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债券都上哪买? 债券基金哪里买比较安全

2023-07-29 09:41:25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债券都上哪买?

很多投资者最近都在追着问标债怎么买,在哪买,今天让我用五分钟的时间给您说清楚。

大家好,我是刘SIR,很高兴又来给大家科普投资知识了,今天来聊一聊近年来比较火的标准债,这里多说一句,有很多后台朋友留言,说不知道怎么联系我,其实我每一期内容都会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您也可以直接私信我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添加您。

我们话说回来,首先个人用户是不能直接购买标准债的,个人用户既然不可以购买,那就需要通过机构来认购,可以通过银行、信托、资管、基金公司、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进行间接购买。其实讲到这里就完全明了,但是很多投资者不明白,这么多认购渠道都有什么区别呢?

再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解释一下标债的票面金额变化这个问题方便您接下来的理解,因为标债是可以交易的,标债的票面金额跟股票一样也是会有波动的,但是没有股票波动的那么剧烈,这个波动比较小,比较平稳。凡是市面上我们能见到的浮动化标债类产品都是属于净值化产品,我们接下来简称净值化类。

然后我们来挨个分析,我们先来说通过银行认购,银行认购标债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标债,另一种是组合标债,单一标债很好理解,就是投向单一债券,组合标债其实更像投资于一个标债类的资金池,因为银行资金太过庞大,肯定是需要分散投资,有的投资者知道去年22年债市波动比较剧烈,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我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银行有的标准债产品是净值化的,自负盈亏,所以才导致达不到预期收益。我上面说了,既然是分散投资,那么各个标债的收益肯定也是不同的,所以银行会按照各个标债折中的收益来分配给投资者,然后银行再赚取剩余收益。但是因为存在波动的情况下,比如按照100的票面金额来购买,赎回的时候只有98的票面金额,那么就会存在投资人的收益减少情况。当然银行也有承诺预期固定收益类标债项目,承诺多少就是多少收益,这个是不会变化的。但是银行的标债产品收益一般都比其他渠道低,这个是公认的。

再来说通过信托认购,现阶段信托认购标债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是投向单一标债,比如合同上会明确写着用于投资某城投的标债,那有的投资者又会问了,为什么信托的标准债收益比银行高,普遍能达到7%左右的年化收益。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小套路,抽屉协议,举个例子,该标债年化收益是5%,但是对外宣称是7%,那剩下的2%怎么办呢?会通过抽屉协议把钱拿出来,项目在成立之后十个工作日内再返还到投资者的账户上。那投资者又会问了,那还是没解决掉波动这个问题呀,只是把收益问题解决了,这里解释一下,信托和融资方之间存在补足协议,或者是信托在购买标债的时候通常会打折购入标债,100的标债我98买,万一到期跌到98以后也不存在说亏损的情况。其实这么复杂,完全可以用一句话讲清楚,这就是信托公司的惯例,承诺预期固定收益,到期后一分不少还本付息,您就这么理解就行。还有就是那投资者这时候心里就要想了,这肯定100%安全了吧?其实不是的,我一直强调,标债是30年0违约,但是一定要购买优质地区的标债,为什么?因为还存在一个潜在风险,那就是垃圾地区的标债,假如就是没钱赎回,或者打折都卖不出去怎么办。所以,就算标债是30年0违约,我们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风险所在。这个风险我在以前的视频中讲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以前的视频。

说完信托我们说资管,其实信托和资管就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却又各自不同。资管归证监会管,资管产品则需到证监会备案。新出的一些监管规定对资管公司的业务范围做了一定限制,所以导致资管没有以前那么激进,但是市面上所见到的大多数固收类资管产品属于期货资管,也就是主要考验该项目团队的管理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也是这个原因。但也不排除资管中有非常优秀的产品,当然也是具体项目具体分析,这个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

我们来看私募基金,私募基金近年来靠着比资管和信托更高的收益在市场上也是逐步露头,但是更容易产生风险,其中的风险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道德性风险。关于道德性风险这里我们不过多解释,我前两期视频讲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但是这里强调一下,不是所有的私募基金就可以一棍子打死,但是相对来说穿透此类产品的底层难度太大,而且主要就是靠管理人是否足够正直及优秀。在面对一些利益诱惑的时候,私募基金也更容易产生偏离本意的选择。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三方公司的数量众多,以及产品纷乱复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三方主要就是代销以上三个机构的产品,分别是信托、资管和私募基金,那为什么不代销银行的产品?因为银行自己的体量就足够大,不需要加速募集资金。所以三方代销的产品种类分别也是信托产品、资管产品以及私募基金类产品。因为以上每家机构都只销售自己家的产品,投资者的选择有限,而三方则不同,三方就相当于汇集各类机构的产品,更像是一个产品超市,来供投资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