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银行>正文

张荣森或接棒行长 浙商银行高管团队趋于年轻化

2023-07-13 21:27:08 互联网 未知 银行

原标题:张荣森或接棒行长,浙商银行高管团队趋于年轻化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3年6月8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徐仁艳先 生提交的辞职报告。徐仁艳先生因工作安排需要辞去本公司执行董事、行长、 战略委员会委员及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该等辞任自辞职报告送达本 公司董事会时生效。

对于,此次徐仁艳行长的辞职,很多投资者感到很突然,难免会有一定焦虑。但是,在我看来此次徐行长的辞职属于偶然中的必然,是浙商银行自身新老更迭的内在需求决定的,而且对于浙商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影响并不大。

之前我对于银行高管变更曾经写过文章,投资者主要考虑几方面的影响:1,是否带来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2,新任高管的专业能力如何?3,新任高管和公司的经营风格是否契合?4,是否进行财务洗澡?下面我就从这些方面对此次徐行长辞职引发的高管更迭进行解读。

1

新老更迭,战略稳定

此次徐行长的辞职,个人理解主要是回避未来可能出现的双高集体退休给浙商银行发展带来的隐患。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浙商银行现任董事长沈仁康先生,1963年1月生人,今年58岁;辞任的徐仁艳行长,1964年3月生人,今年57岁。两位老将在未来2-3年会先后步入退休年龄,两位高管同时退休显然对于浙商银行的经营发展是不利因素。所以,我更倾认为,此次徐行长辞任是浙商银行主动的平滑过度策略。

伴随着徐行长的辞任,浙商银行内部也借此进行了干部梯队年轻化的建设。新提拔的代理行长,张荣森先生,1968年10月生人,今年52岁。另外,同时提名进入董事会的陈海强先生,1974年10月生人,今年46岁。两位新晋的高管年富力强,并且和董事长形成一定的年龄梯度,一方面有利于干部年轻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未来的梯队建设。

新提拔的张荣森先生和陈海强先生都是从浙商银行内部提拔上来的,相对来说不存在大规模人事更替的可能。而且,沈董事长还在位,这就决定了浙商银行的战略方向不会发生大的漂移。

2

 广纳贤才,用人不疑

我从网上找到了浙商银行最新提拔的2位高管的资料,简历如下:

张荣森,1968年10月生(52岁),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广发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行长、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江苏银行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江苏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执行董事。2017年9月加入浙商银行,现任党委委员、副行长兼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陈海强,1974年10月生(46岁),硕士、高级经济师。历任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副主任科员;招商银行宁波北仑支行行长,宁波分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副行长,浙商银行宁波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浙商银行行长助理。2023年7月起任浙商银行副行长兼杭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可以看到2位新晋的董事会成员都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专业背景方面无可指摘。而且,我还注意到这两位都曾有其它银行工作的经历。这说明浙商银行是一家更加开放的银行,愿意广纳贤才。对于加入浙商银行只有4年的张荣森行长,敢于大胆委以重任,表现了沈董事长用人不疑的大将风范。

3

 新老搭配,财务稳定

根据前面信息的梳理和分析,个人判断此次新老交替不会造成大规模的财务洗澡。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一,浙商银行一直以来本着积极准确披露信用风险的态度。最近几年,浙商银行超常规的发展确实带来一些信用风险的暴露。但是,浙商银行没有出现之前浦发银行那样的瞒报事件,信用风险的暴露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此次沈董事长作为浙商银行的掌舵人依然在任,这就保证了浙商银行的财务稳定和连贯。

此次浙商银行的行长辞任是以最小的影响完成了高管的新老交替和干部梯队的年轻化。新晋高管无论在专业素养还是实战经验方面都可圈可点。再加上掌舵人沈董事长的保驾护航,相信此次行长更迭对浙商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和财务稳定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嘉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