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深度地方专项债“借新还旧”的隐忧:防风险还是稳增长?

2023-07-15 21:43:03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深度地方专项债“借新还旧”的隐忧:防风险还是稳增长?

原标题:【深度】地方专项债“借新还旧”的隐忧:防风险还是稳增长?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近年来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快速扩张,与此同时,为偿还到期地方债本金而发行的再融资债券金额也在不断刷新纪录。一边是稳增长,另一边是地方债资金使用效率不佳及由此带来的偿债风险,如何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寻找平衡或许是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据界面新闻统计,2018年,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与到期债券规模之比为81.3%,2023年升至87.3%。若按照财政部的安排,今年这一比例将接近90%。也就是说,今年近九成的到期债券都需要靠借新债来还。 

再融资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一般债券是地方政府为了弥补一般公共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债券,偿还以地区财政收入作担保,风险相对较小。而专项债资金被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对应固定的投资项目,偿债来源通常是政府性基金收入或项目建成后取得的收入。

借新还旧的问题在专项债中更为突出。Wind数据显示,今年1-8月到期的专项债共有3099.8亿元,同期,再融资专项债发行了2853.8亿元,从金额看,地方政府借新还旧的比例高达92%。

今年到期的专项债多在发行时称,其偿债资金来源于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但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再融资债券发行文件,不少地方政府放弃了原本计划的偿债方式,或是减少土地出让金的还款规模,而是将目光放在了举借新债上。

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7月发行的2023年第一期再融资专项债券,融资金额6.5亿元,用来偿还到期的2015年第一期专项债券全部本金。这个5年前发行的债券包括土地储备、回建房、住宅等项目,原本的还款来源是国有土地出让收入。

又如,福建省8月发行的今年第二期再融资专项债券,融资金额129.5亿元,用来偿还到期的2015年专项债券(三、五、九期)的部分本金,这三期债券包含市政建设、产业园区、交通和环境整治等项目,原来计划的还款来源均是国有土地出让收入。

上述两地在再融资债券发行文件中均未说明为何改变偿债计划。分析师认为,这可能和土地出让金使用越来越“分身乏术”有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界面新闻表示,近年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地方债余额的缺口越来越大,是导致其无法偿还专项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房地产业不像过去那样繁荣,一定程度影响了土地出让收入,另一方面,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土地拆迁补偿、乡村振兴的刚性支出比例逐年升高,挤压了为专项债还款的空间。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9.44万亿元,而2023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为8.05万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从2018年的2551亿元迅速扩大到1.39万亿元。按照今年的预算计划,缺口将飙升至6.7万亿元。

“虽然一个是流量数据,一个是存量数据,但两者的缺口越来越大还是能够说明专项债的偿还压力增加,不断扩大的专项债规模正在耗损政府性基金收入累积的存量。”李奇霖说。

2023年12月,财政部预算司巡视员王克冰在“地方债市场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专项债偿债来源太过单一,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虽然风险总体可控,但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专项债余额的差距拉大,证明已经有一些风险的苗头。 

9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要求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

“这意味着土地出让收入的刚性支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