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类私募的“尴尬时光”:一边“雷神”附体,一边屡接罚单,最新踩雷+处罚的私募有哪些 债券基金主要投资对象中不包括什么业务
财联社7月28日讯(记者 封其娟)购买了私募基金,明明产品已经踩雷,持有者却无从知道,这种困局要如何避开?
相比公募,私募在信息披露方面并不充分,甚至会对负面信息选择性披露甚至刻意隐瞒,债券类私募基金更是如此,近年来踩雷现象有增多之势,但持有者往往无从知晓。
映雪投资就是其中一例,这家成立超过10年的百亿私募近年来屡次违规。近日,因展业过程中存在三类违规行为,莱茵映雪及其实控人郑宇收到了监管警示函。根据浙江证监局的要求,距离郑宇提交书面整改报告还剩下3天。而莱茵映雪是映雪投资旗下控股子公司,就在今年6月,宁波中级人民法院对映雪投资及其实控人郑宇,发布了限制消费令。
频繁触碰监管红线的映雪投资,业绩表现不尽人意,更因多次踩雷违约债券产品遭遇提前清盘。而纵观全市场,债券私募基金频繁踩雷的情况不在少数。包括合晟资产、久期投资、银叶投资在内的多家上海私募基金多次踩雷违约债,国内知名的债券私募基金蓝石资管,更是被“雷神”附体,拥有多个踩雷违约债名场面。
私募基金频繁踩雷违约债券,早已引发监管层关注,尤其是结构化发债行为。近年来,债券“结构化发行”受到市场极大诟病,甚至被业界称为中国债券市场的“毒瘤”。
自2023年以来,监管层开始出手打击以及禁止结构化发债。值得注意的是,中基协更新的“AMBERS系统”要求,新申设立的基金若未来主要从事债券领域投资,还需同步提交“不涉及结构化发债的承诺函”。在申请机构填报投资人员的投资经历和投资业绩时,也需要上传未来不涉及结构化发债承诺函,并由全体投资人员签署确。
映雪投资屡次违规且多次踩雷违约债
7月15日,映雪投资旗下控股子公司莱茵映雪及实控人郑宇,同时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警示函。
根据警示函,私募基金莱茵映雪在展业过程中存在着,未完整留存投资运作决策过程性材料、关联交易未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发生重大事项未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报告3类违规行为。
浙江证监局指出,作为莱茵映雪法人及投研负责人,郑宇未谨慎勤勉履行相关职责与义务,对上述3类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由此,浙江证监局向郑宇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另外要求,郑宇于7月31日前向浙江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这家成立超过10年的百亿私募近些年屡次违规。就在今年6月,宁波中级人民法院对映雪投资及其实控人郑宇,发布了限制消费令。
频繁触碰监管红线的映雪投资,业绩表现不尽人意,更因多次踩雷违约债券产品遭遇提前清盘。
根据私募排排网,映雪投资旗下正在运行的产品共计156只。这其中,仅3只产品公布了及2023年以来的业绩情况,且均为亏损。此外,有23只产品公布了累计收益,仅4只产品收益为正。
追溯起来,映雪投资曾是私募行业的固收策略标杆。2023年,曾经打造出一只债券类爆品,该产品成立初期便募资40多亿元。
据媒体报道,2023年底映雪投资旗下一只产品连续踩雷10余只违约债券,分别包括19新华联控MTN001、15西王01、16西王01、16西王02、18西王CP001、19西王SCP001、19西王SCP002、19西王SCP003、17泰禾MTN001、18泰禾01等。也由此,该产品当时提前结束运作并进入清算阶段。
债券私募基金频繁踩雷不在少数
上海合晟资产长期深耕于债券领域,但却不幸晟踩雷山东胜通、凯迪生态、永泰能源。今年3月、4月以及去年年末,合晟资产已经诉诸法律。
同属上海私募,久期投资旗下2只产品2023年踩雷宏创控股。
2023年,银叶投资与新光控股就债券交易纠纷问题闹上法庭,其申报债权高达1.4亿元左右。据格上财富数据,银叶投资旗下“中海-银叶稳健5号”的净值,在2023年经历了7次大跌,两次周跌幅超20%。
2023年7月,上海银叶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乘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玖鹏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千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赫富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嘉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嘉恳资产),均受到了书面警示的处罚。从监管函内容来看,六家私募普遍存在以下两项问题。
一是询价决策流程不规范,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失。询价当日未对报价相关人员的通讯设备进行管控,存在价格等关鍵信息泄露。
