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那个信托人 信托产品与p2p的区别和联系方式是什么
来源:用益观察
疫情之后的2023年,各种演出、音乐节不断,人们用旅行、娱乐致敬那“失去”的三年,用音乐和歌词宣泄自己的感性和迷茫,重听万能旅店那首经典的老歌《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勾起了一个信托人无边的思绪。
渐行渐少的信托人
2017年,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跃居行业第二,达到历史性的26.5万亿,仅次于银行理财,这是信托行业的巅峰,也是“信托人”曾经创造的历史。与银行理财、保险、券商等有强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点、几十万、上百万的一般业务人员的支撑不同,彼时的信托行业,资产管理业务为绝对主业,但行业整体只有68家信托公司,从业人员20,120人,即使到2023年的巅峰也只达到22,671人。2017年,资管行业迎来了里程碑的监管文件《资管新规》,开启了“去杠杆”、“去嵌套”、“统一监管标准”的“强监管”时代,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逐年下降;2023年,疫情叠加地产行业调整,信托公司地产信托业务风险项目频发,新增业务乏力,风险处置、舆情管理压力上升,22年末行业从业人员降至18,346人,较巅峰下降近20%,降薪、裁员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23年的从业人员数量出现新低仿佛已成定数。
负重前行的“信托人”
金融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金融机构在不同业务里有着不同的身份,自营业务中,金融机构为股东“经营”风险、争取投资回报,自负盈亏;中间业务中,金融机构提供账户服务、研究服务和其他服务,赚取服务回报;资管业务中,金融机构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和风险偏好,进行投资管理,委托人风险自担。信托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的十年里,无论是行业内生、还是外部监管环境推动,都没能发展出类似银行托管、证券经纪业务的“中间业务”,且大部分信托公司的自营业务与资管业务深度绑定,资管业务深陷“刚性兑付”的魔咒,在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快速上升的同时,也集聚了大量的风险。在发展中可以解决问题,可是在宏观经济下行、行业去杠杆的阶段,风险暴露的速度却可能是指数型增长的。2023年1季度,信托业协会最后一次公布行业风险资产规模和个数,风险项目数量1626个,环比增加79个,增幅为5.11%,同比增加61.63%;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环比增加660.56亿元,增幅11.45%,同比增加127.20%,彼时的增速已经惊人,其后虽未再公布上述数据,但根据信托公司年报和市场新闻可以窥见,行业风险暴露的速度惊人。
无论是基于受托人尽职履责的要求,还是为了信托公司自己的声誉和发展,除少数信托公司外,信托人都在采用各种方法、寻找各种路径进行风险化解,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调动了信托公司大量的资金和股东资源,当“发展第一”让位给“风险化解第一”,负重前行的信托人承受了来自投资人、股东、监管等各方的压力,遑论公司和个人的前景和发展。
舆论裹挟下的信托人
不记得从何时开始,“XX信托爆雷”、“XX信托产品未能兑付”成了公众号和各类媒体喜闻乐见的流量题材,很多未经证实的文件、聊天记录、传闻被言之凿凿的广泛传播,引起了投资者和监管的关注,甚至引起其他行业人士的关注。在惊悚的标题之下,人们不再深究“信托产品出现投资风险”与“信托公司无法正常经营”的区别,所有的讨论均建立“信托公司应当对信托产品刚性兑付——信托产品无法兑付代表信托公司可能无法正常运营——该公司产品最好不要再投资”这样一个不合法、不合规、荒谬却直接的逻辑链条上,没有人认真考虑过未经调查就将一个受到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监管的金融机构的产品出险与跑路爆雷的P2P划上等号是多么荒唐的一件事。
在互联网时代,舆论就像一万匹脱缰的野马,扬起漫天的尘埃,模糊了前行的道路。负重前行的信托人,在积极化解风险的同时,还要直面舆论的冲击,稍有不慎,则可能对公司存续的产品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出现“多输”的不利局面。或许,在这样一经济转型、行业转型的时点,不论是投资人、监管部门还是媒体舆论,都应该给这个行业一个喘息的时间,也给负重前行的信托人一个处置风险、为投资人挽回损失的机会。
带着镣铐舞蹈的信托人
资产管理业务的现实问题加快了监管敦促信托行业转型、回归信托本源的决心,2023年6月“三分类新规”正式出台,提出了三类25种信托业务,其中回归本源的服务信托业务达19种(包括开放性的服务信托业务类型——新型资产服务信托),对信托行业转型给予了较高的期待。然而,国内目前仍缺乏服务信托业务发展的土壤和制度基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以及遗产遗赠税暂未开征局限了家族信托的展业机会、财产登记制度和税收政策限制了非现金财产权利委托业务的发展、行业支持政策的缺位阻碍了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的展业、财产独立和风险隔离这一重要信托功能在社会实践中的认知和利用程度较低、服务信托的司法实践有限、委托人缺乏对信托公司持续经营和信托稳定性的信心和预期等都局限了服务信托业务的发展步伐。过去的几年里,信托人身负风险项目处置的重担,面对疯狂又恶劣的舆论换环境,内心怀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竭尽全力去寻找服务信托业务的展业可能。现实却是“小小”的信托人得不到行政政策的支持、看不到配套制度的完善,像一只带着镣铐跳舞的体态沉重的大象,孤单又悲壮。
夜深思现实、人静思未来,耳边萦绕的是“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内心挣扎的是如此生活“十几年”,是否已经走到大厦“崩塌”,无限感慨,但明天开启的又是信托人努力的一天。与信托行业同行十余载,近来听闻了太多的信托人转行的消息,为他们寻得新的人生方向而鼓掌,但更想祝福继续坚守的信托人,纵使前路荆棘,你我亦将坦然无惧,共同创造一个花团锦簇的未来。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张靖笛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