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8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托 标普称:“我们所见的是信托行业清退违规产品的尾声” 信托产品周期不少于两年以上的产品是指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陈嘉玲 北京报道
“踩雷”中融信托逾期产品的上市公司已增至8家。
据上市公司披露的风险提示公告,这些逾期信托产品的期限为3个月、12个月、24个月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6%~7.2%,不少上市公司是在今年买入相关信托产品的,有的上市公司为滚存投资。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11日,已披露购买中融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中,市值1000亿以上公司共1家,市值500~1000亿公司共有3家,市值200~500亿公司共有5家,市值100~200亿公司共有4家,市值50~100亿公司共有16家,50亿以下公司共有31家。
“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融信托)发行的多款信托产品在到期时出现逾期兑付,引发市场担忧其影响可能波及更广泛的金融领域。”标普全球评级认为,近期的事件属于监管机构清理整顿信托行业的遗留问题。出现压力的信托产品仅代表整个金融体系的一小部分资产,其向更广泛银行业传染的风险有限。
近百家上市公司被追问
又再有上市公司公告所认购的中融信托产品逾期。
8月22日,微光股份(002801.SZ)发布公告称,5月22日,公司购买了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汇聚金1号”)产品,金额为5000万元,到期日为8月21日,截至披露日尚未收到该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
同日,安邦电气(870123.NQ)发布公告称,5月18日,公司购买了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圆融1号”)产品,金额为500万元,到期日为8月17日,预计年化收益率5.6%,截至披露日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
8月21日,先锋电子(002767.SZ)也公告称,2023年8月15日至8月17日,公司分别使用闲置自有资金3000万元、2000万元购买了中融-裕嘉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中融-裕嘉1号”)和中融-汇聚金1号信托产品,截至披露日尚未收到前述两个信托计划的本金及投资收益。其中,中融-汇聚金1号产品期限为2023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预期年化收益率6.1%;中融-裕嘉1号产品期限为2023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预期年化收益率7.2%。
受“踩雷”中融信托产品冲击,在8月22日两市反弹的情况下,先锋电子(002767.SZ)盘中一度跌超6%,最终收跌1.61%,微光股份昨日收跌1.3%;今日两只个股继续低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微光股份、安邦电气、先锋电子、金房能源(001210.SZ)、中瑞泰(873015.NQ)、金博股份(688598.SH)、南都物业(603506.SH)、咸亨国际(605056.SH)等8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逾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上市公司频频公告所认购的中融信托产品逾期的情况下,上交所、深交所平台有关于上市公司认购中融信托产品的投资者提问明显增多。不少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询问上市公司董秘是否购买了中融信托产品、是否存在风险敞口。目前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被追问,包括老白干酒(600559.SH)、浪潮信息(000977.SZ)、洋河股份(002304.SZ)、远兴能源(000683.SZ)、神火股份(000933.SZ)、凯恩股份(002012.SZ)、北摩高科(002985.SZ)等上市公司。
风险化解或有两大难点
对于部分产品逾期兑付及市场传闻,中融信托相关负责人此前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正常。”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停止兑付的产品是由第三方财富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以及受负面舆情影响到对流动性较为依赖的项目。
据了解,近期由中融信托主动管理的部分产品完成到期兑付清算,该信托公司官网也仍有产品正常发售。而中融财富客服人员还透露,自8月以来,中融信托已完成了近40个项目的兑付,本金和收益超30亿元。
在多位信托业内人士看来,资金池项目的风险化解或是当前的重点。
所谓资金池项目,即产品底层对应多个资产,但资金端却是滚动发行,因此统一资金池项目的不同期产品存在一定连锁反应。
早在2018年资管新规就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事实上,在强监管下,新增资金池逐渐不见踪影,但存量资金池项目的风险化解仍是难点。
“部分产品没有明确的底层资产,资金投向哪里、底层是什么标的,到底买了什么产品,全部都没有说清楚。”有信托从业人员表示,如果产品投的是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的标准化产品,具有较好流动性,风险不算大,如果投向非标产品,流动性不足的话,可能会有较大风险。
对于此类项目的风险化解,某信托公司一位资深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的难点,一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中,部分底层资产处置难度较大;二是由于投资人担忧而可能出现的“挤兑”风险。因此信托公司要与投资人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同步信托项目处置情况,同时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化解风险。
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有限
实际上,近期中融信托多款信托产品逾期兑付一事,引发市场担忧其影响可能波及更广泛的金融领域。
惠誉评级称,尽管过去三年中国信托行业大幅削减对房地产的直接敞口,近期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融信托)的信用事件凸显出中国信托行业仍面临较高的风险。
“中国信托行业风险高企可能对金融机构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惠誉认为,非标资产的风险高于债券和股票。部分非标资产可能本质上类似于信贷,这表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不包含该等投资可能会扭曲披露的财务数据。因此,惠誉在评估中资银行的关键评级因素和授予其生存力评级的过程中,有时会对相关核心财务比率进行调整。此外,代销信托公司产品的银行还面临声誉风险,因为相关道德风险仍较高,投资者可能期望银行在信托违约之时承担部分债务。
保险机构亦投资信托产品。惠誉估计,非标固定收益资产(包括信托产品、资产和财富管理产品以及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在惠誉授评中资保险机构的投资资产中约占6%~44%。
不过,标普全球评级则分析认为,近期的事件属于监管机构清理整顿信托行业的遗留问题。“出现压力的信托产品仅代表整个金融体系的一小部分资产,其向更广泛银行业传染的风险有限。”
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钟怡然表示:“中国信托业仍在持续销售潜在资金池类产品,这是2018年监管机构修改资管业务管理办法以来被清理整顿的行为。这可能源于监管机构延长了信托业退出个别产品的宽限期。”
在标普全球评级看来,2023年以来,遗留的影子银行规模(例如融资类理财产品)已从峰值下降近一半至3万亿元人民币。尽管绝对规模依然较大,但相对中国银行体系内近400万亿元资产而言规模较小。尽管在险资产规模可能随着房地产业持续疲软继续累积,但我们认为传染风险可控。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也指出,中融信托旗下证券投资类信托264亿元逾期兑付,本身规模相对有限。资管新规下,非标资产风险向标品传染链路理论上被阻断。该风险事件若不进一步发酵,则信用风险演化为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相对有限。
“我们所见的是信托行业清退违规产品的尾声。”钟怡然表示,“这些事件或许能提醒信托行业退出这些产品类别,并提醒投资者风险终将由他们自己承担。”
特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