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凭栏:外债激增 外汇储备流失一万亿以上是多少钱

2023-08-23 02:54:48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凭栏:外债激增

文:凭栏欲言

受假期因素影响,外管局在6.24日提前发布了一季度外债相关数据。

2023年一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30606亿美元,外债20946亿美元。一季度外储减外债规模为9660亿美元。正式跌破万亿美元大关。

2023年末,中国外汇储备31079亿美元,外债20573亿美元,外储减外债规模为10506亿美元。

一个季度时间,中国外储减外债规模下降846亿美元,一个季度净规模降低近一成。

01

借外债的主力——政府和央行

很多人以为主要是企业在借外债,但你从数据就可以发现,自2018年一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中国广义外债规模增长2050亿美元,但政府和央行外债增长1098亿美元,占比新增外债的53.6%。政府和央行早已变成了借外债的主力。

2023年一季度,外债新增373亿美元,创六个季度新高,其中广义政府负债和中央银行负债增长192亿美元,占比仍然达到51.5%,中国政府和央行仍然是借外债的主力。

今年以来,央行、外汇局出台多项跨境融资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扩大企业借用外债空间。

1)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将企业借债空间从原来净资产的2倍提高至2.5倍;

2)扩大外债便利化试点,支持试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并扩大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范围。

3)建立外汇政策绿色通道,企业可在线上申请外债登记。

但以一季度数据来看,央行和外管局政策并没有发挥效果,企业外债不增反减,一季度数据显示,“其他部门”和“直接投资”两项合计(实体债务和对实体的直接投资)外债减少340亿美元。

中国新增外债的借债主力是政府和央行。

政府和央行借外债是以国家信誉为抵押,是主权债务。主权债务成为中国对外借债的主要手段。

02

主权债务和企业债务的不同

从历史看,任一经济体债务周期的末期,都会伴生企业经营恶化,从而导致企业对外借债变得困难。

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外债资金链断裂,导致国内金融环境和经营环境恶化。为稳定和刺激经济,以主权外债替代企业外债,增强对外借债能力,这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行为。

回看中国外债数据,可以发现2017年之前,政府外债和央行外债仍然比较稳定,随后自2017年开始至今,主权外债近乎翻倍,债务周期末期迹象相当明显。

但是,企业借外债和主权借外债性质完全不同。

企业外债违约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他以企业资产为抵押,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即可,他并没有什么国际纠纷。

但主权外债则不同,主权外债以国家信用为抵押,违约则意味着在国际上,国家将被孤立和制裁,会导致违约国经济迅速崩溃。

近代,主权外债违约风险基本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预下重组并维持了继续清偿。但俄罗斯是个特例,俄罗斯在1998年选择直接对外债违约。

俄罗斯的主权债务违约后果极其严重,孤立和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崩溃,美元计价的股市价格在短短时间内下跌85%。之后俄罗斯选择重组并清偿外债。

03

一季度实体偿债高峰期,外储怎么稳定的?

单以2023年一季度数据来看,“其他部门”(不是存款公司的实体部门)外债下降354亿美元。这显示了实体部门外债下降,这与2023年1季度是中国实体偿还外债高峰期匹配。

很明显,实体清偿外债需要购买外汇,这会影响外储加速减少,但一季度数据显示外储实际变动不大。

问题发生在哪里?外储是怎么稳定的?

再仔细看,是“其他接受存款的公司”外债余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单季度增长521亿美元。显然是银行(接受存款的公司)通过吸引非居民机构(外国人或公司)存款和同业存放,对冲了实体偿债高峰的影响。

一季度,实体净偿债354亿美元,银行净借入521亿美元,从而避免了对外储的扰动,使得外储得以维持稳定。

从“其他接受存款的公司”长短期债务的构成来看,可以发现短期债务(三个月内偿债)新增437亿美元,占比新增总量的84%,新增短期债务占了绝对多数。

这或许意味着银行主要利用非居民机构同业存放余额(同业存放一般期限更短)在维持外储的规模。然而这部分资金在一个季度内就需要归还。

特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