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用债违约图谱:地产债主体数量占比近70% 展期规模同比增134.4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地产债集中违约、展期规模同比大幅增长134.42%并创出历史新高――这些鲜明特征构成了2023年债市信用债违约图谱。
华福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2023年债券市场已有65家发行人违约,共涉及境内外债券162只,违约规模合计为2902.21亿元,总规模与去年相比小幅增长3.19%。
具体来看,境内债券市场违约规模为404.0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7.61%;相比之下,境外市场有46家主体发行的99只债券出现违约,违约日债券余额高达356.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94%。境外债券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
华福证券分析认为,随着近年来房企再融资难度的加大,叠加需求端萎靡,使得企业违约风险持续外露,海外债的不断违约,本质是发行人在境内经营困境的体现。
在境外债违约大幅增加的同时,2023年债市信用债违约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境内债展期规模创历史新高。
华福证券表示,得益于“永煤事件”之后,各地方国资委加强了对国有企业债券偿付的监督管理,债券市场出险企业大多通过债券展期的方式避免即时发生实质性违约,展期数量和规模的增长体现了企业试图以时间换空间,暂时纾解流动性困境的意图,尽管这一主动管理行为暂时延缓了信用风险暴露,但后续债务偿还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对于债券违约后的回收处置,中证鹏元评级表示,自2014年起,中国信用债违约回收率有所下降,主要系刚兑预期打破后行政干预逐渐减少、发行人偿付意愿下降所致,同时违约处置手段多元化,不再仅局限于资金自筹,债务重组、司法诉讼及破产重组等偿还方式导致偿还进程有所拉长,因而回收率随着时间推移呈逐年下降趋势。
地产企业集中违约
2023年,违约主体仍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债券发生违约的情况相比2023年明显发生好转。
华福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33家民企发生违约,占违约企业总数的50.77%,违约数低于去年全年的违约民营企业数量(42 家),2023年的数字为41家;国有企业违约主体从2023年的16家减少至2023年的13家,2023年进一步减至1家,为武汉当代明诚(600136)文化体育集团,国企违约情况持续好转。
华福证券认为,受经济下行、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景气度下滑,民企生产经营困难,盈利空间压缩,信用资质恶化,因此民企债券违约频发,仍为债券市场的违约主体。
尽管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情况好转,但是,2023年全年却不断有房企发生债务“爆雷”的信息传来。
2023年1月8日,恒大地产在卷入万亿债务泥潭后,首次对境内债券实施展期操作,拉开2023年地产债违约序幕。2月22日,作为“闽系”房企代表者之一的阳光城(000671)集团披露两只海外债未能完成付息,已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公告,由此触发境内债券市场7只债券交叉违约,涉及的存续债券金额共64.75亿元。这也使得其子公司福建阳光集团发生实质性违约,成为2023年境内债第一家新增违约企业。
华福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3年新增违约企业涉及房地产开发、电影与娱乐和其他金融服务等7个行业,就违约主体数量而言,房地产开发仍然是违约高发行业(27家),占比高达67.5%,其余行业违约企业均为1家。
而地产债违约主要集中于境外债。华福证券研报数据指出,截至2023年12月21日,2018年以来境外债券市场违约主体合计112家,违约债券共计177只。从2023年开始,境外债券市场风险不断上升,违约债券数量及违约日债券余额均出现明显增长。
特别进入2023年以来,境外风险加速释放,违约债券数量是去年全年的2.68倍,违约规模高达356.88亿美元,99只违约债券中有67只债券的发行主体从事房地产相关业务,占比高达67.7%,即境外债券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境内外联动风险加剧。
根据国元证券(000728)研报数据,2023年信用债市场违约分布集中,存量结构单一。就触发实质性风险而言,2023年信用债市场违约情况主要集中于房地产行业。其中境内地产债累计违约本金规模约342亿元,境外地产债累计违约本金规模约120亿美元,其他行业累计违约本金合计为180亿元。
华福证券认为,自2023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风险加速暴露。政策端对地产公司新增境内外融资进行限制,房企融资受限;此外,房企前期采用“高负债+高周转”模式进行扩张,在金融去杠杆、三条红线的政策压力下,企业逐步通过出售资产等缓解降杠杆压力,但受制于市场环境疲软,资产变现难度较大。新冠肺炎疫情打乱房企回款节奏,资金缺口暴露。
展期规模创新高
随着国内信用债违约金额的增加,展期的信用债数量也明显增多。
华福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1日,共有154只债券展期,涉及主体57家,展期规模合计1704.91亿元,展期规模同比大幅增长134.42%。达到历史新高,远超2023年全年的展期量(34家、76只、727.29亿元)。
展期已经成为国内信用债违约的最常见形式之一。根据Wind统计,第一只展期的债券是私募债13百川债,展期发生在2016年12月16日。此后,展期的债券数量开始大幅增加。
根据国信证券(002736)研报数据,2018年-2023年,展期债券个数分别为4只、25只、43只、66只和86只(截至11月6日)。从展期占违约债券的数量占比来看,该比例也持续上升,2018年-2023年,占比分别为3%、13.8%、26.4%、39.5%和71.1%。
国信证券表示,观察不同年份展期债券的后续进展,越早展期的债券,取得进展的概率越大。2023年发生展期的债券中,有12%的完成兑付,52%的实质性违约,剩下36%仍处于展期状态。然后2023年发生展期的债券中,有16.7%的完成兑付,3%的实质性违约,剩下78.8%仍处于展期状态。
对于2023年信用债展期创新高,华福证券认为,后续债务偿还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如果后续企业的经营及外部融资情况无法得到改善,其面临的偿债风险将无法获得根本性解决,展期债券的兑付风险仍然较大,不确定性较高。
展望2023年,华福证券称,随着中国疫情防控优化政策正式落地,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不断修复,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对市场流动性起到支撑作用,2023年信用债市场整体违约风险较为可控,但债券展期或将常态化。地产端,随着系列支持性政策陆续落地,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2023年地产产业链主体信用风险或将企稳,但后期仍需持续关注销售端回暖情况。
(责任编辑:周文凯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