二是报价结果缺少客观研究支持与合理解释,未能体现出充分研究基础上理性报价。在参与科创板新股询价过程中,内部研究不充分,定价过程存在依据不足、凭借主观经验判断等情况,定价结果存在一定随意性。
蓝石资管是国内知名的债券私募基金,更是被“雷神“附体,拥有多个踩雷名场面。
名场面一:旗下产品“蓝石盘古1号”的血亏引发了银行间债市首例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蓝石盘古1号”持有5亿元“16大机床SCP002”对应的债权在重整程序可获得现金清偿,但清偿金额仅为4134万元,与债权本息金额5.45亿元相比发生损失5.03亿元。
名场面二:山东胜通集团的大雷响彻2023年的债券市场。据悉该公司在2018年底出现信用风险,并于2023年3月底申请破产。但2023年企查查的信息显示,事件发生2年后蓝石资管才对胜通集团的诉讼出手。
名场面三:2023年12月蓝石资管因“公司债券交易纠纷”诉上海天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因不同意一审判决,蓝石资管再度上诉。而二审结果显示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且,二审案件受理费10万余元,由上诉人蓝石资管负担。
名场面四:2023年8月蓝石资管因“公司债券交易纠纷”上诉康得新、2023年,又因“公司债券交易纠纷”上诉四川蓝光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私募基金被中证协拉黑名单,在规定期间内,不得参与网下询价和配售股票。
2023年3月,中证协发布了2023年第1批网下投资者异常名单,被列入异常名单的机构为3家私募机构,分别是上海利位投、北京成泉资管、上海保银,列入异常名单开始日期均为2023年3月31日,截止日期均为2023年5月30日。协会明确,列入异常名单时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次日(工作日)起计算,科创板、创业板、主板等板块相关项目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网下询价中不得接受被列入异常名单的网下投资者报价,也不得向被列入异常名单的网下投资者配售股票。
私募频繁踩雷引发监管关注,结构化发债被禁止
私募基金频繁踩雷违约债券,早已引发监管关注,尤其是结构化发债行为。
2023年9月24日,中基协发布《关于在私募产品运行表中增加债券投资相关填报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及时掌握私募基金投资债券相关运行情况,中基协优化完善私募产品运行表,自2023年三季度报告起补充收集私募基金债券投资信息。
本次升级将新增“债券投资监测报表”、“持有违约债券信息表”、“持有风险债券信息表”三张报表(以下统称“债券投资季度报表”),其中,“债券投资监测报表”主要收集基金持有债券的总体情况,“持有违约债券信息表”收集基金所持有的违约债券的详细信息,“持有风险债券信息表”则收集基金所持有的风险债券的详细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债券发行人以“自有资金”参与私募基金产品或其他资管产品,或通过提供劣后级“资金垫”等方式撬动投资者大额资金,以进行“结构化发债”融资。但结果往往是,债券发行人资金链断裂、产品到期兑付困难,最后暴雷收场。
由此,债券“结构化发行”受到市场极大诟病,甚至被业界称为中国债券市场“毒瘤“,监管部门开始重拳出手打击结构化发债。
早在2023年12月,上交所、深交所在《关于规范公司债券发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提出,“发行人不得在发行环节直接或者间接认购自己发行的债券”。
次年11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业务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严禁发行人“自融”、“发行人不得直接认购,或者实际由发行人出资,但通过关联机构、资管产品等方式间接认购自己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
到了2023年8月,发改委、财政部和外管局也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限制高杠杆企业过度发债,强化对债券募集资金的管理,禁止结构化发债行为”。
今年,中基协更新了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即“AMBERS系统”,要求新申请机构首次提交登记申请时,需明确主要展业方向,如拟设立的基金管理人未来主要从事债券领域投资,还需同步提交“不涉及结构化发债的承诺函”。
在申请机构填报投资人员的投资经历和投资业绩时,也同样需要明确过往负责管理的基金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如涉及债券类标的,需上传未来不涉及结构化发债承诺函,并由全体投资人员签署确。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