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银行>正文

金价跌至近十个月新低 多家银行收紧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

2023-07-14 03:34:48 互联网 未知 银行

为顺应市场形势变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近期发布关于调整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的公告。除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之外,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还包括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收紧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

关于调整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的原因,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提到,近期贵金属市场波动加大,为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市场风险。业内专家表示,商业银行收紧贵金属等业务,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活动的潜在风险,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多家银行收紧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

国际金价在今年3月创下高点,之后一路下跌,时至7月,金价围绕1700美元/盎司附近波动,并创下近十个月价格新低。

另外,2023年7月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做好近期市场风险控制工作的通知》提到,近期受国际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市场风险明显加剧。上海黄金交易所提醒各会员单位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细做好风险应急预案,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为顺应市场形势变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近期发布关于调整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的公告。2023年7月18日,建设银行发布了关于该行账户贵金属及双向交易业务调整的公告。公告显示,自北京时间2023年8月15日7:00起,暂停账户贵金属业务黄金、白银的买入、转换交易及定投计划的设置与变更;暂停账户贵金属双向交易业务黄金、白银的空头开仓交易;已设置的账户黄金、账户白银、账户铂金定投计划将自动终止。客户相应业务原有持仓的卖出、空头平仓及暂停交易前的有效委托挂单不受影响。

在此之前,2023年7月15日,工商银行发布关于暂停账户黄金、账户白银业务开仓交易的通告,该行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8月15日8:00起,暂停账户黄金、账户白银业务开仓交易,客户已设置且未成交的开仓挂单将自动失效,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第一次发布调整贵金属交易业务的公告。7月4日,工商银行公告表示,自北京时间2023年8月15日9:00起,暂停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延期交收合约的开仓交易和代理个人黄金现货实盘合约的买入交易,代理个人延期交收合约的平仓交易和代理个人黄金现货实盘合约的卖出交易不受影响。

早在2023年6月2日,建设银行发布该行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调整的公告,自北京时间2023年6月17日15:30起,暂停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延期合约品种新开仓交易,平仓交易不受影响;现货合约品种暂停买入交易,卖出交易不受影响。

除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之外,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调整公告。

2023年6月7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对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买卖业务进行调整,自2023年7月15日15点30分收市后起,关闭个人客户延期合约开仓、现货合约买入功能,延期合约平仓、现货合约卖出功能不受影响,客户出入金功能不受影响。

2023年5月5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将对代理个人客户贵金属交易业务进行调整,包括2023年5月12日收盘后全渠道暂停代理个人客户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现货延期开仓和现货实盘买入交易、上调Au(T+D)等合约保证金比例。

关于调整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的原因,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提到,近期贵金属市场波动加大,投资风险加剧,为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市场风险。

“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对于有持仓余额的客户,建议您谨慎控制持仓规模,注意防控自身风险。”工商银行公告称。

专家:降低交易活动潜在风险

业内专家分析称,结合以往案例,近期部分银行收紧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主要还是出于防范潜在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关于银行收紧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带来的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调整该项业务,一方面,导致部分相关业务新开户受限,如调整手续费等近导致部分客户交易成本上升等;另一方面,部分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变化,采取暂时收紧措施,也是向市场释放短期相关业务风险可能在加大。这将有助于为部分业务交易降温。

“目前部分银行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对相关交易业务进行调整,属于正常业务调整,但并不意味着相关业务永远关闭,预计在贵金属市场行情趋于明朗情况下,部分银行有望重新调整业务。”周茂华说道。

“近段时间来,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交易风险显著上升。”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包括黄金在内的贵金属价格并非只涨不跌,不是一成不变的“避险工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适当调整投资仓位,更有效地防范投资风险。(记者 王金瑞)

【纠错】【责任编辑:陈延特】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