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为什么说普通人不适合炒股? 散户炒股,通常以失败告终。我们骄傲的入场,相信我们的智力可以超越市场平均,在结构性的上涨行情中抓住主线。革命性的技术,万... 

2023-07-14 20:39:24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为什么说普通人不适合炒股? 散户炒股,通常以失败告终。我们骄傲的入场,相信我们的智力可以超越市场平均,在结构性的上涨行情中抓住主线。革命性的技术,万... 

来源:雪球App,作者: 君临财富,(https://xueqiu.com/4009501516/255336828)

散户炒股,通常以失败告终。

我们骄傲的入场,相信我们的智力可以超越市场平均,在结构性的上涨行情中抓住主线。

革命性的技术,万亿级别的大市场,十年百倍的成长空间,长坡厚雪,龙头企业,基金和外资都在买入,股性活跃……

逻辑如此之“硬”,怎么看都是一次“必胜”的交易!

但没想到,就在我们最看好的时候,股价却开始了连续阴跌,最终演变成夺命跳水,让我们的本金亏得渣都不剩。

明明是那么好的赛道,那么好的公司,怎么就跌成了“一坨屎”呢?

大部分散户都在困惑中,含恨离场。

低级的散户,将问题甩给别人——是狡猾的庄家,是阴险的想减持套现的上市公司老板,是不负责任滥发新股的监管层,在祸害苍生!

高级一点的散户,会自我反思——那些都是好股票,我买过,也赚过钱,但再好的股票也会跌,我只是“会买不会卖”……

每个散户看到的陷阱,都不一样。

但实际上,我们不过是“盲人摸象”故事中的那个孤独的盲人而已。

我们自以为是的答案,离“真相”其实还有很远的距离。

大部分的散户,都不了解历史。

既不了解现代金融的周期趋势,也不了解投资者们在历史上吃过的种种荒唐教训,更不了解投资大师们驾驭周期和击败市场的成功经验。

不懂历史,就像一个瞎子走进了无人区,一个莽夫上了战场,哪里还会有活着走出来的机会?

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逼近真相。

熟悉了大象的全貌和脾性,我们才能有机会骑在大象上从容跳舞。

现代金融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其中有200多年,我们看到的都是疯狂的泡沫与轮回,散户们如羊群一般无序而迷茫。

200多年间,你几乎看不到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随处可见的却都是失败者的名录。

可见,驾驭投资之术,是多么难以习得的一件事。

但这200年,也不是毫无价值的轮回,慢慢的,一些规律被人们渐渐掌握。

我们从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金融泡沫说起。

1630年代,荷兰,郁金香泡沫。

一种名为“郁金香”的花卉,从中东被引入到荷兰,随后引起了市场的投机狂热,最后发展成为一场典型的博傻游戏。

郁金香只是一种花卉而已,仅仅具有观赏价值,但在三四年间其价格最高飙涨了上百倍之多!

交易数据显示,郁金香价格从1634年开始上涨,早期只是一些名贵品种在上涨,比如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价格已经相当于13头公牛。

随后,所有郁金香品种都开始涨价,到1637年初,几乎所有品种的价格都上涨了数十倍。

由于价格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人被这财富效应卷进去,最终全国民众都开始了击鼓传花。

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被炒作到6700荷兰盾,这笔钱相当于当时荷兰人平均年收入的45倍。

1637年二季度,抛售出现,随后价格一泻千里,两年后,有些品种的郁金香价格已跌剩不到1%。

无数家庭在这场泡沫破裂中,财富化为乌有。

这场悲剧是如此的荒唐和惨烈,四百年后,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或许已很难有共情。

但你一定想知道,为什么今天如此寻常的一株郁金香,会在当年引发全民疯狂?

这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教训?

