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国际视角下TLAC非资本债券投资交易特征分析及未来展望 债券和银行理财谁的风险大一点

2023-08-06 08:37:57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国际视角下TLAC非资本债券投资交易特征分析及未来展望

转自:债券

2023年4月,《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意味着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四大行未来或将推出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以下简称“TLAC非资本债券”)。从满足监管要求的角度看,纳入G-SIBs的四大行有着较强的提升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的诉求,这引发了市场对TLAC非资本债券的广泛关注。

TLAC监管背景介绍

(一)从巴塞尔监管框架到TLAC监管框架

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倒闭。这两家著名国际性银行的倒闭使监管机构开始重视拥有大量国际业务银行的监管问题,此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应运而生,负责监管全世界范围内主要银行的资本和风险,为此所制定的监管框架被称为《巴塞尔协议》。

雷曼兄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倒闭,使得G-SIBs所涉及的金融稳定问题重新摆上桌面,对此,《巴塞尔协议》已难以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出台了TLAC监管框架,其实质是要求金融机构在进入处置程序时将无担保或者无保险的负债予以减记或转股来实现自救。TLAC监管框架显著提高了G-SIBs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有利于缓解“大而不能倒”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扩大了G-SIBs的资金缺口,间接推动了TLAC债务工具的发行。

(二)TLAC的定义和监管范围

TLAC(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即总损失吸收能力,是指G-SIBs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TLAC主要以TLAC风险加权比率和TLAC杠杆率来进行衡量和计算。TLAC是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物,旨在要求金融机构采用内部纾困的方式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

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首次提出了G-SIBs的概念,之后FSB与BCBS于2011年首次共同确定全球28家银行列入G-SIBs名单,G-SIBs实体的母公司与子公司都可作为执行TLAC监管内容的主体。

(三)TLAC监管体系

2011年,FSB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机制的关键因素》提出了TLAC监管的核心要义:G-SIBs在应对危机前应有充分的自救能力而非依赖于外部救援,即有充足的总损失吸收能力。2015年,FSB在对G-SIBs进行综合评估后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处置过程中损失吸收能力和资本重组能力的原则和条款》,确定了TLAC的基本监管框架,针对两大核心——TLAC风险加权比率与TLAC杠杆比率提出了监管要求:

一是“两阶段”。第一阶段的要求:发达国家自2023年起G-SIBs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TLAC杠杆比率应分别达到16%、6%;发展中国家自2025年开始执行。第二阶段的要求:发达国家自2023年起TLAC风险加权比率、TLAC杠杆比率应分别达到18%、6.75%;发展中国家自2028年开始执行。

二是“两支柱”。第一支柱为BCBS制定的三个层次的资本要求,具体包括:核心一级资本(8%)、一级资本(9%)与总资本(11%)。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包括最低资本要求(4.5%)与由逆周期资本、储备资本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共同组成的资本缓冲要求(最低要求为3.5%);一级资本包括核心资本与1%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在总资本构成中,除一级资本,还包含最低2%的二级资本工具要求。第二支柱为各国根据各自国情由监管当局自行制定的监管标准,且监管要求不得低于第一支柱的要求。

(四)中国的TLAC监管框架及相关要求

2023年10月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TLAC的合格工具范围,即符合银保监会资本监管规定的监管资本、符合合格标准的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存款保险基金等。《办法》明确了TLAC的定义,并建立TLAC监管体系,将TLAC风险加权比率和TLAC杠杆比率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最低要求,即在2025年前二者至少分别为16%、6%,在2028年初至少分别为18%、6.75%;第二个层面是在最低限度的前提下,达到相应的缓冲资本监管要求;第三个层面是明确在确实有需要时,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有权对单一银行进行更加谨慎的监管。

总的来说,《办法》的执行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办法》建立了完善的风险处理机制,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