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泛海系至暗时刻:13亿美元变卖IDG难止渴,信托暴雷投资者巨亏 信托巨亏如何起诉

2023-09-06 12:01:31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泛海系至暗时刻:13亿美元变卖IDG难止渴,信托暴雷投资者巨亏

雷达财经出品 文|张凯旌 编|深海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七言绝句《泛海》中写下的两句诗,意为在寂静的黑夜中,三万里海浪波涛汹涌,明月高悬,月光下,圣人手持锡杖御风飞翔。比喻诗人身处逆境,却不畏艰难险阻的旷达胸襟。

作为泛海系创始人,卢志强正面临波涛汹涌。

近日,泛海集团公告显示,历经约5个月的筹划、沟通及谈判,集团将以13亿美元价格出售旗下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此举被业内视为泛海又一笔“断臂求生”的抛售。

据雷达财经此前报道,债务压顶下,泛海近一段时间已连续通过转让转让、质押股份、变卖土地资产等方式“回血”,但目前集团债务缺口依旧巨大。

与此同时,民生信托在已经发生暴雷潮的情况下,仍在销售新产品,导致受损投资者的数量还在增加,投资者称一般损失百万起。

种种境况叠加下,留给泛海系的时间还有多久?

出售IDG,近一年变卖家产回笼190亿

据泛海集团官网介绍,IDG 成立于1964年,是全球一流的市场情报和咨询公司。此次出售业务的负责人、IDG现任总裁的刘冰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泛海集团持有IDG这4年来,投资年复合收益率约为20%。

裁判文书网相关文书显示,2016年8月,泛海集团联合IDG资本以13.36亿美元代价完成对IDG的全面收购,其中泛海既参与了IDG资本对IDG Ventures的收购,又成为了IDG集团旗下传统业务包括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国际数据公司IDC)和媒体业务的控股股东。

具体而言,针对IDG数据和媒体业务,泛海集团出资5.85亿美元持股90%;对于IDG风投业务,泛海集团出资2.25亿美元持股约32.7%。两项业务泛海合计出资8.1亿美元。

一进一出之间,泛海集团获利4.9亿美元(约合逾31亿元人民币)。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近一段时间泛海系已多次通过“变卖家产”的方式获取现金流,用以解决庞大的债务危机。

2023年,泛海控股将其北京泛海国际项目1号地块与上海董家渡项目以140多亿元卖给了融创中国;2023年1月,泛海控股连续出售武汉中央商务区宗地20地块、武汉万怡酒店、宗地14B地块商业,累计获得超36亿元现金。

此外,2023年下半年至2023年初,泛海控股还通过连续转让民生证券股份累计套现70.46亿元,转让完成后,泛海控股在民生证券的持股比例从71.64%降至31.03%。

据此计算,仅就最近一年,泛海控股靠出售资产回笼的资金就达近190亿元。

债务诉讼爆发,评级连续遭下调

然而,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4月30日,泛海控股发布了2023年年报,其中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40.57亿元,同比增长12.17%;归母净亏损为46.22亿元,同比骤降522.15%,出现了自199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截至2023年底,泛海控股总负债为1460.10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82.65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292.57亿元,货币资金仅为193.88亿元。

债务危机之下,与泛海偿债有关的诉讼开始爆发。

2023年2月,泛海控股因未及时偿还中英益利13亿元借款被起诉至法院;4月,泛海控股旗下子公司先后因2023年向山东高速借款20亿元未清偿完毕、2018年向信达金融借款17.9亿元未清偿完毕被起诉要求冻结相关资产。

同月,因债务纠纷,债权人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冻结了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泛海”)所持有的泛海控股8.03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5.46%,占所持股份比例的22.57%。

5月17日,泛海控股公告称,中国泛海所持有的占上市公司总股本5.66%的股份,将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6月14日进行公开拍卖。目前其股份已被冻结。

虽然泛海控股仅简单披露拍卖缘由为司法裁定,但有行业人士指出,一般而言大多是因为未偿还债款、资不抵债,使得相关债权人到法院起诉,而法院会裁定以拍卖公司股份等方式进行抵债。

发布拍卖消息的同时,泛海方面透露了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份累计质押情况。

截至5月18日,中国泛海、泛海能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泛海能源”)、卢志强在泛海控股中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8.49%、2.39%、0.35%,其中中国泛海、泛海能源质押股权数量分别占其所持比例的95.51%、100%。

值得一提的是,泛海在境外也面临相似的窘境。5月24日晚间,泛海控股表示,公司2023年5月发行的一笔2.8亿美元债之中有1.34亿美元债因现金流吃紧,无力在2023年7月如期完成兑付。公司称将全力筹措资金,并出售部分海外资产,计划在8月23日前完成兑付。

另据年报显示,泛海控股主要的境外资产,包括美国房地产开发项目、证券投资、印尼棉兰燃煤发电项目、WeWork股权投资在内的占公司净资产比例总计83.42%的项目均存在减值风险或公允价值下跌迹象。

在此背景下,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下称“东方金诚”)在半个月内连续两次下调了泛海控股的信用等级。

