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信托暴雷,透露出哪些行业内幕? 信托产品资金来源有哪些
信托最初的形态就是家族信托。虽然家族信托管理的资金规模非常庞大,但是客户数量并不多,因为其门槛非常高。让信托走进大众视野并让很多人参与进来的,是信托理财产品。
这次暴雷的也是信托理财产品。大部分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起投门槛为100万,也有一些门槛比较低,30万起投。
信托理财产品和家族信托完全不同。对于投资者来说,前者是委托信托公司投资,后者是委托信托公司管理。
这些理财产品又分为投资性信托和融资性信托。投资性信托本质上和理财产品、基金没啥区别,就是信托公司去投资一些金融产品(比如股票、债券、未上市股权等),做组合搭配,争取高的投资回报。
融资性信托,通常是有些项目需要融资,会找到信托公司,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理财产品向大众募集资金。信托公司的大部分业务都是融资性信托。
为什么会暴雷?
信托暴雷的原因,一句话概况就是,项目黄了。靠信托融资的项目都有哪些项目呢?各种项目都有,比如停车场,比如发电站,还有旅游基地等,共性就是:猴年马月之后才能完工,收回钱更是遥遥无期。
虽然这些项目周期都比较长,但是信托理财产品通常没有那么长的期限,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五六年。信托公司会在项目期间滚动发行产品,保证一直有钱去支持项目。同时,只要一直有人投资,就一直有钱连本带利的给早来的投资者兑现。
这种运转模式,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一直能玩得转,只要一直有人投钱就行,项目进展并不重要,项目是否盈利也不重要,只要有现金流,就能一直转下去。但是在经济萎缩的时候,忽然融不到钱了,崩塌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其实信托暴雷并不是突发事件,早在2018年就有信托暴雷的事。
2018年也是首次提出资管新规,所有的资管业务都要打破刚兑,不能再承诺保本保息。银行卖的各种理财产品和信托理财产品都属于资管业务的范畴,都不再保本保息,需要投资者自负盈亏。
试想,你自己拿钱买基金股票或者投资一个项目,都是有赚有亏的,那银行或者信托公司去投资,怎么就能做到稳赚不赔呢?投资本来就是有风险的,盈亏都有可能,打破刚兑是自然也是必然。(在这多提醒一句:那些承诺保本保收益的投资,基本上都不靠谱。)
这次中植系3.72万亿暴雷,大部分资金都是自融资金池产品,中植系定融产品的认购协议显示,产品的融资方、受托方以及控制人均是中植集团。也就是说,投资人以为自己是买了理财产品或者信托产品,这些钱是投资了具体的金融产品或者实体项目,实际上,这些钱就是中植集团要用,中植集团并不是为别的项目融资,就是自己要用钱。
在财富公司精心设计包装的推荐资料和话术面前,和经过层层包装,看上去实力雄厚的集团担保下,规模数千亿的资金池产品被销售给了高净值人群,源源不断的资金最终成为中植系自己支配使用的小金库,这些钱到底去了哪儿,客户经理也说不清楚,估计只有挪用资金的人才清楚。
投资的钱还能追回来吗?
金融产品暴雷之后,金融机构都会安慰投资者:会积极化解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把钱追回来的。
有人寄希望于国家兜底,把中植集团收编了,把这部分钱还给投资者。收编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追回投资的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虽然银行和保险公司破产之后,都有先例,国家继续保障储户和保单持有者的利益,但是信托投资和这二者性质是不一样的。
想象一下,买股票亏损的那些钱,也没有人会赔偿这部分损失。投资本来就是自主行为,盈亏都正常,需要投资者自负盈亏,不管是理财产品还是信托产品,和股票都是一个道理。
当然中植集团的产品暴雷,不单是投资亏损的问题,还牵涉到集团的违规操作。要靠投资者自己去举证中植集团违规操作并索赔,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投资的产品暴雷,钱基本上都是追不回来的。
其他信托产品还安全吗?
从2018年以来,陆续有信托产品暴雷,可以说这是违规操作或者投资失败的结果,但是这更是一个过程。未来一定会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