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外贸信托副总经理马绍晶:做标品业务需要长期主义 信托fof投资规定制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北京报道
信托公司靠“政信、房地产、通道”三驾马车蒙眼狂奔的时代在资管新规出台后被迫刹车,非标落幕,新支撑点何处寻?
最新数据显示,资金信托的五大投放领域中,唯有证券市场实现正增长,且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投向该领域的规模占比排名从末位逐季攀升,至2023年后稳居第二。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从TOF/FOF领域切入发力标品业务是目前信托公司普遍的做法,但多力不从心,从业者亦对于该业务的前景有多大、产品体系怎么建立、标品团队如何搭建等诸多问题心存疑惑。
在外贸信托服务类证券信托存续规模达6600亿元、主动管理类FOF超200亿元的当口,《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称《21世纪》)就上述话题于近日专访了外贸信托副总经理马绍晶。
作为外贸信托的证券信托业务创始人之一,经过14年的思考和实践,马绍晶认为,信托公司向标品化转型,非常核心的一点就是需要将标品团队的逻辑、思想、方法与所在公司的文化体系相融合。
“如果只靠高提成吸引外来团队,追求当期业绩、快速上量,而不注重标品业务的体系化建设,一旦投资业绩无法与规模发展相匹配,伤害了投资人的信任,那这个团队一定会被市场淘汰。”马绍晶指出,信托公司应当坚持以扎实稳健的风格发展标品业务,做标品业务需要的是长期主义。
赚千三服务费的定力
《21世纪》: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进入外贸信托做证券信托业务?
马绍晶: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我经过校园招聘进入外贸信托。鉴于我的统计学学术背景,入司后我即进入证券信托业务部门工作。
公司是在2007年开始从事证券信托业务的。当时的证券信托业务是一种服务类信托,主要提供产品的风险监控、净值估算、信息披露等服务。在信托的“黄金时代”能够坚持对证券信托业务的长期投入是需要战略定力的,毕竟较之非标业务动辄百分之三、百分之五的管理费,服务类业务千分之三、千分之五的费率并不具有吸引力。其实不单是证券信托业务,包括消费金融、家族信托业务等,公司都培育了较长时间。因此在我的理解里,外贸信托是奉行长期主义的,不单纯依赖传统的“地产、政信和通道”业务,这使得如今在“两压一降一控”的监管要求下,外贸信托的转型发展显得相对从容。
更为重要的是,外贸信托从股东到经营层面,都奉行“金融好社会”的理念,希望为社会提供好的金融产品,也通过好的金融产品助力社会的和谐发展。证券信托业务就是很好的例子。从价值体现上,证券服务业务具有独立第三方“强监管”的功能,能够很好的保证产品各方,特别是投资人基于契约的各项权益,做到“让理财心无旁骛”;同时,为私募管理人提供体系化、集约化的运营服务,解放管理人运营压力,降低基金的运营成本,做到“让投资心无旁骛”;更可以通过持牌金融机构的统一运营管理,使得私募行业的运作更加规范,符合监管要求。
《21世纪》:经营层对开展证券信托业务有哪些资源倾斜?
马绍晶:外贸信托在科技系统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总额位居行业前列。公司从2008年开始进行证券信托业务的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运营管理功能布局,自2018年至今一直处于自动化升级迭代的进程中。目前我们的系统建设已经更新至“系统群3.0版本”,涵盖风险管理系统、估值清算系统、份额登记系统、交易投资管理系统、信息披露系统等。
证券信托业务系统群的构建是基于公司对业务的长期理解和丰富实践基础上的,无论是外采系统,还是与国内领先的系统开发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都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磨合流程,从业务需求出发来倒推完善系统。
依托该系统群,截至2023年底,外贸信托的服务类证券信托业务存续规模达6600亿元,累计服务了500多家私募机构。也正是基于私募基金服务平台上丰富的产品类型和投资顾问资源,自2013年起,公司开始进行基金绩效分析评价体系的构建,尝试以自有资金培育投资主动管理类FOF业务。
《21世纪》:FOF和TOF有什么区别?
马绍晶:从产品结构上讲,都是一个产品投向另外一个或多个产品的概念。从投资方式上讲,信托公司作为FOF产品的母基金管理人一般需要进行投资决策和判断,而在TOF概念中,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