则在信托财产清算并分配盈利时提取,通常在投资收益达到某一目标时,按照约定比例收取,信托公司具有较大的议价能力。另外信托计划中的费用将全部由信托财产(即信托本金加收益)承担,在投资项目实现退出后,信托公司会先从信托财产中扣除信托计划必要费用和约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再将信托收益返还给投资人。

信托行业发展战略

一、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挑战

新阶段,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所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传统信托业务模式步履维艰。由于监管层不断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去产能预期的增强,削弱了市场投资意愿,由此带来的传统经济疲弱、新兴经济尚待发展的局面,使得现有的信托展业模式和服务方式无法更高效地进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统一金融监管,信托定位和业务生态发生转变,调整与转型任务艰巨。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格局逐渐明朗,金融业呈现明显的混业经营趋势,信托业独有的制度红利被削弱,外围竞争愈发激烈,加大了信托业转型压力。

在当前强监管的趋势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融资的需求也在趋向于多元化。墨守成规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未来信托业必将会涌现出拥有独特品牌价值的企业。如何将信托监管驱动的业务分类模式与信托公司自身发展形成的品牌业务与产品有机结合是信托公司品牌资产能否有效形成的关键所在,取决于信托公司自身资源禀赋的积累和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信托公司应该把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