5月18日,东方金诚将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下调至AA-,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5月31日,公司主体信用等级进一步下调至A,此外公司发行的“18海控01”等6个债券的信用等级也被连续下调至A。

东方金诚指出,2023年6-8月,泛海控股到期及回售境内债券本金余额37亿元,债券集中兑付压力较大。目前,泛海控股主要通过境内外地产项目出售来筹措偿债资金,但境内外地产项目出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民生信托“暴雷”后还继续推销产品,受损投资者不断增加

泛海的危局中,旗下金融业务的暴雷令众多投资者蒙受较大损失。

2023年在泛海控股的四项主要业务中,信托行业毛利率高达54.40%,是公司旗下最赚钱的业务,但民生信托却拖累了公司2023年业绩。

据公司去年年报,受疫情、监管政策、风险减值计提等诸多因素影响,民生信托全年实现营收22.43亿元,归母净利润-3.9亿元。由此民生信托也成为了55家信托公司中仅有的三家归母净利润为负的公司之一,也是年内净利润下滑最快的信托公司。

雷达财经曾在此前报道中提及,早在2023年7月底,业内就曾流传一份据称是来自泛海集团的名为“组合投资资产处置专题报告”内部邮件,称民生财富尊系列资金池其已受到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资金池业务涉及非法集资。

年底,民生信托的逾期兑付更是集中爆发。据网易财经旗下锋雳报道,2023年最后3个月,民生信托多个项目出现延期,包括至信516号、至信681号、至信828号等,据不完全统计,由民生信托作为原告的诉讼纠纷或发起的执行金额达156.328亿元。

进入2023年后,类似问题愈演愈烈。自述从事信托行业5年、正帮助投资者维权的陆丰(化名)曾向雷达财经表示,“民生财富年前就暴雷了,民生信托那个时候其实也出现了一些逾期的问题,从受损投资者的反映来看,3月15日左右是民生信托这边出现逾期比较确切的时间点。”

3月底,陆丰称,维权群里已积累了200人左右,到期量“少说也有几十亿”,投入最少的人也有100万放在信托里,“普遍项目都是300万起”。

时至今日,雷达财经再次咨询陆丰,后者表示,“目前没有关于兑付方面的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出现暴雷的情况下,泛海仍在推出新的信托产品。秦宇(化名)称,自己在2023年1月7日购买了为期3个月的泛海尊享私募基金,本约定4月12日开放到期,三个工作日后本息归还,但没想到,如今的自己已血本无归。

而在加入相关维权群后,秦宇才知道,自己并非“天选之子”,还有许多投资受损者也遭遇了相似的经历。据该维权群群主所述,群内目前已有几百名维权者,今年才进入的不多。

“民生尊2023年1月已经出问题了,销售还给我们推荐泛海尊,其心可诛!”

秦宇还透露,2月26日到期的泛海尊,有4款产品至今日仍未兑付,早已构成了实质性违约。

“粮仓”空虚

商海沉浮三十余年,卢志强曾以“长于资本运作”著称。

200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控制榜”上,卢志强以2609亿元的总市值,成为国内“市值第一人”。卢家也被业内称为“八大民营金融家族”之一。2014年,泛海系正式进军金融赛道,随后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入股迅速成为拥有全牌照的超大型民营金控集团。2023年1月,经证监会核准,泛海控股的行业分类也由“房地产”换道“金融”。

然而,大举收购和投资的同时,其原有的地产项目却进展缓慢。行业人士认为,在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的情况下,依旧疯狂举债扩张是泛海系如今面临债务危局的重要原因,一旦其得不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就会如同军队失去粮草般脆弱。

卢志强深谙此道,其也组建了自己的“粮仓”。

比如民生信托,陆丰称,在各个金融品种中,信托“相当于银行,之前也一直被称为是影子银行,可以发放贷款,可以融资,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类别很多”。

又如“真实的银行”——民生银行,其作用从年报中就可窥见。泛海控股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公司、本公司分别向公司关联法人民生银行申请31亿元、68.80亿元的融资。截至本报告期末,上述融资额度已使用99.46亿元”、“中国通海金融向公司关联法人民生银行申请7.50亿港币融资的展期,展期1年。截至本报告期末,上述融资尚在存续中”……

不过,民生银行也出现业绩不佳。继2023年四季度亏损30亿元、全年归母净利润大降36.25%后,民生银行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继续下滑,这也让其成为了大的国有行与股份行当中唯一一家净利润负增长的银行。

2023年年报发布后,交银国际曾发布报告称,民生银行是全国性银行中最弱的,民生的盈利反弹可能较同业更弱,因为其减值和息差压力较高;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亦指出,民生银行业绩远逊预期,并给予民生银行“减持”评级。

除此之外,民生银行股东还出现了“清仓式减持”的情况。据相关公告,持有民生银行A股约17.34亿股,H股约4.15亿股,合计持有4.91%股权的华夏人寿拟在未来12个月内择机减持其持有的全部民生银行股份。

面对重重危机,卢志强曾在2023年3月发布《致投资者函》,称计划将分别争取在七月、十月、十二月三个时间点完成兑付(包括个别已经到期及按监管敛策要求需中止而尚未到期的项目)。

这一次,卢志强能否兑现承诺?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