我们看看这场泡沫的完整逻辑链:

第一,技术创新。

传统的郁金香品种,其实在1500年代中期就已经传入了西欧,但当时只是一个小众品种,因为养殖成本高,价格昂贵,买的人并不多。

一些种植者在培育过程中发现,通过对某些品种的郁金香球茎进行人工引导的“马赛克病毒”感染,能够让郁金香开出艳丽奇异的花朵。

这种全新的品种,人们从未见过,渐渐的开始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

第二,需求爆发。

荷兰是一个小国,虽然当时已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富国,但人口毕竟有限。

它旁边的法国,恰好处于波旁王朝蒸蒸日上的时期,强大的王权使得各种奢侈品需求迅速上升。

这个时期的法国上流社会,热衷于建造豪宅,收藏名画、珠宝、皮具,诞生了浮华的洛可可艺术,各种舞会和宴会也是络绎不绝。

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贵族们在礼服上别一枝郁金香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搭配时尚。

甚至根据郁金香的品种稀缺性,人们可以鉴别其身份地位,类似于当下戴名表、挽名包的价值差不多。

如此,一个庞大的海外市场忽然出现在荷兰人面前。

第三,产能不足。

郁金香是一年栽培一次的植物,通常是每年的秋天栽培,第二年的春夏开花、上市。

一年内的产能,在一年前就已经确定了,因此一旦需求超预期,往往会引发抢购现象和价格飙升。

第四,渠道囤积。

价格一旦出现异常的飙升,渠道商们往往会大量囤积商品,以待价格上涨后再出售。

这便加剧了供不应求,导致乐观的情绪蔓延,行业外的无知散户也加入到囤积行为中,刺激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第五,金融创新。

让一场普通的牛市上升为超级大泡沫,背后往往还有金融创新的加持。

郁金香泡沫背后的杠杆力量,正是期货合约的诞生。

对于期货,大家可以理解为就是一张买卖合约,因为郁金香的栽培周期很长,商人想买的时候经常没有货,为了增强确定性,便会和种植园主提前签好合约。

这种合约后来被金融化了,变成了期货交易,在订单未交割的过程中,商人们可以基于需求的预期变化交易转手,如此大大提升了商品流转的速度。

但同时,它也加剧了炒作的风气,大幅度增强了杠杆性。

追溯历史资料,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是在1636年首次推出郁金香期货品种的。

它规定,1636年可以卖出1637年出世的郁金香球茎,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时只需交割证券市场差价,而且推出交易杠杆,允许买空卖空。

如此,商人们便可以在交易所里轻易的翻云覆雨,成为了这现代第一场金融泡沫的放大器。

第六,产能过剩。

一场泡沫,通常由于需求爆发而起,而因为产能过剩而终结。

需求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技术创新,海外市场的开拓,制度的松绑,人口红利等等,都会带来市场的繁荣。

需求通常不会忽然消失,因此初入市的散户往往在乐观预期下,对牛市的信念不断强化。

而风险,往往来自供给。

供应商们在同样乐观的预期下,为了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会积极加大产能扩张的步伐。

人们通常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以自身可能获得的最高目标来投资生产线、采购原料和生产商品。

最终,在竞争性投资的刺激下,产能过剩总会出现,演变为价格下跌的压力。

而有经验的投资者,通常不会等到价格下跌的时候才卖出,在预估到产能过剩的3个月之前,他们便已经开始撤出了。

也正是因此,牛熊的转折点往往会提前,让散户们不知所措。

在郁金香泡沫中,郁金香的上市时间是3-5月,那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市场需求一片繁荣。

但实际上,1637年2月,郁金香价格便已见顶了。

第七,渠道抛售。

1637年3月以后,郁金香大量上市,供过于求的局面出现,商人们恐慌了。

他们纷纷抛售手中的存货,无形中加剧了崩盘效应。

于是市场暴跌,无数人倾家荡产。

第八,政策收紧。

这个时候,政府为了社会稳定,往往又会出台一些打击投机的政策,进一步加剧危机。

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的期货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便是这场泡沫从过热向过冷演变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结:

技术创新——需求爆发——产能不足——渠道囤积——金融创新——牛市。

产能过剩——渠道抛售——政策收紧——熊市。

郁金香泡沫,表面看来是一场荒诞闹剧,但实际上完整演绎了一轮经典周期的过程。

在现代金融的早期,有三大金融泡沫的说法,除了1630年代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另两场则是1710-20年代发生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南海泡沫。

我们看一下这三场泡沫的差异何在。

第一个差异:郁金香泡沫是期货泡沫,而密西西比和南海泡沫则是最早的股票泡沫。

第二个差异:前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